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心造前一句是什么(佛说:物随心转 境由心造 烦恼皆由心生 出自哪里)

一切唯心造,万物皆可萌是什么意思一切唯心造台长今天给大家讲“一念心性”。什么叫“一念心性”呢?一个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是到了心的时候,就开始散乱......

皆心造前一句是什么(佛说:物随心转 境由心造 烦恼皆由心生 出自哪里)

一切唯心造,万物皆可萌是什么意思

一切唯心造

台长今天给大家讲“一念心性”。什么叫“一念心性”呢?一个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是到了心的时候,就开始散乱 了,这是由何而起的呢?这些散乱是由人间的贪嗔痴引起的。当一个人贪得多、恨得多,愚痴地做事情的时候,他的本性已经不存在了。为什么有些人会犯法、会杀 人、会偷窃?因为不好的理念已经遮住了他最善良的本性。犹如一块钻石被泥土、黄沙覆盖污染了,表面上看就像一块石头,根本不像一块钻石。我们修心修行,就是要把自己的本性擦亮,因为人的心会散乱,会想出各种各样好的和不好的东西。有一句话叫“万物唯心造”,一切万物都是由你的心所造的,用佛法讲,叫心理行为。你的心里想着好的,你的世界就充满美好;你心里想着恶,你就充满恶气。

我们念经也好,修心也好,要把心和性合在一起,这样心和性就不生不灭了,非色非空了,似有似无了。所以我们学佛要懂得怎样来修和来调你的心。调心是非常重要的。同样一件事情,可以让你开心,也可以让你不开心,这完全取决于你本身的意志力和调节力。简单地讲,如果你想得通,你的心就会比较舒畅;想不通,你的心就会增加烦恼。一个人开悟了,就是想得通;当你不开悟,就是想不通。

大家知道,我们在修心当中,心是体现人的本性的,但是为什么同样是体现本性,很多人的心还不好呢?这是因为你的心没有体现你的本性,你的心被人间的贪嗔痴慢所遮住。所以我们要学会证佛。证佛就是你证实、你明白和你认证佛菩萨是光 明的道路,我们修心学佛是一条光 明的大道。我们不要随着缘来变化,我们又要随着缘来变化,这就是辩证 法。为什么呢?当缘来的时候,我们要随缘。但我们又要改变随缘,就是说,我们不要去改变缘分。然而我们要随缘改变,也就是说,缘分来了,我们改动,那缘分就拿你没有办法了。

举个例子,一个人命中算出来,做生意会赚大钱,但是最后跟合伙人闹翻了,产生灭顶之祸。这类事情很多。缘来了,这个人觉得命运改变了,我可以拿钱了,我可以合作赚大钱了。殊不知,在赚 钱的背后,产生着恶缘,这恶缘是你前世所为。你很不当心地去做这些事情,当你在随缘的时候,在随着恶缘走的时候,接着,灭 顶 之 灾就来了。为了一笔大钱,双方大打出手,这就叫随缘不变。我们要把它变成改变地随缘,要有光 明的洞察力,能够心中有光、有明亮,能够洞察一切,受用自在。

当你明白佛 法是无边无际的,并用之指导你的思维和思想,使得你的本性发出来的光芒和佛菩萨的光芒融合在一起,这个时候你就是佛菩萨了。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因为你在人间,你能够随缘,而且你又能够不变随缘。你又能随缘而变化。虽然缘分不会变掉的,但是你随着缘的变化向好的方向变,那你就在洞察光 明了,你可以把缘分受用自在了,你又可以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别了。所以我们学佛要一心一意。如果学的法 门太多,学的经 文太多,又不能理会,又没有开悟,这样不但不能受用自在,反而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包袱。

