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教笔砚因花废的下一句(唐寅的诗其中有一句“你问我是谁 原来我是你)

滕王阁序中23个典故的诗句和它们各自的作用,1、“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江西丰城人。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

酒教笔砚因花废的下一句(唐寅的诗其中有一句“你问我是谁 原来我是你)

滕王阁序中23个典故的诗句和它们各自的作用

  1、“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江西丰城人。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时称“南州高士”。徐孺子小时候就很聪明。十五岁时来到今丰城、南昌、进贤三县交界的槠山,拜当时著名学者唐檀为师。唐檀去世以后,徐孺子便在槠山过起长期的隐居生活,一面种地,一面设帐授徒。他曾一度外出远游,向大儒樊英、黄琼请教,得益非浅,使他成为当时颇有名望的学者之一,受到地方官员多次举荐,但他都谢绝了。徐稚非常清高自持。据《资治通鉴》载,徐稚早年拜黄琼为师,可当黄琼做了大官之后,徐稚就主动与黄琼断绝了来往,专心在家务农而不再交游士林。至黄琼死后,稚往吊之,哭得很伤心,但他不通报姓名,以至在场的人六七千人都不认识他。东汉名臣陈蕃到豫章做太守(147),立志做一番大事,一到当地就急着找名流徐孺子请教天下大事,随从劝谏应该先到衙门去,结果被他臭骂。当时徐稚已年过50岁,当陈蕃派人将他从槠山请来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可活动的床,徐稚来时放下,走后挂起。因此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把徐稚作为江西“人杰地灵”的代表。今南昌市有名胜孺子亭,原是徐孺子垂钓之处,为豫章十景之一。1979年建成孺子亭公园。   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徐孺子的,因为他是江西人,而陈蕃是河南人,是通过陈蕃的礼贤下士来陪衬徐孺。顺便说到,将徐孺子称为徐孺是古汉语中的节缩,节缩的目的是为了使结构匀称、节奏整齐。节缩在古汉语中多用于姓名。本篇下文还有“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杨意”是“杨得意”的节缩,“钟期”是“钟子期”的节缩。   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课文中说的“睢园”。梁孝王自小享尽荣华富贵,也为保卫汉室江山立下了大功。平息了七王之乱后,遂在梁国大兴土木。他以睢阳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称东苑,也叫菟园,后人称为梁园。《汉书》载:“梁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梁园中的房舍雕龙画凤,金碧辉煌,几乎可和皇宫媲美。睢水两岸,竹林连绵十余里,各种花木应有尽有,飞禽走兽品类繁多,梁王经常在这里狞猎、宴饮,大会宾朋。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严忌、司马相如等云集梁园,成了梁孝王的座上宾。俗成语“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来自这个典故。彭泽指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令,喜欢饮酒,所以说“彭泽之樽”。《归去来辞》中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文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示在座的宾客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梁园)里的文人雅士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   3、“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个分句是借诗人曹植、谢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的文士。“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过《公宴诗》,诗中有句“朱华冒绿池”。朱华,字面是红色的花,这里指荷花(芙蓉)。曹植是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有七步之才,《诗品》说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如:“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一连三联对偶,后两联尤为工整;“被”字,“冒”字见出作者选词用字的匠心。“邺水朱华”两句是写宴会之文,意思是说,参加宴会的文人学士,就像当年的曹植,写出“朱华冒绿池”一般的美丽诗句,其风流文采映照着谢灵运的诗笔,意谓可以和谢灵运相比。临川,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这里称谢灵运是称官职,和称王安石为王临川(籍贯)不同。曹植与谢灵运分处魏晋时代的首尾两端,植是出汉音,启魏响,灵运是出东晋,启宋端;二人身世相似,命途多舛,其诗歌承继亦有渊源。钟嵘在《诗品》中说:“宋临川太守谢灵运(诗),其源出于陈思。”谢灵运对曹植的才华非常崇拜,曾说过一句比较狂的话:“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所以这里将曹植和谢灵运两人的事迹一起引用,是很恰当很自然的
  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这两句直译就是:“向夕阳西下之处远望长安,在云雾缭绕之间遥看吴郡。”表面上就是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望远,往西可以望见长安,往东可以望见苏州。吴会,课本无注,当指吴郡的都会,即江苏省苏州市。一说“会”读kuài ,秦汉时会稽郡的郡治在吴县(即今苏州),郡、县相连,称为吴会。而从对仗角度看,不如前解工整(“长安”对“吴会”,单个地名对单个地名)。但它同时又是用典,还应有深层含义。教参书认为“日下”一典源出《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此典多比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寓功名事业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参见《常用典故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和王勃的身世、心境是一致的,但光这样理解还不够,它只能说明上句,不能说明下句,即不能解释为何“日下”与“云间”相对。其实另有一典源出自《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张令共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鸣鹤。”说的是:晋代文学家陆云(字士龙)、荀隐(字鸣鹤)两人互不相识,一起在张华(字茂先,任过中书令,右光禄大夫)家中会面。张华让他们交谈,因为两人都有突出的才学,要他们别说平常的俗话。陆士龙拱手说:“我是云间的陆士龙。”荀鸣鹤回答:“我是日下的荀鸣鹤。”西晋两位名人陆云和荀隐初次会面时的“脱口秀”是一副艺术性颇高的人名对,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对联的滥觞。士龙、鸣鹤分别是二人的表字,构成了天然的对偶。因为风从虎,云从龙,所以才思敏捷的陆士龙自称“云间陆士龙”。荀隐是洛阳人,洛阳是西晋都城。《辞源》:“封建社会以帝王比日,因以皇帝所在之地为日下。”故荀隐自称“日下荀鸣鹤”。陆云是松江(今上海)人,因为这一副“对联”,后来上海得到一个雅称“云间”。也因为这副对联的有名,以“云间”对“日下”,成为诗家常用的骈语。清李渔《笠翁对韵》:“名动帝畿,西蜀三苏来日下;壮游京洛,东吴二陆起云间。”由于用典,此二句就有了表里两层意思。表层就是说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望远,游目骋怀,视野开阔,此意可和上文的“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呼应。如果知道有关背景知识,就还知道作者在此借典故来含蓄地表达自己象陆机一样少年高才,而同时又流露了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感慨。此意可和下文“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等句相呼应。这样理解,完全符合王勃的性格和遭遇,也能更好地贯通上下文。王勃原本年少气盛,再加上自己才华横溢,很容易产生心高气傲的心理。后来,果然一篇《檄英王鸡》的文章,得罪了高宗皇帝,被逐出京城,还连累老父也被贬官受罚。一时间,使王勃有一种从云端里跌落下来的感觉。为怀才不遇而伤感,为前途渺茫而黯然,故而遥望京都长安如在天边一样遥远,指看吴会也似乎远在飘渺的云海之间一般虚无。这正是王勃当时对政治前途伤心失落情绪的真实表现。如果只是“西望长安,遥看吴会”,怎能传达出这种复杂的情感呢?用典的好处之一是言简意丰,以少胜多,能“寓万于一”,较好地传达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5、“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南溟”,指南方的大海,出自《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溟),南冥者,天池也。”“天柱”,传说中的擎天之柱,出自《山海经神异经》:“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员周如削,铜柱下有屋,壁方百丈。”天柱,极言其高。“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两句,通过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衬托人生的渺小,从而引发下文的感慨。
  6、“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帝指天帝,阍指守门人。帝阍就是天帝的守门人。《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此“帝”亦指天帝。帝阍原是屈原辞赋中想象的神灵。《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我叫天门守卫把门打开,他却倚靠天门把我呆望。)诗人在想象中上下求索,来到天界,他去叩帝阍,然而帝阍却拒绝为他通报,这天上实际是人间的象征,表明诗人重新获得楚王信任的道路被彻底阻塞。前人常用“叫帝阍”“叩帝阍”等来表达忠于朝廷、希望君臣遇合,或能将民情达于圣听之意。扬雄《蜀都赋》:“选巫咸兮叫帝阍”。张衡《思玄赋》:“叫帝阍使辟扉兮,觌天皇于琼宫。”杜甫《塞芦子》:“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袁崇焕《浣衣里》:“精诚叩帝阍,愿化一寸铁。”“帝阍”在王勃文中实际上是指称国君或朝廷,就像借“陛下”称天子一样。因为前为“怀”而不是“叫”“叩”,后又接“不见”;且与下句“宣室”相对称,都是暗指当朝皇上。教参译“怀帝阍而不见”为“思念皇宫却看不见”,不如译作“怀念朝廷却不得召见”。“奉宣室”的典故,意在叹息难以接近朝廷、效忠皇帝,同时巧妙地为下文“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作铺垫。宣室:西汉未央宫的正殿,是皇帝召见大臣议事的地方。贾谊贬谪长沙四年后,汉帝曾召他回长安,在宣室中问以鬼神之事。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这两句是说,自己怀念朝廷,可是什么时候才能侍奉国君呢?
