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题目 六年纪的
汉语中有一些像 蚕食 这样构成的词语请你写出几个来汉语中有不少词语是由人体有关部分的名称组成的。请你写出几个来用鬼哭狼嚎或气势汹汹造句八年抗战,中华大地涌现出无数英雄儿女。搜集一位抗日英雄的资料,把他(她)的故事简要写下来1.贯、乌合、豕突、狐疑、虎视、蚕食、蚁附、鸥盟、狼顾、蛇行、雀跃、猥缩、蜂拥、蜂起、鼠窜、蝉噪、鲸吞、鹤望、獭祭、蟹行、鹰扬
下面就将此类词语分条解说,并援引例句加以说明。
鱼贯: 比喻按先后顺序接连行进,如游鱼相连一样。《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乌合: 比喻仓促聚合的人群,像乌鸦一样忽聚忽散。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天兵之鼓未鸣,众军之旗讵接,而荆杨乌合,一朝崩解。”
豕突: 比喻像受惊的野猪一样横冲直撞,到处流窜。《后汉书•刘陶传》:“今果已攻河东,恐遂转更豕突上京。”
狐疑: 比喻像狐狸那样左顾右盼,犹豫不决。《史记•文帝传》:“方大臣之诛诸吕迎朕,朕狐疑,皆止朕》”颜师古注:“狐之为兽,其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而称狐疑。”
虎视: 比喻像老虎那样凶狠地注视着,想要有所攫取。《后汉书•班固传•西都赋》:“周以龙兴,秦以虎视。”
蚕食: 比喻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步地侵吞。《史记•李斯传》:“昭王得范睢,废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蚁附: 比喻军士攀登城墙,如群蚁附着墙壁往上爬。《孙子•谋攻》:“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鸥盟: 与鸥鸟订盟为友,共居水乡云里,旧指退隐。宋朱熹《过盖竹诗》之二:“浩荡鸥盟久未寒,征骖聊此驻江干。”
狼顾: 狼行走时常回头后顾,以防被袭,比喻人有后顾之忧。《史记•苏秦列传》:“秦虽欲深入,则狼顾,恐韩、魏之议其后。是故恫疑虚喝,骄矜而不敢进。”
蛇行: 全身伏在地上,像蛇那样爬行。《国策•秦策一》:“(JeINPFEcte苏秦)路过洛阳,……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徐宏祖《游黄山后记》:“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
雀跃: 比喻高兴得像鸟雀一样跳跃。《宋史•燕王德昭传》:“帝尝射飞鸢,一发而中,惟吉从旁雀跃,喜甚,帝亦喜,铸黄金为奇兽、瑞禽赐之。”
猥缩: 刺猬遇到敌害就缩成一团,比喻人极度惧怕,畏缩不前。唐皮日休《吴中苦雨》:“如何乡里辈,见之乃猬缩。粤予苦心者,师仰但踖踧。”
蜂拥: 比喻许多人一拥而上,如同群蜂结伙而飞。《红楼梦》第九回:“墨雨遂掇起一根门闩,扫红、锄药手中都是马鞭子,蜂拥而上。”
蜂起: 像一群蜂那样同时飞起。《史记•项羽本纪》:“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鼠窜: 比喻像老鼠那样仓皇逃窜。《汉书•蒯通传》:“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奉同“捧”。
蝉噪: 蝉声喧闹,比喻多而杂。韩愈《荐士诗》:“齐梁及陈隋,众作等蝉噪。”
鲸吞: 像鲸鱼一样吞食。比喻以强凌弱,兼并财物。《晋书•慕容 载记》:“宰割梨元,纵其鲸吞之势。”
鹤望: 比喻如鹤鸟企足延颈地伫望盼待。《三国志•诸葛亮传》:“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鹤望而计日。”
獭祭: 水獭捕到鱼后,将鱼陈列在水边,犹如祭祀一样,古称为獭祭鱼。后世称文人写作罗列典故,堆砌成文为獭祭。清朝王士祯《戏效元遗山论诗绝句》:“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
蟹行: 比喻像螃蟹一样横着走路。宋朝孔平仲《常父寄半夏》:“小女作蟹行,乳媪代与攘。分头各咀嚼,方爱有所忘。”
鹰扬:鹰奋飞高空,比喻杰出人物大展雄才。三国曹植《与杨祖德书》:“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于海隅。”
此外还有狼吞虎咽、龟缩、鸟瞰、蚁聚、雀噪、蜂屯、雁沓、狼奔、猥集、虎踞、鹅行、龙翔。
2.心脏——(要害,重要部位)这个部门是公司的心脏。
口齿——(语言)你的口齿真伶俐!
心肠——(本性)他心肠真毒!
心胸——(肚量)没有什么比人的心胸更宽广了。
面目——(本质)我要揭露她的真面目!