人在人间,经常会“迷真逐妄”,对真正的人生、对真正的东西是迷惑//www.souquanme.com的。也就是说,你不能把人的本性看透,比如,人最早来自于何方?当人间这段旅程走完了,我们将要到哪里去?你对这些真的东西全部是迷惑不解的。追逐妄念,天天在人间追逐名利,试想一下,追求到的东西都是昙花一现,有哪个你追逐到的名利能够跟随你一辈子的?名利均属虚妄,今天你可以当选为总统,明天你就可以下 台。今年你可以有钱,明年你说不定就是一个穷人。一个人什么东西都可以有,什么东西都可以无,但是真正需要有的必须要有。所以,我们学佛的时候,要心念纯正,要一门心思学佛。虽然我们生佛悬殊,但我们能苦乐合一。就是说,像我们学佛的人,我们众生和佛菩萨的悬殊要慢慢接近,我们对苦乐的感觉要慢慢地变得是相同的。虽然苦乐有不一样的地方,但是苦乐又是相同的,所以叫苦乐异同。学佛要一心一意,如果三心,就会生出二意,学不好真正的佛法。

中 国自古以来以儒家教育为主,实际上,佛法和儒家两者的本体没有二字,叫故无二字。儒家讲究的和佛法讲究的功夫实际上也颇相同。如果深而论之,那又有悬殊了。为什么呢?儒家讲以诚为本,佛法讲的是以觉为终。实际上道理是一样的。儒家所讲的诚是什么呢?本心、本意,以诚为本,我们对人要忠诚,要信任对方。佛法讲的以觉为终,就是以觉 悟为你的终止。一个人能够大彻大悟,能够明白,他当然会以诚为本,当然会对人家好。当一个人明白了,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有觉 悟的时候,他能做出很多的善事、能救 度很多的众生啊。儒家提倡的“诚”,在佛法上讲,就是“明德”,就是聪明和德性,明白德性。由诚启因,也是由诚启明,因为你心诚了以后,你才会明白很多道理。

举个例子,当你坐在教室里面,因为你心诚,你读书就会读得明白,因为你真诚地向老 师请教,你就会学得专心致志。因明致诚,因为你明白了,所以你才知道要诚恳啊。因为我们相信菩萨,因为我们相信神明,所以我们才会越来越心诚。这就是为什么过年的时候,中 国人有很多传统,大家都在遵守着。为什么一到清明节,大家都懂得要给祖上上坟呢?因为你明白,祖上能够庇荫后代,所以你的心才会诚,这就是说,由诚启明,因明致诚啊。如果你把诚恳和明白合二为一,那你将会得到的是明明德,你非常地明白。你明白了,你得到了。你明白了,你才会有这个德啊。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人要有德性。当你明白之后,你才会有德性;当你大彻大悟的时候,你才会有明明德。

佛法讲,觉有本觉和始觉。有本觉而启始觉,有始觉以证本觉。台长可能讲深了一点,在这里跟大家解释一下。觉 悟有本觉和始觉。有些人从小就知道尊重人、不能做坏事和骗人,这就叫本觉,他本来就很觉 悟,他本来就懂很多事情。始觉是什么呢?就是当你在学习后,当你碰到灾 难、碰到困难的时候,你才开始明白,哦,做人要先为人家着想,人家才会为你着想啊。始觉就是你开始觉 悟了,你开始明白了。有本觉而启始觉,因为你有这个本性,你知道做人要讲良心,你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才会讲良心。

你知道这个世界所有东西当你求得到的时候,你是要付出代价的,这是本来就知道的事情,而当你开始做的时候,你就是开始觉 悟了。所以由本觉而启始觉,又由始觉以证本觉。因为你知道不能违背良心去做事情,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会觉得真的是这样,原来我的良心好、对人家好,人家也会对我好的。始觉以证本觉,当你刚刚明白了道理,你的心和性才会合二为一。心里本来就知道的事情,你才开始觉得,所以知本合一,就是说开始和你本来的面目,合则一,那你才能修成佛。你的良心、你的行为和你现在所有做的事情合在一起,你才能慢慢地成为佛菩萨。