  7、“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的事迹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汉书冯唐传》亦载。冯唐身历文、景、武帝三朝,一直只做到郎官,至武帝时,有人举荐了他,可是他己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后世遂用“冯唐易老、冯唐已老、老冯唐、叹冯唐”等慨叹生不逢时,命运不好,或表示身已衰老,再不能有所作为。史记上对冯唐主要记载了一件事,冯唐和汉文帝在有旁人在场时聊天,谈到古代名将,认为廉颇和李牧很有指挥才能。文帝大发感慨,说我要有廉颇和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就好了。冯先生马上说你就是有了廉颇和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文帝大怒,拂袖而去。不过文帝在皇帝中是一个脾气特别好的人,换了别人做皇帝,冯唐差不多就要杀头了。等了一会文帝又回来,说你就是批评我也应该在私下里说,怎么大庭广众不给面子呢?冯唐说,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我认为陛下对士兵太差了,奖赏太轻,惩罚太重。云中郡守魏尚只多报了六个脑袋,陛下就把他免了职,判处一年刑期。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文帝恍然大悟,马上任命冯唐为特使去云中郡赦免了魏尚。这就是苏东坡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典故由来。景帝上任之后,冯唐做了楚相,后来被景帝免了职。到武帝上台后,冯已经九十多了。这就是“冯唐易老”的典故由来。   “李广难封”的典故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与从弟李蔡俱事汉,“蔡为人在中下,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后遂用“李广难封”“李广未封”“李广不侯”等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汉代名将李广英勇善战,才略过人,一生与匈奴打了大大小小70多仗,威名远扬,匈奴望风而逃,称之为“飞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都是赞扬他的名句。然而李广没有能够裂土封侯,引来史家一片惋惜,民间无数惆怅。   武帝时代,本是开疆拓土、重奖军功的年代,李广从弟李蔡文帝时同为中郎,景帝时一同抗击匈奴,被封乐安侯,官至丞相。二人同出身,同做官,同立战功,并且李蔡人品、才能、名声远不及李广,官名、爵位却在李广之上。李广的儿子李敢以校尉身份跟着霍去病出征匈奴,“因夺左贤王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甚至李广的部属军吏也有不少以军功取侯。偏偏李广本人驰骋疆场,戎马一生,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一直难以封侯,最后还自杀身亡,其原因何在?千百年来,人们提出种种看法。有人说是他命不好,王维《老将行》:“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有人说他虽然作战勇敢,但不善用兵,缺乏政治头脑和治军才能。更有人说是汉武帝重用外戚,宠信卫青、霍去病,而并不真正器重李广,甚至故意排挤他,不给他立功的机会。后世多把李广作为有才华而无法施展的代表性人物。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将人生的穷通得失看作常态;“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则是从历史中撷取的两个实例,用来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
  8、“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贾谊洛阳人,18岁就以文才著称,20岁被汉文帝召为博士,深受倚重,在博士之列为最年轻者,每次参议诏令,诸博士尚未能言,贾谊即尽为之对答,并得到众人的赞同。于是一年之内超迁为太中大夫,汉文帝对贾谊的才能颇为赏识,拟任贾谊为公卿。然而,朝中的那些公卿王侯对贾生并不宽容,在文帝面前毁谤贾谊“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文帝只得把他贬为长沙王太傅。后转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而死,他自恨失职,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毛泽东《咏贾谊》:“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古代贾谊常作为怀才不遇、英年早逝的代表。   9、“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事见《后汉书梁鸿传》《后汉书逸民列传》。梁鸿,字伯鸾,东汉初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文学家。梁鸿幼年丧父。东汉初年,梁鸿入太学受业,虽然家境贫寒但学习刻苦,受业期间曾遍览古今典籍,经史子集无所不通。学成后梁鸿被分配到上林苑牧猪,虽然专业不对口,倒也乐得做他的“猪倌”。一天闲来无事,梁鸿和他的猪们在晒太阳,有两只小猪在泥坑里打滚。梁鸿看见了,就对小猪说:“猪啊猪,其实我是很羡慕你们的。从前有一位庄周老伯伯说过,郊祭时用的牺牛,虽然平时用好养料喂养,又披以纹绣,舒服是舒服,可一旦要把它送进太庙作祭品时,这条牛想作一头小猪,这可能吗?所以我不愿意做卿相,不愿意被国事羁绊,我宁愿作一个小猪在污水沟里游戏,这样我的心志倒可以愉快。”一次,梁鸿误遗火种,烧毁了人家部分财物,他便寻访到那户人家详细地询问了主家的损失,然后以猪作价抵偿。那家主人为人刻薄,以为赔少了,梁鸿说我家贫没什么财物,就让我为你干几年活吧。主人便让他做护院,梁鸿克尽职守。几位邻居看不下去了,一起责备那家主人。主人便要将猪归还给他,梁鸿拒辞不受,也不再当猪倌,径回老家平陵去了。汉章帝时,梁鸿因去看望好友高恢,经过京城,作了一首《五噫歌》,一共五句诗,每句后面有一个“噫”字。大意是:登上高高的北芒山,俯览脚下的帝京城,宫室是多么地崔嵬,老百姓的辛勤劳苦,却远远地没有尽头。这首诗被章帝知道了,XIGqRQcA章帝勃然大怒,便下令搜捕梁鸿。梁鸿闻讯后改名换姓,携妻儿逃到了渤海边上居住。“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五百多年后,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对梁鸿被迫害的命运表达了深深的感慨。然而太平的日子并不长久,章帝的派出的人追到了齐鲁,梁鸿见这里也待不下去了,只得携妻子和一个儿子南逃。梁鸿夫妇逃至吴地(今苏州一带)后,在富商门下做雇工,全家三口总算有了个安身的栖所。白天梁鸿为人舂米,晚上每当他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家时,孟光已经为他做好了香喷可口的饭菜。她非常敬重丈夫,不敢抬头直视,就半曲身子将盛着饭菜的托盘举至眉前端给丈夫吃。这就是著名的“举案齐眉”典故的由来。有一次给主人看见了,惊叹道:“能使妻子这样敬重自己的人必非常人!”于是换了间大房子给梁鸿夫妇居住,自此梁鸿方得潜心学问,闭门著书十余篇。后代文人常引“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来抒发自己一生襟怀未曾开的抱怨。   10、“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前一个典故出自《晋书吴隐之传》。晋人吴隐之上任途中,经过一处泉水,名叫贪泉,据说喝了这水人就变得贪心。他不信,就取水喝了,而且写了一首诗,大意说不存贪心的人喝了这水不会变贪。他到任后,非常廉洁。“酌贪泉而觉爽”表达了廉洁的人绝不会受外界污浊的侵蚀,有德行的人即使在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保持纯正。庄子大宗师》:“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相煦以湿,不若相忘于江湖。”又有成语“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课文中引用这个典故意为处境艰难但能自得其乐。
  11、“北海虽赊,扶摇可接。”(略)   12、“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成语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开始有损失,后来终于得到胜利;年轻时荒废了,年纪大后努力还不迟。出自《后汉书冯异传》。   13、“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孟尝字伯周,东汉会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洁奉公著称,为民兴利除弊,百姓称为神明。但由于志趣高尚,洁身自好,长期不得升迁,后来隐居耕田。桓帝时,虽有人多次举荐他,但终不见用。年七十,死于家。事见《后汉书孟尝传》。关于孟尝,有著名的成语“合浦珠还”,说的是合浦不产谷物,沿海出产珍珠,由于前任太守贪污受贿,珍珠纷纷运往相邻的交阯郡内。孟尝到任,革除敝端,迁离的珍珠又回到合浦。后遂用“合浦珠还”比喻人去而复还或物失而复得,对其人或其物有称美之意。   14、“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出自《晋书阮籍传》: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阮籍借此宣泄对现实不满的苦闷心情。作者认为这种行为是消极的,不打算仿效。这是反面用典,表达了作者不甘沉沦,力求振作自强,具有自慰自勉之意。“猖狂”与今义有所不同,今指狂妄放肆,气势汹汹。这里指狂放,不拘礼节。   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所谓竹林七贤是七个魏晋时期的文人名士的总称。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常游于竹林,纵酒酣饮,弈棋赋诗,无拘无束,史称“竹林七贤”。七人中, 阮籍、嵇康名气最大,是竹林七贤的代表。他们的行为都怪诞得很。嵇康服药,阮籍喝酒。阮籍不受世俗礼教的束缚,表现出怪诞的行为。他好喝酒,附近有美妇人当街卖酒,他经常去喝,醉了就在美妇人旁边倒卧;他不屑遵循“男女有别”,嫂子回娘家,他为嫂子饯行并送她上路。对旁人闲话、非议,阮籍说:“孔孟礼教,与我何干?”我们现在说青白眼、青睐、垂青等,都来自阮籍的故事。   15、“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据《汉书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遣(终)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终军出使南越,向朝廷表示,只要给他一根长绳,定把南越王缚至汉朝宫廷来。后果然说服南越归汉。这两句是说,自己跟终军的年龄相仿,却没有请缨报国的门路。“请缨”作为典故,常表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投军或出使等意。今多用于指主动请求参战或参加某些重要而有风险的活动,或主动要求分配任务等。有赞扬的意味。如:“白衣天使纷纷请缨到抗非典一线工作”“武汉大学生请缨赴边陲”。“请缨”现已成为普通词语。“长缨”指缚敌的长绳,比喻克敌制胜的力量。毛泽东诗词多次引用“长缨”的典故。《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1930):“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清平乐六盘山》:“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6、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有怀投笔:有投笔从戎的怀抱。投笔从戎的故事,见《后汉书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尤当效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乎?’”班超的父亲班彪,哥哥班固,姐姐班昭(“曹大家”)都是汉代著名的史学家。班超最初在官府中从事抄写工作,他从军以后,受到大将军窦固的赏识。公元94年,在窦固的推荐下,班超出使西域,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使西域全境统一于东汉。班超因功被封为定远侯。后人把文人从军叫做投笔从戎。今天把大学生当兵服役叫“携笔从戎”。宗悫:字元干,南朝宋南阳人。《宋书 宗悫传》:“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唐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现比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也形容事业迅速地向前发展。成语一般写作“乘风破浪”。这两句是说,自己羡慕宗悫乘风破浪的远大报负,所以怀有投笔从戎的志向。
  17、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谢家:晋朝谢安、谢玄的家庭。宝树:谢玄曾以“芝兰玉树”比喻好子弟。上句是说自己并不象谢家子弟那样的好,有谦虚的成分。晋、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时,谢氏最为兴盛,一时人材辈出,声誉鹊起。尤以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的谢安、谢玄、谢灵运、谢惠连这一家族的人,皆名著于史。所谓“芝兰玉树”,其典出自《晋书谢安传》:“(谢玄)少颖悟,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契重。安尝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以“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也。又有“玉树临风”,比喻英俊潇洒的美少年。“玉树盈阶”比喻子弟既多又好。   孟母三迁是有名的典故,出自《列女传》(西汉刘向编)。孟子三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被后世称为“亚圣”的孟子,其实小的时候非常顽皮淘气。为教育他学好,其母亲花费了很多心思。据说其母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   18、他日趋庭,叨陪鲤对。意思是说,过些时候将到父亲那里去接受教诲。出自《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说话没有依据)。’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立身没有准则)。’鲤退而学礼。”他日:来日。趋庭:恭敬地快步走过庭前。作为典故,“趋庭”“鲤对”“庭对”都指子女接受父亲的教诲;“庭训”多指父亲的教诲或培育。叨陪:惭愧地用以自比。鲤:孔鲤,孔子之子。对:指庭对,有接受教诲之意。   19、今兹捧袂,喜托龙门。龙门:据《后汉书李膺传》载,李膺当时名声很大,被他接待的读书人,感到庆幸,称为登龙门。后来往往把登龙门用来比喻士人忽然得到的荣耀。这里是说,这次能在宴会上拜见阎公,就好象登龙门一般令人高兴。龙门:在现在山西省稷山县和陕西省韩城县之间的黄河中,那里水险流急,河里的大鱼聚集龙门的下边上不去,据传说,上去的鱼将化为龙,因此,“登龙门”往往用来比喻士子忽然得到荣耀,“鲤鱼跳龙门”即此意;也用来比喻由于谒见名人而提高了自己的身价。这里含有对阎公的奉承。   20、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意思是说,未遇到推荐自己的人,只能抚弄着凌云之赋而叹惜。事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杨意:杨得意的省称。抚:抚弄。凌云:指司马相如的《大人赋》。杨得意是汉武帝时一位掌管天子猎犬的官员,一次武帝读到《子虚赋》,连连称赞,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杨得意告诉武帝这篇赋是司马相如写的,于是武帝就召见相如。相如把自己的《大人赋》上奏武帝,“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这一句是说如果没有遇到杨得意那样推荐自己的人,司马相如就只能抚凌云之赋而自我惋惜了。下面一句是说既然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奏高山流水之曲又有什么羞愧呢?这两句的重点在后一句,作者实际上是在说这次自己遇到阎公这样的知音,所以愿意在宴会上赋诗作文。   21、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钟期:即钟子期,春秋时楚人,善知音。流水:指伯牙鼓琴,心里在想高山或流水,钟子期就一定能猜到。《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后世用“高山流水”比喻难得的知音、知己。文中这两句是说,遇到钟子期那样知音的人,奏高山流水的曲子,有何惭愧呢?这是作者以伯牙自比,表示既然遇到阎都督这样的知音,所以敢作此序了。   22、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兰亭:在今浙江省绍兴西南。晋朝王羲之曾和群贤宴集于此,赋诗作文,作有《兰亭集序》,文坛上传为佳话。梓泽:晋朝石崇的金谷园,又名梓泽,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亦曾有文人聚会于此。这两句是说,当年兰亭宴集的盛况已成陈迹,繁华的金谷园也早变为一片废墟。   23、“请洒潘江,各倾陆海”。潘江陆海:钟嵘《诗品》:“陆(机)才如海,潘(岳)才如江。”作为成语,一般写作“陆海潘江”。这里用来形容众宾客的文才。这两句是说,敬请在座的诸位嘉宾,就象陆机、潘岳那样,各尽其才,写出精彩的诗篇吧。陆机(261-303年),西晋文学家,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人。太康末年,与弟陆云同至洛阳,文才倾动一时,时称“二陆”。曾官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善骈文,且多拟古之作。

关于王安石与苏轼的经典故事?