心肝——(最疼爱的人或物)她是妈妈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
3.他被我说到了痛处,有一些恼羞成怒了。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打的敌人鬼哭狼嚎/人仰马翻/狼狈而逃/抱头鼠窜。
4.抗日民族英雄
永远的丰碑:杨靖宇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
杨靖宇,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东菏泽人。1914年加入冯
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
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
1933年初,日本侵略军越过山海关,开始侵袭热河省(今并入河
北、辽宁、内蒙古等地),在3月4日攻占了承德后,开始向长城各口
发动大举进攻。10日,日军逼近喜峰口。赵登禹率部星夜跑步急行军
40华里,在日军之前抵达喜峰口孩儿岭,并将敌先头部队击退,在孩
儿岭及口门一线稳定了前沿。为了有效消灭进攻阵地的敌军,赵登禹
要求部队待敌进至百米之内,再突然出击,以手榴弹炸,用大刀砍。
由于两军混杂,使敌飞机、大炮、坦克无法发挥作用。入夜,赵登禹
又利用敌军警戒疏忽,率部从两翼迂回敌人侧后,进行包抄袭击,打
得敌人措手不及,死伤甚众。战斗中,赵登禹腿部被炸弹击伤,但仍
裹伤出击率部众与敌肉搏相拼。激战数日,敌人多次攻击不果,锐气
尽挫,中国军队取得喜峰口战役胜利。喜峰口战役,共歼灭日军五六
千人,狠狠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
全面抗战爆发后,7月下旬,日寇调集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
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担
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
日军出动4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阵地,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
发动猛烈攻击。132师将士在赵登禹的率领下,不畏强敌,奋勇抵抗。
日军将中国军队切成数段,分割包围。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
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赵登禹率部誓死坚守阵地,拼死抗击。
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
时年仅39岁。
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赵登禹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他们在执
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他们“给
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发
布命令,追赠赵登禹为陆军上将。1945年后,北平市政府将北沟沿改
名为赵登禹路,以示纪念。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对卢沟桥
西道口的赵登禹烈士墓进行了多次修缮。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
的抗日部队——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日本侵
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
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
本斋就是这支英雄的回民支队的司令员。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
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国土沦丧,
报国无门,因不满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
甲,回到了故乡河北省献县东辛庄。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
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1938年4月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
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
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任司令员。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
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
众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的率领下,战斗力
不断提高,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劲//www.souquanme.com旅。从
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惧牺牲,浴血作战,奋勇
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
平原和冀鲁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屡建战功,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
胆。
在党组织帮助下,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和抗日战争烽火硝烟的考
验中,马本斋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党的伟大,决心
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为打败日本侵略军,为祖国和民族的
解放而奋斗。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
伟业。”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3年底,马本斋在率部参加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战斗中,
颈后长了毒疮。由于战事繁忙,加之缺医少药,未能及时治疗,不久
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出发前,他抱病
为部队作了最后一次动员,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
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莘县不幸病逝,时年42岁。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
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
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