听众朋友们,台长今天和大家讲的是,人的心要诚肯,要心明眼亮。心里明白,眼睛才能够看出好人和坏人。很多人被人家挑 拨离间了,看上去是个好人,但听人挑 拨后心里又充满仇 恨,他这个时候就是心不明,眼就不亮。我们学佛要懂得由心而启明,要有觉 悟。我们学佛一定要以觉为终。当你觉 悟了,你什么事情都没有了;当你不觉 悟的时候,你觉得天地都要塌下来。我们就是要以平等心去待人,就是要看得起人,我们不能功高我慢,我们不能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实际上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菩萨给的,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本来就有的,只不过因为我们的迷惑,我们不能够发觉我们本来就有的东西。犹如一个人一直戴着手套在做事情,戴着手套很多事情都做不好,有一天,他把迷惑去除了,犹如他把手套摘掉一样,他才知道他的手指是这么的灵活。如果他戴一副棉手套的话,就好比孽障深重,已经把他灵活的手指完全遮住了,使得他动弹不得,这就是人间所为。

自古以来就有一句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试想一下,什么叫身不由己?身是由你自己造的,你如果不能控 制自己,就犹如动//www.souquanme.com物一样,被孽障所困,你就失去了一个开悟人生的机会。如果不能让你自己真正地开悟,你就失去了一个以自己的智慧来接通佛菩萨智慧的机会。你的身不由你自己控 制了,所以你才会去做贪 赃枉法、淫 乱等不好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学会控 制自己的身 体、控 制自己的灵魂、控 制自己的思维,让它远离贪嗔痴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取,我们才能把自己的境界提高到更理想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佛菩萨的位置。学菩萨要把人先做好,这是我们修学最重要的第一步。