王安石和苏轼的故事
1 乌台诗案
大约是苏东坡在朝廷当礼部尚书之时,在他被贬谪之前,有一日,他去王安石的书房乌斋去找王安石,王不在,见乌斋台桌上摆着一首只写得两句尚未写完的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苏东坡瞧了又瞧,好生质疑,觉得明月怎能在枝头叫呢?黄狗又怎么会在花心上卧呢?以为不妥。于是提笔一改,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
王安石回来后,对苏轼改他的诗极为不满,就将他贬到合浦。苏东坡到合浦后,一天,他出室外散步,见一群小孩子围在一堆花丛前猛喊:“黄狗罗罗,黑狗罗罗,快出来呀?罗罗罗,罗罗罗。 ”苏东坡出于好奇心,走过去问小孩喊什么,小孩说,我们叫虫子快点出来,好捉它。苏东坡凑近花前一看,见有几条黄色、黑色象芝麻大的小虫在花蕊里蠕动。
又问小孩说这是什么虫?小孩说:黄狗虫,黑狗虫。苏东坡离开花丛, 来到一棵榕树下,正碰到树上一阵清脆的鸟叫声,问旁人,这是什么鸟叫?旁人答道:这叫明月鸟。此刻苏东坡才恍然大悟,知自己错改了王安石的诗。但后人评价说,王安石身为宰相,气量心胸也太狭小,他虽懂得地方上的风俗人情,也不应该因苏轼错改了他的两句诗,而立“乌台诗案”,置苏下狱,进而又随便发配人家。
这样做,与搞“文字狱”何别。其实,从史实上看,王安石罚苏东坡,错改两句诗不过是表面上的次要的原因,实质上主要原因,则是政治上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因此之故,苏轼先后几次被贬.
2 错提中峡水
苏轼被贬黄州已成定局,就要上路了。尽管政见不合,但是荆公王安石还是设宴送别。席间,王安石求苏轼帮忙办一件事,他说,由于我小时候读书下功夫,累坏了双眼,从小就得了一种眼病。前几天太医给了我一个药方,需要取三峡之中峡之水——瞿塘峡的水来服药。
这次你去黄州赴任,来回必得出入三峡,麻烦你返回时取一坛瞿塘峡的水给我带回来。苏轼觉得这是小事一桩,爽快地答应了。   
苏轼来到黄州后,那天马太守来看望他,二人在菊园凉亭仍旧赏花,苏轼亲眼见到菊花落英,想起错改王安石的菊花诗,心中不快。第二天,苏轼去答拜马太守,说了自己的心事,向马太守提起去年读菊花诗得罪他的老师王安石之事。马太守听罢说道:“那你去给老太师赔不是呀!”苏轼为难地说:“我是想去,但没有去京的差事呀!总不能无缘无故地去吧?”
马太守笑道:“我这里正好有重阳节的贺表要送京城,你就去一趟吧。”并请苏轼代写贺表。东坡大喜过望,谢过后,又想起荆公要他取长江中峡巫峡水治眼病一事,心想:“此事一定要办好,将功补过。”   
动身去京,必走三峡,苏轼心里装着“提水”之事上路了,心想千万可别忘了呀。此时正值秋雨潇潇季节,水势很大,船儿顺流而下,景象万千。面对此景,苏轼想作一首《三峡赋》,饮酒构思,构想不成,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打水之事成了泡影。他一觉醒来,船到下峡西陵峡了,马上想起了提水的事儿,就要返回巫峡取水,可是船工们认为这么大的水逆流而上是不可能的。
船停了下来,苏轼想从这里打水行不行呢?就到岸上问老百姓,他们回答三峡的水是一样的,那里的都好喝。回来后苏轼就吩咐船工打了一坛子水带回京城。   
回到京城,苏轼先来到相府面见王安石,准备先道菊花诗的歉,再说提水的事。道歉自是顺利,可是这水又出了麻烦。苏东坡让人将封闭好的下峡水抬上来。王安石见有水了很是高兴,命人先烧水沏茶。一会,家人端上茶。许久王安石见茶色方变。就问苏东坡,此水是哪儿之水?苏东坡急忙道说是中峡水。王安石笑了,直言道:“又欺老夫!此乃下峡之水,怎假名中峡?”
东坡大惊,请教如何辨之。王安石就让他到书架上找到《水经注》这本书,并告诉他翻看某某页。苏轼依照王安石的话去查找,看到了“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味不浓不淡”之说。王安石细言道:“三峡之水性,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性过急,下峡又太缓,中峡则缓急居中。
太医院医官乃举世名医,知老夫之变症居于中脘,故宜用中峡之水作引。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见茶色半晌方起,故知是下峡水也。”苏东坡唬得面如土色,不得不承认是下峡水。东坡至此对老师王安石佩服之至。   
从此事可见王安石之读书破万卷之势,数万的典籍对于他历历在目,天下奇才呀。而苏轼呢?正中了孔老夫子的训诫: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 蹊跷对联谁能对?   
回到京城,苏轼先来到相府面见王安石,王安石又问在黄州,见到什么了?苏东坡羞得无地自容。王安石道:“老夫有点不自量,要考考东坡。我的书架上的书随你取一本,随你翻开,你读出上句,我接下句。我若接不上,就算我老夫无才。”   
苏东坡谦虚一番,心想,你这书房上万卷书,不信你全通,也不过是摆设。随手拿了一本年久尘灰积厚的书。心想到,哼,这是你一本久违的书,大概你也忘了。随口念了一句:“如意君安乐否?”王安石接口道:“窃已啖之矣。”苏东坡愕然:“正是。”
王安石取过书来:“这句怎么讲?”苏东坡暗想,人们讥笑武则天称薛敖曹为如意君。但“窃已啖之矣”对不上茬,所以就沉默了。王安石道:“这又不是什么秘密,如何就不晓得?”苏东坡羞得满脸绯红。   
王安石道:“这是一个小故事。长沙郡武冈山后有一狐穴,深入数丈。内有九尾狐两头。日久年深皆能变化,时常变成美妇人,遇到男子诱入穴中行乐。稍不如意,分而食之。后有一刘玺进山采药,被二妖所得。夜晚求欢,枕席之间,二狐快乐,称为如意君。一日,大狐出山打食,小狐在穴,求其云雨,不果其欲。小狐大怒生啖刘玺于腹中。大狐回穴问及如意君安乐否?小狐答窃已啖之矣。二狐相争,满山嚎叫。樵夫窃听,随得其详,记于汉末全书。”   
王安石又命书童拿来纸笔对苏东坡言道:“考别件事,又道老夫刁难!出个对子吧!今年润八月,正月十二月两头立春。出对为:‘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苏东坡虽是奇才,但碰到这种挖空心思的怪题,想了好久也对不出来,只好交上白卷,受到王安石的耻笑.不过,王安石本人当时并没有亮出他的下联.苏东坡挨了“整”,好比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时间过去几百年之后,直到清朝中叶,对联专家梁章巨才给出了一个令人满意的下联: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王安石又言道:“苏州金阊门外,至于虎丘一带,叫做山塘。其间约有七里之遥,名为半塘。润州古名铁瓮城,临于大江,有金山、银山、玉山,叫做三山。出苏州XIGqRQcA对儿为:‘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润州对儿为:‘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此联蹊跷,东坡思想多时,一个也不能对出,只得谢罪而出。   
这正是“见不尽者,天下之事。读不尽者,天下之书。参不尽者,天下之理”啊!