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
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
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
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www.souquanme.com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6年,
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
经组织批准俩人结为革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行抗日斗争。冷云
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后调到5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
导员。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
两个月的婴儿,随5军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
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
战。7月12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战斗。10月上旬,该部在牡丹江地区
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的
上述8名成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
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
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是她们却被敌围困于河边。
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
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
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
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
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
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
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下面就将此类词语分条解说,并援引例句加以说明。
鱼贯: 比喻按先后顺序接连行进,如游鱼相连一样。《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乌合: 比喻仓促聚合的人群,像乌鸦一样忽聚忽散。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天兵之鼓未鸣,众军之旗讵接,而荆杨乌合,一朝崩解。”
豕突: 比喻像受惊的野猪一样横冲直撞,到处流窜。《后汉书•刘陶传》:“今果已攻河东,恐遂转更豕突上京。”
狐疑: 比喻像狐狸那样左顾右盼,犹豫不决。《史记•文帝传》:“方大臣之诛诸吕迎朕,朕狐疑,皆止朕》”颜师古注:“狐之为兽,其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而称狐疑。”
虎视: 比喻像老虎那样凶狠地注视着,想要有所攫取。《后汉书•班固传•西都赋》:“周以龙兴,秦以虎视。”
蚕食: 比喻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步地侵吞。《史记•李斯传》:“昭王得范睢,废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蚁附: 比喻军士攀登城墙,如群蚁附着墙壁往上爬。《孙子•谋攻》:“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鸥盟: 与鸥鸟订盟为友,共居水乡云里,旧指退隐。宋朱熹《过盖竹诗》之二:“浩荡鸥盟久未寒,征骖聊此驻江干。”
狼顾: 狼行走时常回头后顾,以防被袭,比喻人有后顾之忧。《史记•苏秦列传》:“秦虽欲深入,则狼顾,恐韩、魏之议其后。是故恫疑虚喝,骄矜而不敢进。”
蛇行: 全身伏在地上,像蛇那样爬行。《国策•秦策一》:“(JeINPFEcte苏秦)路过洛阳,……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徐宏祖《游黄山后记》:“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
雀跃: 比喻高兴得像鸟雀一样跳跃。《宋史•燕王德昭传》:“帝尝射飞鸢,一发而中,惟吉从旁雀跃,喜甚,帝亦喜,铸黄金为奇兽、瑞禽赐之。”
猥缩: 刺猬遇到敌害就缩成一团,比喻人极度惧怕,畏缩不前。唐皮日休《吴中苦雨》:“如何乡里辈,见之乃猬缩。粤予苦心者,师仰但踖踧。”
蜂拥: 比喻许多人一拥而上,如同群蜂结伙而飞。《红楼梦》第九回:“墨雨遂掇起一根门闩,扫红、锄药手中都是马鞭子,蜂拥而上。”
蜂起: 像一群蜂那样同时飞起。《史记•项羽本纪》:“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鼠窜: 比喻像老鼠那样仓皇逃窜。《汉书•蒯通传》:“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奉同“捧”。
蝉噪: 蝉声喧闹,比喻多而杂。韩愈《荐士诗》:“齐梁及陈隋,众作等蝉噪。”
鲸吞: 像鲸鱼一样吞食。比喻以强凌弱,兼并财物。《晋书•慕容 载记》:“宰割梨元,纵其鲸吞之势。”
鹤望: 比喻如鹤鸟企足延颈地伫望盼待。《三国志•诸葛亮传》:“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鹤望而计日。”
獭祭: 水獭捕到鱼后,将鱼陈列在水边,犹如祭祀一样,古称为獭祭鱼。后世称文人写作罗列典故,堆砌成文为獭祭。清朝王士祯《戏效元遗山论诗绝句》:“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
蟹行: 比喻像螃蟹一样横着走路。宋朝孔平仲《常父寄半夏》:“小女作蟹行,乳媪代与攘。分头各咀嚼,方爱有所忘。”
鹰扬:鹰奋飞高空,比喻杰出人物大展雄才。三国曹植《与杨祖德书》:“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于海隅。”
此外还有狼吞虎咽、龟缩、鸟瞰、蚁聚、雀噪、蜂屯、雁沓、狼奔、猥集、虎踞、鹅行、龙翔。
2.心脏——(要害,重要部位)这个部门是公司的心脏。
口齿——(语言)你的口齿真伶俐!
心肠——(本性)他心肠真毒!
心胸——(肚量)没有什么比人的心胸更宽广了。
面目——(本质)我要揭露她的真面目!
心肝——(最疼爱的人或物)她是妈妈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
3.他被我说到了痛处,有一些恼羞成怒了。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打的敌人鬼哭狼嚎/人仰马翻/狼狈而逃/抱头鼠窜。
4.抗日民族英雄
永远的丰碑:杨靖宇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
杨靖宇,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东菏泽人。1914年加入冯
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
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
