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下一句是什么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临终前对儿子刘禅如是说。意思是让刘禅不要轻视小事,“小”中有大。“小”水滴不断滴下,力可透石;“小”火星足以燎原;“小小wQGKI”的一句话,足以影响一国之兴衰;“小”不忍,即足以乱大谋;一丝“小小”的微笑,给人信心无限;每日一件“小小”的善行,足以广结善缘;勿以善小而不为,“善小”不是“不足道”的,“善小”也含有“大义”。故《梵网经菩萨戒》云:“勿轻小罪,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善小与因小见大、见微知著的道理相近也。世人多好大,而少能领悟佛教语“一滴水中看世界”。晶莹的一滴水,有如明镜,足以鉴人,或任人自照。
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下一句是什么?
解释: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
启示: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善,即使是小善也必须要做;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去做。
原文: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裴松之注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莫以恶小而为之,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典故:
这是刘备去世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原句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目的是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坏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三国刘备文//www.souquanme.com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做。这句话值得让世人知道并铭记在心。wQGKI后世人传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为之下一句是?
【解释】勿:不要;为:做。不要以为是微小的坏事就可以做。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
【原文】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大意】不要以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以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
【提示】这是刘备临终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大事。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
勿以恶小而为之下一句是什么
勿以恶小而为之下一句是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蜀汉昭烈帝刘备的遗诏。
一、出处
出自西晋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二、翻译
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
三、启示
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善,即使是小善也必须要做;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去做。
四、重点字意
勿:不要。
以:认为,以为。
善:好的行为,和“恶”相对。
为:做,行。
恶:犯罪的事,极坏的事,和“善”相对。
扩展资料一、典故
这是刘备去世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原句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目的是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坏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
三国刘备文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做。这句话值得让世人知道并铭记在心。后世人传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二、人物介绍
1、刘备
刘备(160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搜趣网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
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也多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之纪念。
2、刘禅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怀帝(223年—263年在位),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十一年。
刘禅出生于荆州,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于蜀汉章武三年(223年)继位为帝,改元建兴,拜诸葛亮为相父,并支持其北伐,后又支持姜维北伐,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
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从阴平入,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谥号思公。西晋末年,刘渊起事之后,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勿以恶小而为之
百度百科—刘备
百度百科—刘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