4 菊花究竟何时落?   
宋神宗时,有一位:吟诗作赋般般会,打诨猜谜件件精。不是仲尼重出世,定是颜子再投生。   此人就是家喻户晓的苏东坡。他天资聪明,过目成诵,出口成章,有李太白之风流,曹子建之敏捷。他一举成名,官拜翰林学士。苏东坡自恃聪明,常常讥诮宰相王安石。   
一日,王安石在书房正写一首《咏菊》诗。刚写了两句,忽闻家人来说,外任刚回的苏东坡前来拜访。王安石闻言,知道苏东坡恃傲难改,有意留下后两句嘱咐了家人,就躲进内帐。   
苏东坡来到书房,家人告诉他让他在此等候。家人去给苏东坡倒水。苏东坡感到自己在书房无聊,就在房里扫了一眼,见书桌上放着未干的墨毫,还有一首未写完的“咏菊”诗。这两句诗: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看了暗自说道,写了些什么,胡说八道。一年四季之花,黄花即菊花,开在深秋,性属火,唯敢和秋霜鏖战,最能耐久,怎么能说吹落黄花满地金?真是错误。由诗兴所发,不能控制,举笔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苏东坡也写完了,也懊悔了,上次被放任就是: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巧弄唇。欲把此稿丢掉吧,又怕宰相前来找。正在这时,王安石从屏风后边出来。互相寒暄,互相落座。   
王安石见书稿被人续完,唤家人问说是苏东坡所续。王安石心想不知天高地厚,恃才无忌。到了明日早朝,王安石奏过皇帝将苏东坡发放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明知又惹着了宰相王安石,被发放,无奈。临走时,王安石对苏东坡说:“老夫幼年寒窗灯下日久,染成陈疾。今觅得一偏方,须用中峡巫峡之水服之。任满回时,务必给老夫取三峡之中峡之水,用于熬药。”   
苏东坡到了黄州,只不过是登山玩水,饮酒赋诗,军务民情,秋毫无涉。光阴迅速,将及一载,又到深秋。一日风急过后,苏东坡于是去后院观赏自己栽培的黄金菊。苏东坡拉上好友陈季常一起去观赏。他们来到后院一看,唬得苏东坡目瞪口呆,半晌没说出话,只见满地铺金菊花片。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王安石为什么要放任他到黄州,就因不懂装懂,胡乱续诗而为。
5 西清诗话
中记载王安石对苏轼评价说:“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而苏轼在读到王安石的词作《桂枝香金陵怀古》后,更是由衷佩服,赞叹到“此老乃野狐精也”。由此可知看,二人在文学上彼此非常的赏识,以苏轼的豁达和王安石的正直,两人极有可能成为难得的文友。遗憾的是,他们的政治见解有着太大的不同,同朝为官,也就注定了两人之间的亦敌亦友恩怨难明。
苏轼的父亲苏洵对王安石一直有看法,他写了一篇《辨奸论》,将王安石说成阴险狡诈的小人。王安石的母亲去世时,同朝官员只有苏洵没有到场哀悼,这件事对二人关系多少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苏轼入仕不久,即回乡丁父忧,回朝时正值王安石变法。可以说,苏轼前半身与王安石的纠葛恰恰在两人对变法的态度上。王安石时任副宰相,是坚定不移的变法派领袖;而苏轼对变法的态度则是动摇不定的,他希望改革在不引起剧烈变动的条件下施行,并主要通过社会各阶层的自觉努力调整与道德完善来改变社会的衰败。因此,当王安石推行新法,从变更政治、经济制度入手实行改革时,他便随反对新法的领衔人物司马光一同,站在反对派的立场上,与王安石成为政敌。
拓展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汉族,江西临川人,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 ,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谁能帮忙解释一下唐寅XIGqRQcA的《桃花庵歌》的意思?

在解读这首诗之前,我们还是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作者唐寅的生平。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晚年奉佛,号六如居士,吴县(今属江苏)人,出生在明中后期一个小商人家庭。唐寅是我国古代典型的才子型文人,诗文书画兼擅,画与沈周、文徵明、仇英齐名,合为“明四家”,又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往来唱和,号称“吴中四才子。”据《明史》本传记载,唐寅“性颖利”,博通经史,然“与里狂生张灵纵酒,不事诸生业” ,经祝允明规劝,乃闭户折节,并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29岁时举乡试第一,故人多称其为“唐解元”。翌年,唐寅入京参加会试。正当他踌躇满志,一心想中状元 “显亲扬名”时,却意外地牵连进科场舞弊案,羁囚诏狱一年,虽终不了了之,却也彻底断送了他的仕进之路,被谪往浙江为小吏。唐寅耻不就任,归家后益放浪,终生以卖文墨为生,年五十四而卒。
桃花坞位于苏州城北,宋时曾是枢密章粢的别墅,后废为蔬圃,被唐寅看中,于正德二年(1507)建成于桃花庵别业,自号“桃花庵主”,那一年,他38岁。唐寅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就隐居在这里,呼朋引类,诗酒度日。《桃花庵歌》是其诗词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自况、自谴兼以警世之作。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起首四行,有如一个长长的“推”的镜头,由远及近,将一个画里神仙陡然呈现在读者面前。短短四行,重复用了六个“桃花”,循环复沓,前后钩连,浓墨重彩,迅速堆积出一个花的世界,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设定的情境之中。不紧不慢的语调和语速,又加重了读者的亲切感和好奇心:这桃花仙人究竟过得是怎样的神仙生活?接下来的四行便展开一幅“醉卧花间”的美图:“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看这桃花仙人何等逍遥,何等快活,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醉酒赏花。这里,花与酒,已不完全是诗人藉以谴怀的外物,简直是诗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说也成了独立的生命个体,花、酒与人,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以上几句,可谓作者自况,意象生动、鲜明而有深义。那个曾经幻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高明《琵琶记》)的学子唐寅不见了,那个烟花柳巷醉生梦死的风流才子不见了,痛也痛过,乐也乐过,在经历了几年放浪生活之后,唐寅终于还是选择逃离闹市,为自己选定这一处世外桃源,和继娶沈氏,开始了相对平静的隐居生活。虽仕进无门,毕竟身有所托,又值壮年,美景逸思,一咏成诗。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此一句承上启下,道出了诗人的志趣所在:与其为了荣华富贵奔波劳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间快活逍遥:“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车尘马足”只是富贵者的趣味,而花和酒注定与贫者结缘。如果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这两种人两种生活自然有着天壤之别,但换个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贵者须得时刻绷紧神经,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过活,而所谓贫者,却能多几分闲情,多几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实,更加轻松和快乐。以上六行全用对比描写,感情在激烈的碰撞中展开,每一句中,因用韵的关系,前紧后舒,充分表现出诗人傲世不俗的个性,和居处生活的的超脱与释然。
然而此中真义并非人人悟得,君不见“别人笑我忒疯癫”?而“我”,却不以为然:“我笑他人看不穿。”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昔日叱咤风云富贵至极的君王将相,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没,势已落,连花和酒这些在他们生前不屑一顾的东西都无法奢望了,甚至连坟茔都不保。如果他们在天有知,也只能无奈地看着农夫在自己葬身的土地上耕作了。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一句收束,戛然而止,余味绵绵。
通观全诗,层次清晰,语言浅近,回旋委婉,近乎民谣式的自言自语,然而就是这样的自言自语,却蕴涵的无限的艺术张力,给人以绵延的审美享受和强烈的认同感,不愧是唐寅诗中之最上乘者。这也正合了韩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荆潭唱和诗序》)的著名论断。
这首诗中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的两个意象是“花”和“酒”。桃花,最早见诸文学作品,当于《诗经周南》之《桃夭》篇,本意表达一种自由奔放的情感。而至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一出,桃花便更多地被用来表达隐逸情怀了。古代,桃还有驱鬼辟邪的意思,而“桃”与“逃” 谐音,因有避世之意。在唐寅的诗中,“桃花”这一意象频频出现。试举几例: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把酒对月歌》)
桑出罗兮柘出绫,绫罗妆束出娉婷。娉婷红粉歌金缕,歌与桃花柳絮听。
(《桑图》)
野店桃花万树低,春光多在画桥西。幽人自得寻芳兴,马背诗成路欲迷。
(《题画四首其一》)
花开烂漫满村坞,风烟酷似桃源古。千林映日莺乱啼,万树围春燕双舞。
(《桃花坞》)
草屋柴门无点尘,门前溪水绿粼粼。中间有甚堪图画,满坞桃花一醉人。
(《题画廿四首其十五》)
不难看出,例中桃花意象都是用来表达闲居和隐逸生活的。
“酒”,在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代士人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用来表达悲壮慷慨情怀,更与世事苍凉、傲岸不羁、独行特立结缘。晋有刘伶、稽康,唐有“饮中八仙”,宋有东坡“把酒问青天”,而到了明代,又有了唐寅醉酒花下眠。
然而唐寅当真就如诗中所描述的,真的当起了他的逍遥神仙吗?表面看来是如此,但如果我们结合他的身世加以分析,便会有另外一种解读了:这其实不过是诗人聊以自慰罢了,他何尝不再幻想,把隐居作为自己“坐致公卿”的“终南捷径”?《明史文苑传》中有关于唐寅的一段记载:“宁王宸濠厚币聘之,寅察其有异志,佯狂使酒,露其丑秽。宸濠不能堪,放还。” 事在正德九年(1514)唐寅 45岁时。不久,宁王造反,很快被抓杀头。命运再一次和唐寅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而且这一次,又险些害了性命!即便如此,唐寅入仕之心始终不泯。他晚年的《梦》和《夜读》两首诗,将这位落难才子的心事暴露无遗:
二十年余别帝乡,夜来忽梦下科场。鸡虫得失心尤悸,笔砚飘零业已荒。
自分已无三品料,若为空惹一番忙。钟声敲破邯郸景,仍旧残灯照半床。
(《梦》)
夜来欹枕细思量,独对残灯漏转长。深虑鬓毛随世白,不知腰带几时黄。
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
(《夜读》)
尤其《夜读》一首,简直让人啼笑皆非。看来,这位名满天下的风流才子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其真实生活也未如诗里的桃花仙人。他始终没有真正“看透”、“放下”,自慰也好,劝世也罢,及至晚年事佛,都不过是在无奈中为自己寻找精神上的寄托而已。《明史文苑传》载:“寅诗文,初尚才情,晚年颓然自放,谓后人知我不在此,论者伤之。”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当然,这些并不影响他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和地位。唐寅在世时声名已著,除在绘画史上拥有突出地位外,在诗词上亦有独创的成就。其诗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警拔清新,在当时独树一帜,并以其独特超凡的个性和艺术气质,从一个侧面,给那个自由、开放近乎荒唐、混沌的时代做出典型、生动的诠释。
内容方面:唐寅才华横溢、锋芒毕露,却年少失意,看破官场后唾弃仕途,最终采取了与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相同的生活方式:消极避世。这首诗就是体现这种思想的典型。状若疯癫的高傲,看破红尘的轻狂,看似洒脱不羁,却又隐隐透出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意味,其深埋心底的怀才无处遇、抱负不可舒性情也可略见一斑。
技巧方面:始终的每一句几乎都是对偶句,整首诗对仗极为工整,读来朗朗上口,感染力及情感冲击力极强;前三句还用了顶针手法,在诗歌开头清晰描写环境的同时,手法语境上颇耐人玩味,引人入胜的同时顺其自然的带出了后面的部分。诗中也未用艳丽词藻,就像唐寅清高的为人。

唐寅的诗其中有一句“你问我是谁,原来我是你?