1933年初,日本侵略军越过山海关,开始侵袭热河省(今并入河
北、辽宁、内蒙古等地),在3月4日攻占了承德后,开始向长城各口
发动大举进攻。10日,日军逼近喜峰口。赵登禹率部星夜跑步急行军
40华里,在日军之前抵达喜峰口孩儿岭,并将敌先头部队击退,在孩
儿岭及口门一线稳定了前沿。为了有效消灭进攻阵地的敌军,赵登禹
要求部队待敌进至百米之内,再突然出击,以手榴弹炸,用大刀砍。
由于两军混杂,使敌飞机、大炮、坦克无法发挥作用。入夜,赵登禹
又利用敌军警戒疏忽,率部从两翼迂回敌人侧后,进行包抄袭击,打
得敌人措手不及,死伤甚众。战斗中,赵登禹腿部被炸弹击伤,但仍
裹伤出击率部众与敌肉搏相拼。激战数日,敌人多次攻击不果,锐气
尽挫,中国军队取得喜峰口战役胜利。喜峰口战役,共歼灭日军五六
千人,狠狠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
全面抗战爆发后,7月下旬,日寇调集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
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担
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
日军出动4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阵地,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
发动猛烈攻击。132师将士在赵登禹的率领下,不畏强敌,奋勇抵抗。
日军将中国军队切成数段,分割包围。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
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赵登禹率部誓死坚守阵地,拼死抗击。
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
时年仅39岁。
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赵登禹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他们在执
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他们“给
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发
布命令,追赠赵登禹为陆军上将。1945年后,北平市政府将北沟沿改
名为赵登禹路,以示纪念。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对卢沟桥
西道口的赵登禹烈士墓进行了多次修缮。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
的抗日部队——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日本侵
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
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
本斋就是这支英雄的回民支队的司令员。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
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国土沦丧,
报国无门,因不满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
甲,回到了故乡河北省献县东辛庄。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
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1938年4月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
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
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任司令员。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
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
众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的率领下,战斗力
不断提高,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劲//www.souquanme.com旅。从
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惧牺牲,浴血作战,奋勇
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
平原和冀鲁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屡建战功,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
胆。
在党组织帮助下,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和抗日战争烽火硝烟的考
验中,马本斋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党的伟大,决心
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为打败日本侵略军,为祖国和民族的
解放而奋斗。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
伟业。”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3年底,马本斋在率部参加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战斗中,
颈后长了毒疮。由于战事繁忙,加之缺医少药,未能及时治疗,不久
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出发前,他抱病
为部队作了最后一次动员,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
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莘县不幸病逝,时年42岁。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
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
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
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
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
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
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www.souquanme.com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6年,
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
经组织批准俩人结为革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行抗日斗争。冷云