一切唯心造什么意思

具体说是什么意思
《正说“一切唯心造”》
2009-06-30 14:07
偈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因此,如能真实现观法界本为真心所造,能现观此真心出生万法的微妙运作;则是了知“三世一切佛”的人,这样的人,必定是明心见性具足,乃至进入初地的菩萨。而这个“真心”,是“三世一切佛”赖以成佛的根本,是佛法第一义。若无此真心,三藏十二部经典就要重写。一切佛经,都是在不同层次上围绕这个真心而宣说。不同根器的人,不同阶位的菩萨,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利益。
然而,这一句普遍被误解,绝大多数人将这个“心”理解为“意识觉知心”;这也无可厚非,因为一切凡夫无始劫以来从未触证过这个能造万法的“真心”(若触证,则已是悟后菩萨)。日常所知,乃至打坐入定,定中的“离念灵知心”,皆是意识心,一切凡夫以此妄心为“我//www.souquanme.com”,所以不知此一句所指为何物。
但是,如果是高坐法座,为人说法的“大师”,就不能这样说。因为,就算没有触证真心,身为凡夫,但是,因为信受佛说,而知道这一句所说的“心”是指一切有情个个具足的“真心”。又名:心,如,佛,法,唯心,唯识,诸法,实际,自性,如来,法身,涅磐,如来藏,非心心,涅磐本际,阿赖耶识,诸法实相...... 等等名,绝非“意识觉知心”
唯有此心能造万法,意识觉知心无有出生万法的功能。若意识心有此功能,则是“气功大师”所说,诸如“意念搬运”等;或者是“催眠师”所说,是“心理暗示”。并非佛说。
真心种种体性“唯证乃知”,而未悟凡夫却可以熏习“真心”的种种体性,种种功德;大乘诸经,处处弘扬;难以言说。末学不昧浅陋,略举《心经》、“六祖见性偈”说此“真心”如下:
一 .《心经》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是真心的一部分体性:
“不生不灭”:是说真心从来没有出生过,因而永不坏灭;我们知道,凡有生者,必然断灭;世间万法,莫不如此;唯有真心有此体性(不生不灭性);因而往来三世,是轮回的主体;也是成佛之本。愚迷不知此义,以能见闻觉知之“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之“心”等等为往来三世之主体,以此妄心不灭;是为“常见外道”;或是以为真心妄心皆是虚妄,则死后一切断灭,无有前身,亦无后世;是为“断见外道”
“不垢不净”:是说真心“本来自在清净”,却能含藏无始劫以来一切善不善业种。若是断除一切种子的污染性,则究竟成佛。比如墨水与水,水性无二,净染有别。其次,若含藏业种之心有生灭,则无始劫以来所作业因即随此心断灭而断灭,“如是因,如是果”即成虚妄;必有一永不坏灭之心携带业种,才可能在因缘聚会时现起而受报;愚迷不知此义而责难:“既是污染,云何名为真心?”
“不增不减”:是说真心“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一切众生之自性与诸佛无二无别,不因修行而有所增加,亦不因任何恶法而减少。但是,所含藏之种子却有差别,悟后实修,一一断除种子所含污染性,却不损真心本身一分一毫。若是有“增减”之心,必有变易,即有变易,必定生灭无常,有何“真”可言?,求之何益?
二 .六祖见性偈所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这包含了真心的一部分体性和功能:
“本自清净”,如上“不净不垢”义,自性本身不可能污染,所含业种才有污染。
“本不生灭”,同于《心经》“不生不灭”义,若有生灭,则是虚妄;不名“真实”“实相”。
“本自具足”,是说自性非修而得,本来自在,本来圆满;前无今有谓之“得”,自性无始劫以来就存在,所以不可名为“得”;所以《金刚经》云:“如来于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心经》云:“无智亦无得”。愚迷不知此意,以为“得法”,其实凡能“得”之法,必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偈)。无所得法,才是“诸法实相”。依此无所得法,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心经》云:“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本无动摇”,是说自性“如如不动”,远离见闻觉知,永不触六尘外境;你入地狱他不会悲伤,你生天界他也不会欢喜;只是默默地储存着你无始以来的一切善不善业种。
“能生万法”:即是本文“一切唯心造”之义,真心本体,如如不动,应是没有作用,然而,如无此真心常住,不仅一切有情顿成死尸,而且亦无世间万象之出生。因此,真心有大用,有大功德;因此说为“非有作用,非无作用”。山河大地器世间是由众生“共业所造”,是自性的功能;其次,能见闻觉知的种种心,也是由此自性出生。六祖明心见性后,如实现观此真心的微妙,故有此言。
复有人因误会“一切法空”而否定这个本来自在的,真实不虚的“真心”,以为此真心也是“因缘生灭”。十八界一切万法皆是“因缘而生”,缘尽则必定坏灭。但是,真心却非“缘起法”。是永不坏灭之法,必不在十八界法之中。有经为证: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法身摄藏一切诸法。一切诸法不摄法身”----故知“法身”不在“一切法”之内。
同经又云:
“不实之法。是从缘生。真实之法。不从缘起。如来法身。体是真实。名为涅盘。”----故知“法身”不是“虚妄不实”之缘起法,而是“真实”之法。
如上种种义,凡夫常常熏习,如理思维,则功不唐捐:
一是可以鉴别说法者所说是否如法,初具“拣择眼”,不为恶知识之“玄奥高深”所笼罩;
二是可以在自以为悟,或是自以为将悟之时,鉴别所悟之心是真是妄。
三是在自性之中,种下善根,即便sBqGAzPKvQ今生不悟,未来际因缘聚会时,种子现起,即得开悟;如搜趣网六祖所说“普雨皆成萌”;
四是熏习大乘妙义,可得无量福德资粮,未来际则为“利根人”,为开悟明心打下基础。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切唯心造”什么意思?

“一切唯心造”指的是:“谓一切的物境,均由吾人的心念所感得,作恶行善,皆由心为主宰,善恶的报应,也就是由于心的主宰造业,所感得的业果。”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什么意思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三者简单点讲,是反映我们身外的客观世界和我们内心的主观世界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准确点讲,是说我们自我意识的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就好比在我们遇到重大挫折的时候,失恋的时候,亲友离世的时候,差不多会达到“看山山无色、见水水无情的”的程度,无论多么美的风景在颓败的心情面前都将黯然失色。反之,在我们春风得意的时候,哪怕是万物沉眠的冬天,眼里也处处都是风景,到处都充满生机。

能够真正理解并领会“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的真正内涵,我们即使不能完美自控情绪和理智,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主动性,不让情绪左右心境。

不让纷扰的世事时时磨灭我们内心的斗志和热情,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一种昂扬的意志去面对生活和未来。一种内在的成熟才能焕发出人格的魅力,也将使你有勇气、有能力在应对任何外界的变化之时,都能从容面对,淡然处之。

扩展资料:

出自仓央嘉措的诗集《问佛》。

意思是,人们眼中景物的好坏,与人的心情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是由相由心生演变过来的。

原文:

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