唐寅的诗,其中一句有 :“你问我是谁,原来我是你?”请给个全诗。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性颖利,与里狂生张灵纵酒,不事诸生业.祝允明规之,乃闭户浃岁.举弘治十一年乡试第一,座主梁储奇其文,还朝示学士程敏政,敏政亦奇之.未几,敏政总裁会试,江阴富人徐经贿其家僮,得试题.事露,言者劾敏政,语连寅,下诏狱,谪为吏.寅耻不就,归家益放浪.宁王宸濠厚币聘之,寅察其有异志,佯狂使酒,露其丑秽.宸濠不能堪,放还.筑室桃花坞,与客日般饮其中,年五十四而卒.
【言怀】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警世】
世事如舟挂短篷。或移西岸或移东。几回缺月还圆月。数阵南风又北风。
岁久人无千日好。春深花有几时红。是非入耳君须忍。半作痴呆半作聋。
【警世】
万事由天莫苦求。子孙绵远褔悠悠。饮三杯酒休胡乱。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花下酌酒歌】
九十春光一掷梭。花前酌酒唱高歌。枝上花开能几日。世上人生能几何。
好花难种不长开。少年易过不重来。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
【阊门即事】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咏鸡诗,题金鸡报晓图】
其一
武距文冠五色翎,一声啼散满天星;铜壶玉漏金门下,多少王侯勒马听。
其二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其三
血染冠头锦做翎,昂昂气象羽毛新;大明门外朝天客,立马先听第一声。
【题画师周东村之郊秋图】
鲤鱼风急系轻舟,两岸寒山宿雨收;一抹斜阳归雁尽,白萍红蓼野塘秋。
【伯虎扮乞儿,作诗骗酒】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直到高山上。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
【伤内】
凄凄白露零,百卉谢芬芳;槿花易衰歇,桂枝就销亡;迷途无往驾,款款何从将;
晓月丽尘梁,白日照春阳;扰景念畴昔,肝裂魂飘扬。
【夜读】
夜来欹枕细思量,独卧残灯漏夜长。深虑鬓毛随世白,不知腰带几时黄。
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
【七律诗赠恩师梁储以表夺魁之志】
壮心未肯逐樵渔,秦运咸思备扫除;剑贵百金方折阅,玉遭三黜忽沽诸。
红绫敢望明年饼,黄绢深惭此日书;三策举扬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
【题沈石田壑舟图】
洞庭有奇士,楼室栖云霞;窗榻类画舫,山水清且嘉。
【流水诗】
浅浅水,长悠悠,来无尽,去无休。曲曲折折向东流,山山岭岭难阻留。
问伊奔腾何时歇,不到大海不回头。
【张梦晋改流水诗】
浅浅水,断又续,在山清,出山浊。曲曲折折难回头,呜呜咽咽日夜哭。
问伊伤心何其多,悔恨当初出幽谷。
【题伍子胥庙壁】
白马曾骑踏海潮,由来吴地说前朝;眼前多少不平事,愿与将军借宝刀。
【哭妓徐素】
清波双佩寂无踪,情爱悠悠怨恨重。残粉黄生银扑面,故衣香寄玉关胸。
月明花向灯前落,春尽人从梦裏逢。再托生来侬未老,好教相见梦姿容。
【题张梦晋半身美人图】
天姿袅娜十分娇,可惜风流半节腰;却恨画工无见识,动人情处不曾描。
【题菊花图】
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仅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
【七律诗咏齐云山 】
摇落郊园九月余,秋山今日喜登初。霜林著色皆成画,雁字排空半草书。
面蘖才交情谊厚,孔方兄与往来疏。塞翁得失浑无累。胸次悠然觉静虚。
【题齐云山石室壁】
齐云山与壁云齐,四顾青山座座低。隔继往来南北雁,只容日月过东西。
【题秋风纨扇图】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情?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文徵明【怀子畏】
曲栏风露夜醒然,彩月西流万树烟。人语渐微孤笛起,玉郎何处拥婵娟?
【游镇江登金山、焦山】
人间道路江南北,地上风波世古今;春日客途悲白发,给园兵燹废黄金。
【唐伯虎与祝枝山联句咏奇石】
嵯峨怪石倚云间,抛掷於今定几年。苔藓作毛因雨长,藤萝穿鼻任风牵。
从来不食溪边草,自古难耕陇上田。恨杀牧童鞭不起,笛声斜挂夕阳烟。
【扬州道上思念沈九娘】
相思两地望迢迢,清泪临门落布袍。杨柳晓烟情绪乱,梨花暮雨梦魂销。
云笼楚馆虚金屋,凤入巫山奏玉箫。明日河桥重回首,月明千里故人遥。
【吾趋唐寅自述不惑之齿於桃花庵,画并书】
鱼羹稻衲好终身,弹指流年到四旬;善亦懒为何况恶,富非所望不忧贫。
僧房一局金藤著,野店三杯石冻春;自恨不才还自庆,半生无事太平人。
后改
田衣稻衲拟终身,弹指流年了四旬;善亦懒为何况恶,富非所望不忧贫。
僧房一局金藤著,野店三杯石冻春;如此福缘消不尽,半生落魄太平人。
【题拈花微笑图】
昨夜海棠初著雨,数朵轻盈娇欲语。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比红妆。
问郎花好奴颜好,郎道不如花窈窕。佳人见语发娇嗔,不信死花胜活人。
将花揉碎掷郎前,请郎今夜伴花眠。
【桃花庵歌】
桃花坞裏桃花庵,桃花庵裏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赠日本友人彦九郎】
彦九郎还日本,作诗饯之,座间走笔,甚不工也。
萍踪两度到中华,归国凭将涉历夸。剑佩丁年朝帝扆,星晨午夜拂仙槎。
骊歌送别三年客,鲸海遄征万里家。此行倘有重来便,须折琅玕一朵花。
正德七年壬申仲夏望日姑苏唐寅书
【题落霞孤骛图】
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骛渺无踪。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
【诗赠宁王】
信口吟成四韵诗,自家计较说和谁?白头也好簪花朵,明月难将照酒厄。
得一日闲无量福,作千年调笑人痴;是非满日纷纷事,问我如何总不知?
【醉诗】
碧桃花树下,大脚墨婆浪,未说铜钱起,先铺芦席床。
三杯浑白酒,几句话衷肠。何时归故里,和她笑一场。
【贫士吟】
十朝风雨若昏迷,八口妻孥并告饥。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
青山白发老痴顽,笔砚生涯苦食艰。湖上水田人不要,谁来买我画中山。
荒村风雨杂鸡鸣,轑釜朝厨愧老妻。谋写一枝新竹卖,市中笋价贱如泥。
书画诗文总不工,偶然生计寓其中。肯嫌斗栗囊钱少,也济先生一日穷。
白板门扉红槿篱,比邻鹅鸭对妻儿。天然兴趣难摹写,三日无烟不觉饥。
【爱菜词】
菜之味兮不可轻,人无此味将何行?士知此位事业成,农知此味食廪盈,
技知此味艺业精,商知此味货利增。但愿人人知此味,此味安能别苍生?
我爱菜,人爱肉,肉多不入贤人腹。厨中有碗黄齑粥,三生自有清闲福。
【题陶谷赠词图】
一宿姻缘逆旅中,短词聊以识泥鸿。当时我作陶承旨,何必尊前面发红。
【五十言怀诗】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疑道是神仙。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讽炼金方士】
破衣衫中破布裙,逢人便说会烧银。
君何不自烧些用,担水河头卖与人。
【落花诗】
桃花净尽杏花空,开落年年约略同;自是节临三月暮,何须人恨五更风?
扑檐直破帘衣碧,上砌如欺地锦红;拾向砑罗方帕裏,鸳鸯一对正当中。
【题倦绣图】
夜合花开香满庭,玉人停绣自含情,百花绣尽皆鲜巧,惟有鸳鸯绣不成。
《绮疏遗恨》之尺
佛说空虚也可量,虚空比恨恨还长;银花宝钿金星尺,认得纤纤十指香。
《绮疏遗恨》之刀
凤头交股雪花镔,剪断吴淞江水浑;只有相思泪难剪,旧痕才断接新痕。
《绮疏遗恨》之针
乞巧楼前乞巧时,金针玉指弄春丝;牛郎织女年年会,可惜容颜永别离。
《绮疏遗恨》之绣床
月沈花谢事堪伤,春树红颜梦短长;只有绣床针线在,残绒留得口脂香。
《绮疏遗恨》之灯擎
三尺银擎隔帐燃,欢愉未了散姻缘;愿教化作光明藏,照彻黄泉不晓天。
【临终诗】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祝枝山【挽诗】
少日同怀天下奇,中年出世也曾期;朱丝竹绝桐薪韵,黄土生埋玉树枝。
生老病余吾尚在,去来今际子先知;当时欲印槌机事,可解中宵入梦想。

贾岛的诗

越快越好 越多越好!