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后调到5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
导员。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
两个月的婴儿,随5军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
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
战。7月12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战斗。10月上旬,该部在牡丹江地区
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的
上述8名成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
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
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是她们却被敌围困于河边。
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
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
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
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
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
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
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100悬赏寻别致的古体诗,
200悬赏寻别致的古体诗,[绝句;七律;五律;词]带上译文,供我上课到讲台去讲述的!不求篇长,:‘励志’O‘慈母’等等的;我是高2的女生,各位大大帮忙搜集下。。。。。。一首无题 很有味道 而且应该很适合女孩子讲吧记得上讲台以后别慌哦 O(∩_∩)O~无题作者: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1.画楼:装饰彩绘的楼阁。
2.桂堂:用桂木构造的厅堂。
3.灵犀:犀牛角,古代当作灵物,中央色白,有角髓贯通两头。
4.一点通:喻心心相印。
5.送钩:即藏钩,行酒时的一种游戏。参加者分为两队,一方把钩藏到手里,另一方应立即猜出,不中者则罚酒。
6.分曹:分队。
7.射覆:行酒时的游戏。在覆盖的器具下放置物件,让人猜测。
8.射:猜。
9.听鼓:唐代制度规定,五更二点击鼓,坊市开门。这里表示天亮。
10.应官:上班应差。
11.兰台:指秘书省,此时诗人在此任职。
12.类:像。
13.转蓬:飘荡不定的蓬草。 韵译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翻译 还记得昨夜星辰满天,好风吹动,你我相会于画楼的西畔,桂堂的东侧。
我俩虽不似彩凤拥有翩然飞舞的双翅,但我们的心却如灵犀一般息息相通。
我们隔座而坐,一起玩藏钩的游戏,罚喝暖融融的春酒;分属两队,在红红的烛火下,猜谜射覆。
可恨那晨鼓响起,让我不得不去官府中点卯应差;骑马到兰台,行色匆匆,就好像飘荡不定的蓬草。 解析 这是一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
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全诗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诗中意象的错综跳跃,www.souquanme.com又使其主旨带有多义性和歧义性,诗人对心灵世界开掘的深度和广度,//www.souquanme.com确实是远迈前人的,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这类无题诗所产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诗人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不同版本又有做“溪”的)、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有七律圣手之称。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河南荥阳市),汉族。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其诗构思新奇,风格农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荥阳。
李商隐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47年)进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从此,李商隐便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山穷水尽的下滑趋势,而李商隐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
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现存约600首,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绝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清朝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他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与杜甫相似,李商隐的诗经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难懂,而且常常每句读用典故。他在用典上有所独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有时读了整首诗也不清楚目的为何。而典故本身的意义,常常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义。例如《常娥》(嫦娥),有人直观认为是咏嫦娥之作,纪昀认为是悼亡之作,有人认为是描写女道士,甚至认为是诗人自述,众说纷纭。
也正是他好用典故的风格,形成了他作诗的独特风格。据宋代黄鉴的笔记《杨文公谈苑》记载,李商隐每作诗,一定要查阅很多书籍,屋子里到处乱摊,被人比作“獭祭鱼”。明王士桢也以玩笑的口吻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批评意见[8]认为他有时用典太过,犯了晦涩的毛病,使人无法了解他的诗意。鲁迅曾说:“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1934年12月致杨霁云的信)
此外,李商隐的诗词藻华丽,并且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1.画楼:装饰彩绘的楼阁。
2.桂堂:用桂木构造的厅堂。
3.灵犀:犀牛角,古代当作灵物,中央色白,有角髓贯通两头。
4.一点通:喻心心相印。
5.送钩:即藏钩,行酒时的一种游戏。参加者分为两队,一方把钩藏到手里,另一方应立即猜出,不中者则罚酒。
6.分曹:分队。
7.射覆:行酒时的游戏。在覆盖的器具下放置物件,让人猜测。
8.射:猜。
9.听鼓:唐代制度规定,五更二点击鼓,坊市开门。这里表示天亮。
10.应官:上班应差。
11.兰台:指秘书省,此时诗人在此任职。