  只复制了一部分。你到参考资料的网址看看。
  卷571_1 「古意」贾岛
  碌碌复碌碌,百年双转毂。志士终夜心,良马白日足。
  俱为不等闲,谁是知音目。眼中两行泪,曾吊三献玉。
  卷571_2 「望山」贾岛
  南山三十里,不见逾一旬。冒雨时立望,望之如朋亲。
  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
  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霪一以扫,浩翠写国门。
  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谁家最好山,我愿为其邻。
  卷571_3 「北岳庙」贾岛
  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
  人来不敢入,祠宇白日黑。有时起霖雨,一洒天地德。
  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国。
  卷571_4 「朝饥」贾岛
  市中有樵山,此舍朝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乃空然。
  我要见白日,雪来塞青天。坐闻西床琴,冻折两三弦。
  饥莫诣他门,古人有拙言。
  卷571_5 「哭卢仝」贾岛
  贤人无官死,不亲者亦悲。空令古鬼哭,更得新邻比。
  平生四十年,惟著白布衣。天子未辟召,地府谁来追。
  长安有交友,托孤遽弃移。冢侧志石短,文字行参差。
  无钱买松栽,自生蒿草枝。在日赠我文,泪流把读时。
  从兹加敬重,深藏恐失遗。
  卷571_6 「剑客(一作述剑)」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
  卷571_7 「口号」贾岛
  中夜忽自起,汲此百尺泉。林木含白露,星斗在青天。
  卷571_8 「寄远」贾岛
  别肠多郁纡,岂能肥肌肤。始知相结密,不及相结疏。
  疏别恨应少,密离恨难祛。门前南流水,中有北飞鱼。
  鱼飞向北海,可以寄远书。不惜寄远书,故人今在无。
  况此数尺身,阻彼万里途。自非日月光,难以知子躯。
  卷571_9 「斋中」贾岛
  眈静非谬为,本性实疏索。斋中一就枕,不觉白日落。
  低扉碍轩辔,寡德谢接诺。丛菊在墙阴,秋穷未开萼。
  所餐类病马,动影似移岳。欲驻迫逃衰,岂殊辞绠缚。
  已见饱时雨,应丰蔬与药。
  卷571_10 「感秋」贾岛
  商气飒已来,岁华又虚掷。朝云藏奇峰,暮雨洒疏滴。
  几蜩嘿凉叶,数蛩思阴壁。落日空馆中,归心远山碧。
  昔人多秋感,今人何异昔。四序驰百年,玄发坐成白。
  喧喧徇声利,扰扰同辙迹。傥无世上怀,去偃松下石。
  卷571_11 「玩月」贾岛
  寒月破东北,贾生立西南。西南立倚何,立倚青青杉。
  近月有数星,星名未详谙。但爱杉倚月,我倚杉为三。
  月乃不上杉,上杉难相参。眙愕子细视,睛瞳桂枝劖。
  目常有热疾,久视无烦炎。以手扪衣裳,零露已濡沾。
  久立双足冻,时向股髀淹。立久病足折,兀然黐胶粘。
  他人应已睡,转喜此景恬。此景亦胡及,而我苦淫耽。
  无异市井人,见金不知廉。不知此夜中,几人同无厌。
  待得上顶看,未拟归枕函。强步望寝斋,步步情不堪。
  步到竹丛西,东望如隔帘。却坐竹丛外,清思刮幽潜。
  量知爱月人,身愿化为蟾。
  卷571_12 「辞二知己」贾岛
  一双千岁鹤,立别孤翔鸿。波岛忽已暮,海雨寒蒙蒙。
  离人闻美弹,亦与哀弹同。况兹切切弄,绕彼行行躬。
  云飞北岳碧,火息西山红。何以代远诚,折芳腊雪中。
  卷571_13 「义雀行和朱评事」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馀。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卷571_14 「宿悬泉驿」贾岛
  晓行沥水楼,暮到悬泉驿。林月值云遮,山灯照愁寂。
  卷571_15 「辩士」贾岛
  辩士多毁訾,不闻谈己非。猛虎恣杀暴,未尝啮妻儿。
  此理天所感,所感当问谁。求食饲雏禽,吐出美言词。
  善哉君子人,扬光掩瑕玼.
  卷571_16 「不欺」贾岛
  上不欺星辰,下不欺鬼神。知心两如此,然后何所陈。
  食鱼味在鲜,食蓼味在辛。掘井须到流,结交须到头。
  此语诚不谬,敌君三万秋。
  卷571_17 「绝句」贾岛
  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
  卷571_18 「寓兴」贾岛
  莫居暗室中,开目闭目同。莫趋碧霄路,容飞不容步。
  暗室未可居,碧霄未可趋。劝君跨仙鹤,日下云为衢。
  卷571_19 「游仙」贾岛
  借得孤鹤骑,高近金乌飞。掬河洗老貌,照月生光辉。
  天中鹤路直,天尽鹤一息。归来不骑鹤,身自有羽翼。
  若人无仙骨,芝术徒烦食。
  卷571_20 「枕上吟」贾岛
  夜长忆白日,枕上吟千诗。何当苦寒气,忽被东风吹。
  冰开鱼龙别,天波殊路岐。
  卷571_21 「双鱼谣(时韩职方书中以孟常州简诗见示)」贾岛
  天河堕双鲂,飞我庭中央。掌握尺馀雪,劈开肠有璜。
  见令馋舌短,烹绕邻舍香。一得古诗字,与玉含异藏。
  卷571_22 「易水怀古」贾岛
  荆卿重虚死,节烈书前史。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
  至今易水桥,寒风兮萧萧。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
  卷571_23 「早起」贾岛
  北客入西京,北雁再离北。秋寝独前兴,天梭星落织。
  耽玩馀恬爽,顾盼轻疴力。旅途少颜尽,明镜劝仙食。
  出门路纵横,张家路最直。昨夜梦见书,张家厅上壁。
  卷571_24 「客喜」贾岛
  客喜非实喜,客悲非实悲。百回信到家,未当身一归。
  未归长嗟愁,嗟愁填中怀。开口吐愁声,还却入耳来。
  常恐泪滴多,自损两目辉。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
  卷571_25 「延寿里精舍寓居」贾岛
  旅托避华馆,荒楼遂愚慵。短庭无繁植,珍果春亦浓。
  侧庐废扃枢,纤魄时卧逢。耳目乃鄽井,肺肝即岩峰。
  汲泉饮酌馀,见我闲静容。霜蹊犹舒英,寒蝶断来踪。
  双履与谁逐,一寻青瘦筇。
  卷571_26 「赠智朗禅师」贾岛
  上人分明见,玉兔潭底没。上人光惨貌,古来恨峭发。
  涕辞孔颜庙,笑访禅寂室。步随青山影,坐学白塔骨。
  解听无弄琴,不礼有身佛。欲问师何之,忽与我相别。
  率赋赠远言,言惭非子曰。
  卷571_27 「送沈秀才下第东归」贾岛
  曲言恶者谁,悦耳如弹丝。直言好者谁,刺耳如长锥。
  沈生才俊秀,心肠无邪欺。君子忌苟合,择交如求师。
  毁出疾夫口,腾入礼部闱。下第子不耻,遗才人耻之。
  东归家室远,掉辔时参差。浙云近吴见,汴柳接楚垂。
  明年春光别,回首不复疑。
  卷571_28 「酬栖上人」贾岛
  夜久城馆闲,情幽出在山。新月有微辉,朗朗空庭间。
  处世虽识机,伊余多掩关。松姿度腊见,篱药知春还。
  静览冰雪词,厚为酬赠颜。东林有踯躅,脱屣期共攀。
  卷571_29 「冬月长安雨中见终南雪」贾岛
  秋节新已尽,雨疏露山雪。西峰稍觉明,残滴犹未绝。
  气侵瀑布水,冻著白云穴。今朝灞浐雁,何夕潇湘月。
  想彼石房人,对雪扉不闭。
  卷571_30 「寄孟协律」贾岛
  我有吊古泣,不泣向路岐。挥泪洒暮天,滴著桂树枝。
  别后冬节至,离心北风吹。坐孤雪扉夕,泉落石桥时。
  不惊猛虎啸,难辱君子词。欲酬空觉老,无以堪远持。
  岧峣倚角窗,王屋悬清思。
  卷571_31 「和刘涵」贾岛
  京官始云满,野人依旧闲。闭扉一亩居,中有古风还。
  市井日已午,幽窗梦南山。乔木覆北斋,有鸟鸣其间。
  前日远岳僧,来时与开关。新题惊我瘦,窥镜见丑颜。
  陶情惜清澹,此意复谁攀。
  卷571_32 「明月山怀独孤崇鱼琢」贾岛
  明月长在目,明月长在心。在心复在目,何得稀去寻。
  试望明月人,孟夏树蔽岑。想彼叹此怀,乐喧忘幽林。
  乡本北岳外,悔恨东夷深。愿缩地脉还,岂待天恩临。
  非不渴隐秀,却嫌他事侵。或云岳楼钟,来绕草堂吟。
  当从令尹后,再往步柏林。
  卷571_33 「投张太祝」贾岛
  风骨高更老,向春初阳葩。泠泠月下韵,一一落海涯。
  有子不敢和,一听千叹嗟。身卧东北泥,魂挂西南霞。
  手把一枝栗,往轻觉程赊。水天朔方色,暖日嵩根花。
  达闲幽栖山,遣寻种药家。欲买双琼瑶,惭无一木瓜。
  卷571_34 「咏韩氏二子」贾岛
  千岩一尺璧,八月十五夕。清露堕桂花,白鸟舞虚碧。
  卷571_35 「送别」贾岛
  丈夫未得意,行行且低眉。素琴弹复弹,会有知音知。
  卷571_36 「携新文诣张籍韩愈途中成」贾岛
  袖有新成诗,欲见张韩老。青竹未生翼,一步万里道。
  仰望青冥天,云雪压我脑。失却终南山,惆怅满怀抱。
  安得西北风,身愿变蓬草。地只闻此语,突出惊我倒。
  卷571_37 「上谷送客游江湖」贾岛
  莫叹迢递分,何殊咫尺别。江楼到夜登,还见南台月。
  卷571_38 「重酬姚少府」贾岛
  隙月斜枕旁,讽咏夏贻什。如今何时节,虫虺亦已蛰。
  答迟礼涉傲,抱疾思加涩。仆本胡为者,衔肩贡客集。
  茫然九州内,譬如一锥立。欺暗少此怀,自明曾沥泣。
  量无趫勇士,诚欲戈矛戢。原阁期跻攀,潭舫偶俱入。
  深斋竹木合,毕夕风雨急。俸利沐均分,价称烦嘘噏.
  百篇见删罢,一命嗟未及。沧浪愚将还,知音激所习。
  卷571_39 「投孟郊」贾岛
  月中有孤芳,天下聆薰风。江南有高唱,海北初来通。
  容飘清冷馀,自蕴襟抱中。止息乃流溢,推寻却冥蒙。
  我知雪山子,谒彼偈句空。必竟获所实,尔焉遂深衷。
  录之孤灯前,犹恨百首终。一吟动狂机,万疾辞顽躬。
  生平面未交,永夕梦辄同。叙诘谁君师,讵言无吾宗。
  余求履其迹,君曰可但攻。啜波肠易饱,揖险神难从。
  前岁曾入洛,差池阻从龙。萍家复从赵,云思长萦萦。
  嵩海每可诣,长途追再穷。原倾肺肠事,尽入焦梧桐。
  卷571_40 「代边将」贾岛
  持戈簇边日,战罢浮云收。露草泣寒霁,夜泉鸣陇头。
  三尺握中铁,气冲星斗牛。报国不拘贵,愤将平虏雠。
  卷571_41 「寄刘栖楚」贾岛
  趋走与偃卧,去就自殊分。当窗一重树,上有万里云。
  离披不相顾,仿佛类人群。友生去更远,来书绝如焚。
  蝉吟我为听,我歌蝉岂闻。岁暮傥旋归,晤言桂氛氲。
  卷571_42 「寄丘儒」贾岛
  地近轻数见,地远重一面。一面如何重,重甚珍宝片。
  自经失欢笑,几度腾霜霰。此心镇悬悬,天象固回转。
  长安秋风高,子在东甸县。仪形信寂蔑,风雨岂乖间。
  凭人报消息,何易凭笔砚。俱不尽我心,终须对君宴。
  卷571_43 「送陈商」贾岛
  古道长荆棘,新岐路交横。君于荒榛中,寻得古辙行。
  足踏圣人路,貌端禅士形。我曾接夜谈,似听讲一经。
  联翩曾数举,昨登高第名。釜底绝烟火,晓行皇帝京。
  上客远府游,主人须目明。青云别青山,何日复可升。
  卷571_44 「送张校书季霞」贾岛
  从京去容州,马在船上多。容州几千里,直傍青天涯。
  掌记试校书,未称高词华。义往不可屈,出家如入家。
  城市七月初,热与夏未差。饯君到野地,秋凉满山坡。
  南境异北候,风起无尘沙。秦吟宿楚泽,海酒落桂花。
  暂醉即还醒,彼土生桂茶。
  卷571_45 「寄友人」贾岛
  同人半年别,一别寂来音。赖有别时文,相思时一吟。
  我常倦投迹,君亦知此衿。笔砚且勿弃,苏张曾陆沉。
  但存舌在口,当冀身遂心。君看明月夜,松桂寒森森。
  卷571_46 「答王参」贾岛
  寸晷不相待,四时互如竞。客思先觉秋,虫声苦知暝。
  霜松积旧翠,露月团如镜。诗负属景同,琴孤坐堂听。
  相期黄菊节,别约红桃径。每把式微篇,临风一长咏。
  卷571_47 「延康吟」贾岛
  寄居延寿里,为与延康邻。不爱延康里,爱此里中人。
  人非十年故,人非九族亲。人有不朽语,得之烟山春。
  卷571_48 「戏赠友人」贾岛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
  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冷。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
  卷571_49 「寓兴」贾岛
  真集道方至,貌殊妒还多。山泉入城池,自然生浑波。
  今时出古言,在众翻为讹。有琴含正韵,知音者如何。
  一生足感激,世言忽嵯峨。不得市井味,思响吾岩阿。
  浮华岂我事,日月徒蹉跎。旷哉颍阳风,千载无其他。
  卷571_50 「怀郑从志」贾岛
  西风吹阴云,雨雪半夜收。忽忆天涯人,起看斗与牛。
  故人别二年,我意如百秋。音信两杳杳,谁云昔绸缪。
  平明一封书,寄向东北舟。翩翩春归鸟,会自为匹俦。
  卷571_51 「易州登龙兴寺楼望郡北高峰」贾岛
  郡北最高峰,巉岩绝云路。朝来上楼望,稍觉得幽趣。
  朦胧碧烟里,群岭若相附。何时一登陟,万物皆下顾。
  卷571_52 「送郑山人游江湖」贾岛
  南游衡岳上,东往天台里。足蹑华顶峰,目观沧海水。
  卷571_53 「就峰公宿」贾岛
  河出鸟宿后,萤火白露中。上人坐不倚,共我论量空。
  残月华晻暧,远水响玲珑。尔时无了梦,兹宵方未穷。
  卷571_54 「刘景阳东斋」贾岛
  松阴连竹影,中有芜苔井。清风此地多,白日空自永。
  景阳公干孙,诗句得真景。劝我不须归,月出东斋静。
  卷571_55 「对菊」贾岛
  九日不出门,十日见黄菊。灼灼尚繁英,美人无消息。
  卷571_56 「送集文上人游方」贾岛
  来从道陵井,双木溪边会。分首芳草时,远意青天外。
  此游诣几岳,嵩华衡恒泰。
  卷571_57 「题岸上人郡内闲居」贾岛
  静向方寸求,不居山嶂幽。池开菡萏香,门闭莓苔秋。
  金玉重四句,秕糠轻九流。炉烟上乔木,钟磬下危楼。
  手种一株松,贞心与师俦。
  卷571_58 「游子」贾岛
  游子喜乡远,非吾忆归庐。谁知奔他山,自欲早旋车。
  朝赏暮已足,图归愿无馀。当期附鹏翼,未偶方踌躇。
  卷571_59 「寄山中王参」贾岛
  我看岳西云,君看岳北月。长怀燕城南,相送十里别。
  别来千馀日,日日忆不歇。远寄一纸书,数字论白发。
  卷571_60 「送汲鹏」贾岛
  淮南卧理后,复逢君姓汲。文采非寻常,志愿期卓立。
  深江东泛舟,夕阳眺原隰。夏夜言诗会,往往追不及。
  卷571_61 「寄令狐相公(一作赴长江道中)」贾岛
  策杖驰山驿,逢人问梓州。长江那可到,行客替生愁。
  卷五百七十二
  卷572_1 「哭柏岩和尚」贾岛
  苔覆石床新,师曾占几春。写留行道影,焚却坐禅身。
  塔院关松雪,经房锁隙尘。自嫌双泪下,不是解空人。
  卷572_2 「山中道士」贾岛
  头发梳千下,休粮带瘦容。养雏成大鹤,种子作高松。
  白石通宵煮,寒泉尽日舂。不曾离隐处,那得世人逢。
  卷572_3 「就可公宿」贾岛
  十里寻幽寺,寒流数派分。僧同雪夜坐,雁向草堂闻。
  静语终灯焰,馀生许峤云。由来多抱疾,声不达明君。
  卷572_4 「旅游」贾岛
  此心非一事,书札若为传。旧国别多日,故人无少年。
  空巢霜叶落,疏牖水萤穿。留得林僧宿,中宵坐默然。
  卷572_5 「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卷572_6 「题皇甫荀蓝田厅」贾岛
  任官经一年,县与玉峰连。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
  客归秋雨后,印锁暮钟前。久别丹阳浦,时时梦钓船。
  卷572_7 「赠王将军」贾岛
  宿卫炉烟近,除书墨未干。马曾金镞中,身有宝刀瘢。
  父子同时捷,君王画阵看。何当为外帅,白日出长安。
  卷572_8 「下第」贾岛
  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
  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
  卷572_9 「寄贺兰朋吉」贾岛
  往往东林下,花香似火焚。故园从小别,夜雨近秋闻。
  野菜连寒水,枯株簇古坟。泛舟同远客,寻寺入幽云。
  斜日扉多掩,荒田径细分。相思蝉几处,偶坐蝶成群。
  会宿曾论道,登高省议文。苦吟遥可想,边叶向纷纷。
  卷572_10 「忆吴处士」贾岛
  半夜长安雨,灯前越客吟。孤舟行一月,万水与千岑。
  岛屿夏云起,汀洲芳草深。何当折松叶,拂石剡溪阴。
  卷572_11 「哭孟郊」贾岛
  身死声名在,多应万古传。寡妻无子息,破宅带林泉。
  冢近登山道,诗随过海船。故人相吊后,斜日下寒天。
  卷572_12 「送崔定」贾岛
  未知游子意,何不避炎蒸。几日到汉水,新蝉鸣杜陵。
  秋江待得月,夜语恨无僧。巴峡吟过否,连天十二层。
  卷572_13 「寄白阁默公」贾岛
  已知归白阁,山远晚晴看。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
  微云分片灭,古木落薪干。后夜谁闻磬,西峰绝顶寒。
  卷572_14 「雨后宿刘司马池上」贾岛
  蓝溪秋漱玉,此地涨清澄。芦苇声兼雨,芰荷香绕灯。
  岸头秦古道,亭面汉荒陵。静想泉根本,幽崖落几层。
  卷572_15 「送朱可久归越中」贾岛
  石头城下泊,北固暝钟初。汀鹭潮冲起,船窗月过虚。
  吴山侵越众,隋柳入唐疏。日欲躬调膳,辟来何府书。
  卷572_16 「送田卓入华山」贾岛
  幽深足暮蝉,惊觉石床眠。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
  坛松涓滴露,岳月泬寥天。鹤过君须看,上头应有仙。
  卷572_17 「送董正字常州觐省」贾岛
  相逐一行鸿,何时出碛中。江流翻白浪,木叶落青枫。