12.类:像。
13.转蓬:飘荡不定的蓬草。 韵译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翻译 还记得昨夜星辰满天,好风吹动,你我相会于画楼的西畔,桂堂的东侧。
我俩虽不似彩凤拥有翩然飞舞的双翅,但我们的心却如灵犀一般息息相通。
我们隔座而坐,一起玩藏钩的游戏,罚喝暖融融的春酒;分属两队,在红红的烛火下,猜谜射覆。
可恨那晨鼓响起,让我不得不去官府中点卯应差;骑马到兰台,行色匆匆,就好像飘荡不定的蓬草。 解析 这是一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
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全诗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诗中意象的错综跳跃,www.souquanme.com又使其主旨带有多义性和歧义性,诗人对心灵世界开掘的深度和广度,//www.souquanme.com确实是远迈前人的,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这类无题诗所产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诗人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不同版本又有做“溪”的)、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有七律圣手之称。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河南荥阳市),汉族。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其诗构思新奇,风格农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荥阳。
李商隐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47年)进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从此,李商隐便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山穷水尽的下滑趋势,而李商隐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
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现存约600首,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绝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清朝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他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与杜甫相似,李商隐的诗经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难懂,而且常常每句读用典故。他在用典上有所独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有时读了整首诗也不清楚目的为何。而典故本身的意义,常常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义。例如《常娥》(嫦娥),有人直观认为是咏嫦娥之作,纪昀认为是悼亡之作,有人认为是描写女道士,甚至认为是诗人自述,众说纷纭。
也正是他好用典故的风格,形成了他作诗的独特风格。据宋代黄鉴的笔记《杨文公谈苑》记载,李商隐每作诗,一定要查阅很多书籍,屋子里到处乱摊,被人比作“獭祭鱼”。明王士桢也以玩笑的口吻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批评意见[8]认为他有时用典太过,犯了晦涩的毛病,使人无法了解他的诗意。鲁迅曾说:“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1934年12月致杨霁云的信)
此外,李商隐的诗词藻华丽,并且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
李商隐的七律的特点是什么?
李商隐七律浅探
在李商隐的众多诗作中,成就最高,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推他的七律。七律这种体裁,在杜甫手里才走向成熟。可以说,杜甫提高了七律的地位,使之成为可以和同属近体诗的绝句,五律等平起平坐的诗体。杜甫以后,则是李商隐的七律最能得老杜的神髓,而又具有自家面目。本文拟对李商隐七律三个突出的特点进行说明。
一,意象的错综
李商隐的七律,在意象的使用上,确比前人进了一步。像叶嘉莹先生指出的:“至于义山,这才真的是一位意象化的大师。……而义山诗中之意象则是‘缘情造物’,在义山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作者对于意象的有心制造和安排。有时在义山诗中所表现的就是一片错综繁复的缤纷的意象,……其意象之所取材,也就特别偏爱于某些带着恍惚迷离之色彩的非现实之事物,因为唯有这些非现实之事物,才能够表现出他的哀伤幽眇的情思。”(叶嘉莹《从比较现代的观点看几首中国旧诗》)这既是李商隐七律“沈博绝丽”(朱鹤龄语)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使之晦涩难解。以致元好问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三十首》)的感叹。王士祯《论诗绝句》也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都抓住了义山诗意象错综的特点。其实李商隐很多诗,虽然不好懂,但是写的很美,艺术价值很高。比如《锦瑟》,我们虽然不知道它的具体所指,但确实是一首可作为义山代表作的好诗。它传达了义山对一生感情方面的思考和感受,能引起读者鲜明的印象,使之受到深刻的感动。换句话说,就是具有强烈的感发作用。
我们下面就以《无题》为例说明李商隐七律意象错综这个特点。以《无题》为题的七律共七首——“昨夜星辰昨夜风”,“来是空言去绝踪”,“飒飒东风细雨来”,“相见时难别亦难”,“凤尾香罗薄几重”,“重帷深下莫愁堂”,“万里风波一叶舟”。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万里风波一叶舟”,其他六首都入选《唐诗三百首》,可证《无题》七律确实脍炙人口,艺术价值很高。“万里风波一叶舟”,此首冯浩认为系失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从题材风格来看,冯浩的说法是对的。因为其他几首无题诗不管有无寄托,至少字面上都是写爱情,“万里风波一叶舟”却是怀古思乡,风格也比较明快,不象其他无题诗意象那么错综繁复,意境那么含蓄飘渺。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诗相对来说比较好懂,手法比较写实。诗人刻画了一个典型场景,开篇就交代了时空:时间是“昨夜星辰昨夜风”,空间是“画楼西畔桂堂东”。用了句中自对的手法,写得很美。清人黄仲则受到这两句影响,写出了名句:“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绮怀》)3,4句写相思,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是篇中警句。彩凤,灵犀皆为现实中未有之物,正是缘情造物。不过因为是明喻,叙述之际,尚有理念可寻,不至于晦涩难解。5,6句写聚会的欢乐,著一“暖”字,“红”字,境界全出。7,8句写离别的伤感。全诗用工笔刻画,细腻感人。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这两首无题诗是连在一起的。字面写的是与女子的邂逅相遇,别后相思。因为意象错综繁复,色彩恍惚迷离,一般认为是有寄托之作。但寄托者究竟何事,就不那么能确指了。何焯认为第二首“直露(自伤不遇)本意”,比较切合实际。可以说是作者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细味这两首诗,可见李商隐偏爱写精美幽雅的事物:“凤尾香罗”,“碧文圆顶”,“金烬”,“石榴”,“菱枝”,“桂叶”等,这些意象都从侧面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美貌高雅,并用这些事物的华美映衬出人物的寂寞无聊。笔触深细精致:“碧文圆顶”是“深缝”,“重帏”是“深下”,这样就从心理上和读者拉开了距离,以这距离产生一种美感。“清宵”是“细细长”,正是“不眠知夕永”。“羞难掩”,“语未通”都是以工笔写人物情态。“寂寥”,“消息”,“惆怅”,“清狂”等词在形音义方面增加了诗的美感。盛唐七律多从大处落笔,意象密度不大,转折不多,一般来说景语情语有明显的分别。中唐七律虽道得人心中事,多数却嫌格调凡近。李商隐七律喜从小处刻画,以情造物,意象纷至沓来,应接不暇,而意境曲折深远,不流于小巧,不但句秀,而且骨秀神秀。这正是李商隐善于学习老杜,遗貌取神的结果。也是写作技巧自觉性的演进。另外,李商隐似是掌握了语言的炼金术,且不说非现实之事物,即便是现实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在他笔下也具有了恍惚迷离的异彩。这正是大师的标志: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在客观世界以外,创造出一个独立的诗的世界。
二,章法的变化
诗有字法句法章法,章法相对于字法句法,是更高层次的要求。所谓字法,一般就是指炼字,怎样选择更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法则是指怎样使句子更生动有力。章法一般指全篇的开阖变化,包含了对字法句法的要求。一般来说,律诗讲究起承转合,相对于古风变化要少些。当然这不过是起码要求,如果都是这样一成不变,就和作八股文一样了。《唐诗三百首》里面的点评,有很多用的就是八股术语。比如评杜甫的〈登高〉,说:说首联十四层,颈联又十四层,尾联又十余层。挺好笑的。
李商隐的七律,在章法上有很多变化。有的工于发端:如“锦瑟无端五十弦”(锦瑟)以托喻之物起兴,“江风吹浪动云根”(【赠刘司户】) 发唱惊挺,“人生何处不离群”(【杜工部蜀中离席】)劈空设问,“二月二日江上行”(【二月二日】)遒健古拗,“历览前贤国与家”(【咏史】)以警句开头,“昨夜星辰昨夜风”(【无题二首】)以回忆开头,“来是空言去绝踪”(【无题四首】倒插法。
有的工于结尾:如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无限低回,“灞陵夜猎随田窦,不识寒郊自转蓬。”(【少年】)对比作结,“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隋宫】设想新奇,“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以景结情,“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四首】推进一层,“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四首】巧用比喻。
值得注意的是李商隐很善于向杜甫学习七律的章法。吴调公说:“杜甫七律之长在于精密中见变化,挺拔而又沉重,喷薄而又浑涵,排戛而又铿锵”,李商隐很多七律就近乎此,甚至有明确标明学杜甫的【杜工部蜀中离席】。另外,李商隐七律虚词的灵活精当也得力于老杜,典型的如《隋宫》。虚词用的好,就象画龙点睛,整篇就活了。所以王安石认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而已”。当然,除此之外,还有独具李商隐自己面目的七律,如《锦瑟》和上面举到的《无题》。这两类七律章法可以引一段叶嘉莹先生的话来说明:“至于章法方面,……杜甫则是以理性与感性兼济,纵使由于感性的联想发为突然的转接,也依然不忘在理性上作先后之呼应;而义山则往往乃是以一些意象的错综并举为主,而却有时在首尾之际略作理性之提挈。”这里提到的杜与李的不同,正是李商隐这两类诗章法的不同。我们看《锦瑟》:开头以“思华年”,结尾以“成追忆”作理性的提挈,中间两联就是一些意象的错综并举。这类诗雄健不如杜甫,而深细华美过之。从题材来看,李商隐爱情诗多具自家面目,而政治诗多具老杜之风。
三, 仗的精工与灵活
近体诗中用得很工整的对仗,称为“工对”。要做到对仗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如名词中天文、地理、时令、器物、服饰等同一意义范畴的词。
李商隐七律工整的太多,随便举几例:“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庄生,望帝都是人物,晓,春都是时令,蝴蝶,杜鹃都是动物。“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萼绿华,杜兰香都是人名,所和时,一个时间一个空间。
对的太工则易死,使得整篇气脉不畅;而李商隐的七律虽工整,却不显得呆板,原因在于他善用虚词,而且用了一些特殊的对仗形式,如借对,当句对等。我统称之为活对。活对正能弥补工对的不足,从而使对仗变化多端,腾挪跌宕。其实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初学写诗,刻意求工,熟练之后则无施而不可。所以老杜说:老去诗篇浑漫与。并不是真的随随便便,草率成诗。而是精熟之后的任意挥洒,皆臻绚烂。晚节渐于诗律细,就是这样一个写照。李商隐也不例外,也是经过了这样一个刻意求工到任意挥洒的过程。
善用虚词的如“人生岂得轻离别,天意何曾忌嶮巇”先说结论,再申明原因。句子显得拗折有力。朱彝尊评:情深意远,玉溪所独。“山色正来衔小苑,春阴只欲傍高楼”写出了动态,生动形象。“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人世虚浮不定,本多聚散离合,自然界的红蕖为何也散落呢?这可以算问的无理而妙者。虽然浮世对红蕖并不工,但因本来,何事两个虚词用的好,也成了名句很有力。陈与义的“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正是学此种句式。不重表面的工整,而重意脉的流动。可见李商隐对宋诗影响的一斑。
也有虚词用的不好,散文化过头的句子:“求之流辈岂易得,行矣关山方独吟”。置之宋人集中,也分辨不出来。闻一多先生就曾把这句诗误作为宋诗举例。虽然句式过于散文化,缺乏诗的韵味和感染力,但也可见李商隐的创新精神。
有一些对仗,字面上很工整,其实是借对。“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日角,天涯字面上很工。其实日角指的是额骨隆起如日,古以为帝王之相。所以这里的日角其实指李渊。“暂逐虎牙临故绛,远含鸡舌过新丰” 虎牙对鸡舌很工整,但其实虎牙指虎牙将军。《后汉书 宣帝纪》:本初二年,云中太守田顺为虎牙将军。鸡舌指鸡舌香。《汉官仪》:尚书郎奏事于明光殿,……郎趋走丹墀,含鸡舌香,伏其下奏事。所以只是虎和鸡的字面,和这两种动物无关。
义山七律当句对很多。一句之中某些语词自成对偶,叫做当句对。“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花须对柳眼,紫蝶对黄蜂。“迎忧急鼓疏钟断,分隔休灯灭烛时” 急鼓对疏钟,休灯对灭烛。“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碧落对银河,金风对玉露。最典型的如 “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饶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鸾。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诗中各句多自相为对,如第二句的秦楼对汉宫,瓦对盘;第五句的游蜂对舞蝶;第六句的孤凤对离鸾,等等。因为当句自对很工,对句的对仗就可以放宽要求。这也是灵活的表现。