  轻楫浮吴国,繁霜下楚空。春来欢侍阻,正字在东宫。
  卷572_18 「酬姚少府」贾岛
  梅树与山木,俱应摇落初。柴门掩寒雨,虫响出秋蔬。
  枯槁彰清镜,孱愚友道书。刊文非不朽,君子自相于。
  卷572_19 「送无可上人」贾岛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卷572_20 「送李骑曹(一作胄)」贾岛
  归骑双旌远,欢生此别中。萧关分碛路,嘶马背寒鸿。
  朔色晴天北,河源落日东。贺兰山顶草,时动卷帆风。
  卷572_21 「送乌行中石淙别业」贾岛
  寒水长绳汲,丁泠数滴翻。草通石淙脉,砚带海潮痕。
  岳色何曾远,蝉声尚未繁。劳思当此夕,苗稼在西原。
  卷572_22 「送觉兴上人归中条山兼谒河中李司空」贾岛
  又忆西岩寺,秦原草白时。山寻樵径上,人到雪房迟。
  暮磬潭泉冻,荒林野烧移。闻师新译偈,说拟对旌麾。
  卷572_23 「寄无可上人」贾岛
  僻寺多高树,凉天忆重游。磬过沟水尽,月入草堂秋。
  穴蚁苔痕静,藏蝉柏叶稠。名山思遍往,早晚到嵩丘。
  卷572_24 「南池」贾岛
  萧条微雨绝,荒岸抱清源。入舫山侵塞,分泉稻接村。
  秋声依树色,月影在蒲根。淹泊方难遂,他宵关梦魂。
  卷572_25 「寄龙池寺贞空二上人」贾岛
  受请终南住,俱妨去石桥。林中秋信绝,峰顶夜禅遥。
  寒草烟藏虎,高松月照雕。霜天期到寺,寺置即前朝。
  卷572_26 「送贞空二上人」贾岛
  林下中餐后,天涯欲去时。衡阳过有伴,梦泽出应迟。
  石磬疏寒韵,铜瓶结夜澌。殷勤讶此别,且未定归期。
  卷572_27 「送裴校书」贾岛
  拜官从秘省,署职在藩维。多故长疏索,高秋远别离。
  天寒泗上醉www.souquanme.com,夜静岳阳棋。使府临南海,帆飞到不迟。
  卷572_28 「升道精舍南台对月寄姚合」贾岛
  月向南台见,秋霖洗涤馀。出逢危叶落,静看众峰疏。
  冷露常时有,禅窗此夜虚。相思聊怅望,润气遍衣初。
  卷572_29 「即事」贾岛
  索莫对孤灯,阴云积几层。自嗟怜十上,谁肯待三征。
  心被通人见,文叨大匠称。悲秋秦塞草,怀古汉家陵。
  城静高崖树,漏多幽沼冰。过声沙岛鹭,绝行石庵僧。
  岂谓旧庐在,谁言归未曾。
  卷572_30 「黄子陂上韩吏部」贾岛
  石楼云一别,二十二三春。相逐升堂者,几为埋骨人。
  涕流闻度瘴,病起喜还秦。曾是令勤道,非惟恤在迍。
  疏衣蕉缕细,爽味茗芽新。钟绝滴残雨,萤多无近邻。
  溪潭承到数,位秩见辞频。若个山招隐,机忘任此身。
  卷572_31 「投李益」贾岛
  四十归燕字,千年外始吟。已将书北岳,不用比南金。
  卷572_32 「吊孟协律」贾岛
  才行古人齐,生前品位低。葬时贫卖马,远日哭惟妻。
  孤冢北邙外,空斋中岳西。集诗应万首,物象遍曾题。
  卷572_33 「送人适越」贾岛
  高城满夕阳,何事欲沾裳。迁客蓬蒿暮,游人道路长。
  晴湖胜镜碧,寒柳似金黄。若有相思梦,殷勤载八行。
  卷572_34 「送僧游衡岳」贾岛
  心知衡岳路,不怕去人稀。船里犹鸣磬,溪头自曝衣。
  有家从小别,无寺不言归。料得逢寒住,当禅雪满扉。
  卷572_35 「送路」贾岛
  别我就蓬蒿,日斜飞搜趣网伯劳。龙门流水急,嵩岳片云高。
  叹命无知己,梳头落白毛。从军当此去,风起广陵涛。
  卷572_36 「洛阳道中寄弟」贾岛
  趋走迫流年,惭经此路偏。密云埋二室,积雪度三川。
  生类梗萍泛,悲无金石坚。翻鸿有归翼,极目仰联翩。
  卷572_37 「登江亭晚望」贾岛
  浩渺浸云根,烟岚没远村。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
  望水知柔性,看山欲倦魂。纵情犹未已,回马欲黄昏。
  卷572_38 「送耿处士」贾岛
  一瓶离别酒,未尽即言行。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月程。
  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迢递不归客,人传虚隐名。
  卷572_39 「过唐校书书斋」贾岛
  池满风吹竹,时时得爽神。声齐雏鸟语,画卷老僧真。
  月出行几步,花开到四邻。江湖心自切,未可挂头巾。
  卷572_40 「送杜秀才东游」贾岛
  东游谁见待,尽室寄长安。别后叶频落,去程山已寒。
  大河风色度,旷野烧烟残。匣有青铜镜,时将照鬓看。
  卷572_41 「送天台僧」贾岛
  远梦归华顶,扁舟背岳阳。寒蔬修净食,夜浪动禅床。
  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身心无别念,馀习在诗章。
  卷572_42 「怀紫阁隐者」贾岛
  寂寥思隐者,孤烛坐秋霖。梨栗猿喜熟,云山僧说深。
  寄书应不到,结伴拟同寻。废寝方终夕,迢迢紫阁心。
  卷572_43 「雨夜同厉玄怀皇甫荀」贾岛
  桐竹绕庭匝,雨多风更吹。还如旧山夜,卧听瀑泉时。
  碛雁来期近,秋钟到梦迟。沟西吟苦客,中夕话兼思。
  卷572_44 「秋暮」贾岛
  北门杨柳叶,不觉已缤纷。值鹤因临水,迎僧忽背云。
  白须相并出,清泪两行分。默默空朝夕,苦吟谁喜闻。
  卷572_45 「哭胡遇」贾岛
  夭寿知齐理,何曾免叹嗟。祭回收朔雪,吊后折寒花。
  野水秋吟断,空山暮影斜。弟兄相识遍,犹得到君家。
  卷572_46 「送丹师归闽中」贾岛
  波涛路杳然,衰柳落阳蝉。行李经雷电,禅前漱岛泉。
  归林久别寺,过越未离船。自说从今去,身应老海边。
  卷572_47 「送安南惟鉴法师」贾岛
  讲经春殿里,花绕御床飞。南海几回渡,旧山临老归。
  潮摇蛮草落,月湿岛松微。空水既如彼,往来消息稀。
  卷572_48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卷572_49 「送韩湘」贾岛
  挂席从古路,长风起广津。楚城花未发,上苑蝶来新。
  半没湖波月,初生岛草春。孤霞临石镜,极浦映村神。
  细响吟干苇,馀馨动远苹.欲凭将一札,寄与沃洲人。
  卷572_50 「寄董武」贾岛
  虽同一城里,少省得从容。门掩园林僻,日高巾帻慵。
  孤鸿来半夜,积雪在诸峰。正忆毗陵客,声声隔水钟。
  卷572_51 「宿赟上人房」贾岛
  阶前多是竹,闲地拟栽松。朱点草书疏,雪平麻履踪。
  御沟寒夜雨,宫寺静时钟。此时无他事,来寻不厌重。
  卷572_52 「访李甘原居」贾岛
  原西居处静,门对曲江开。石缝衔枯草,查根上净苔。
  翠微泉夜落,紫阁鸟时来。仍忆寻淇岸,同行采蕨回。
  卷572_53 「题山寺井」贾岛
  沈沈百尺馀,功就岂斯须。汲早僧出定,凿新虫自无。
  藏源重嶂底,澄翳大空隅。此地如经劫,凉潭会共枯。
  卷572_54 「僻居无可上人相访」贾岛
  自从居此地,少有事相关。积雨荒邻圃,秋池照远山。
  砚中枯叶落,枕上断云闲。野客将禅子,依依偏往还。
  卷572_55 「送李馀及第归蜀」贾岛
  知音伸久屈,觐省去光辉。津渡逢清夜,途程尽翠微。
  云当绵竹叠,鸟离锦江飞。肯寄书来否,原居出亦稀。
  卷572_56 「荒斋」贾岛
  草合径微微,终南对掩扉。晚凉疏雨绝,初晓远山稀。
  落叶无青地,闲身著白衣。朴愚犹本性,不是学忘机。
  卷572_57 「夜喜贺兰三见访」贾岛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卷572_58 「题青龙寺镜公房」贾岛
  一夕曾留宿,终南摇落时。孤灯冈舍掩,残磬雪风吹。
  树老因寒折,泉深出井迟。疏慵岂有事,多失上方期。
  卷572_59 「送陈判官赴绥德」贾岛
  将军邀入幕,束带便离家。身暖蕉衣窄,天寒碛日斜。
  火烧冈断苇,风卷雪平沙。丝竹丰州有,春来只欠花。
  卷572_60 「送唐环归敷水庄」贾岛
  毛女峰当户,日高头未梳。地侵山影扫,叶带露痕书。
  松径僧寻药,沙泉鹤见鱼。一川风景好,恨不有吾庐。
  卷572_61 「原东居喜唐温琪频至」贾岛
  曲江春草生,紫阁雪分明。汲井尝泉味,听钟问寺名。
  墨研秋日雨,茶试老僧铛。地近劳频访,乌纱出送迎。
  卷572_62 「送敡法师」贾岛
  度岁不相见,严冬始出关。孤烟寒色树,高雪夕阳山。
  瀑布寺应到,牡丹房甚闲。南朝遗迹在,此去几时还。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