在李商隐的众多诗作中,成就最高,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推他的七律。七律这种体裁,在杜甫手里才走向成熟。可以说,杜甫提高了七律的地位,使之成为可以和同属近体诗的绝句,五律等平起平坐的诗体。杜甫以后,则是李商隐的七律最能得老杜的神髓,而又具有自家面目。本文拟对李商隐七律三个突出的特点进行说明。
一,意象的错综
李商隐的七律,在意象的使用上,确比前人进了一步。像叶嘉莹先生指出的:“至于义山,这才真的是一位意象化的大师。……而义山诗中之意象则是‘缘情造物’,在义山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作者对于意象的有心制造和安排。有时在义山诗中所表现的就是一片错综繁复的缤纷的意象,……其意象之所取材,也就特别偏爱于某些带着恍惚迷离之色彩的非现实之事物,因为唯有这些非现实之事物,才能够表现出他的哀伤幽眇的情思。”(叶嘉莹《从比较现代的观点看几首中国旧诗》)这既是李商隐七律“沈博绝丽”(朱鹤龄语)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使之晦涩难解。以致元好问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三十首》)的感叹。王士祯《论诗绝句》也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都抓住了义山诗意象错综的特点。其实李商隐很多诗,虽然不好懂,但是写的很美,艺术价值很高。比如《锦瑟》,我们虽然不知道它的具体所指,但确实是一首可作为义山代表作的好诗。它传达了义山对一生感情方面的思考和感受,能引起读者鲜明的印象,使之受到深刻的感动。换句话说,就是具有强烈的感发作用。
我们下面就以《无题》为例说明李商隐七律意象错综这个特点。以《无题》为题的七律共七首——“昨夜星辰昨夜风”,“来是空言去绝踪”,“飒飒东风细雨来”,“相见时难别亦难”,“凤尾香罗薄几重”,“重帷深下莫愁堂”,“万里风波一叶舟”。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万里风波一叶舟”,其他六首都入选《唐诗三百首》,可证《无题》七律确实脍炙人口,艺术价值很高。“万里风波一叶舟”,此首冯浩认为系失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从题材风格来看,冯浩的说法是对的。因为其他几首无题诗不管有无寄托,至少字面上都是写爱情,“万里风波一叶舟”却是怀古思乡,风格也比较明快,不象其他无题诗意象那么错综繁复,意境那么含蓄飘渺。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诗相对来说比较好懂,手法比较写实。诗人刻画了一个典型场景,开篇就交代了时空:时间是“昨夜星辰昨夜风”,空间是“画楼西畔桂堂东”。用了句中自对的手法,写得很美。清人黄仲则受到这两句影响,写出了名句:“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绮怀》)3,4句写相思,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是篇中警句。彩凤,灵犀皆为现实中未有之物,正是缘情造物。不过因为是明喻,叙述之际,尚有理念可寻,不至于晦涩难解。5,6句写聚会的欢乐,著一“暖”字,“红”字,境界全出。7,8句写离别的伤感。全诗用工笔刻画,细腻感人。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这两首无题诗是连在一起的。字面写的是与女子的邂逅相遇,别后相思。因为意象错综繁复,色彩恍惚迷离,一般认为是有寄托之作。但寄托者究竟何事,就不那么能确指了。何焯认为第二首“直露(自伤不遇)本意”,比较切合实际。可以说是作者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细味这两首诗,可见李商隐偏爱写精美幽雅的事物:“凤尾香罗”,“碧文圆顶”,“金烬”,“石榴”,“菱枝”,“桂叶”等,这些意象都从侧面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美貌高雅,并用这些事物的华美映衬出人物的寂寞无聊。笔触深细精致:“碧文圆顶”是“深缝”,“重帏”是“深下”,这样就从心理上和读者拉开了距离,以这距离产生一种美感。“清宵”是“细细长”,正是“不眠知夕永”。“羞难掩”,“语未通”都是以工笔写人物情态。“寂寥”,“消息”,“惆怅”,“清狂”等词在形音义方面增加了诗的美感。盛唐七律多从大处落笔,意象密度不大,转折不多,一般来说景语情语有明显的分别。中唐七律虽道得人心中事,多数却嫌格调凡近。李商隐七律喜从小处刻画,以情造物,意象纷至沓来,应接不暇,而意境曲折深远,不流于小巧,不但句秀,而且骨秀神秀。这正是李商隐善于学习老杜,遗貌取神的结果。也是写作技巧自觉性的演进。另外,李商隐似是掌握了语言的炼金术,且不说非现实之事物,即便是现实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在他笔下也具有了恍惚迷离的异彩。这正是大师的标志: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在客观世界以外,创造出一个独立的诗的世界。
二,章法的变化
诗有字法句法章法,章法相对于字法句法,是更高层次的要求。所谓字法,一般就是指炼字,怎样选择更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法则是指怎样使句子更生动有力。章法一般指全篇的开阖变化,包含了对字法句法的要求。一般来说,律诗讲究起承转合,相对于古风变化要少些。当然这不过是起码要求,如果都是这样一成不变,就和作八股文一样了。《唐诗三百首》里面的点评,有很多用的就是八股术语。比如评杜甫的〈登高〉,说:说首联十四层,颈联又十四层,尾联又十余层。挺好笑的。
李商隐的七律,在章法上有很多变化。有的工于发端:如“锦瑟无端五十弦”(锦瑟)以托喻之物起兴,“江风吹浪动云根”(【赠刘司户】) 发唱惊挺,“人生何处不离群”(【杜工部蜀中离席】)劈空设问,“二月二日江上行”(【二月二日】)遒健古拗,“历览前贤国与家”(【咏史】)以警句开头,“昨夜星辰昨夜风”(【无题二首】)以回忆开头,“来是空言去绝踪”(【无题四首】倒插法。
有的工于结尾:如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无限低回,“灞陵夜猎随田窦,不识寒郊自转蓬。”(【少年】)对比作结,“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隋宫】设想新奇,“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以景结情,“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四首】推进一层,“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四首】巧用比喻。
值得注意的是李商隐很善于向杜甫学习七律的章法。吴调公说:“杜甫七律之长在于精密中见变化,挺拔而又沉重,喷薄而又浑涵,排戛而又铿锵”,李商隐很多七律就近乎此,甚至有明确标明学杜甫的【杜工部蜀中离席】。另外,李商隐七律虚词的灵活精当也得力于老杜,典型的如《隋宫》。虚词用的好,就象画龙点睛,整篇就活了。所以王安石认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而已”。当然,除此之外,还有独具李商隐自己面目的七律,如《锦瑟》和上面举到的《无题》。这两类七律章法可以引一段叶嘉莹先生的话来说明:“至于章法方面,……杜甫则是以理性与感性兼济,纵使由于感性的联想发为突然的转接,也依然不忘在理性上作先后之呼应;而义山则往往乃是以一些意象的错综并举为主,而却有时在首尾之际略作理性之提挈。”这里提到的杜与李的不同,正是李商隐这两类诗章法的不同。我们看《锦瑟》:开头以“思华年”,结尾以“成追忆”作理性的提挈,中间两联就是一些意象的错综并举。这类诗雄健不如杜甫,而深细华美过之。从题材来看,李商隐爱情诗多具自家面目,而政治诗多具老杜之风。
三, 仗的精工与灵活
近体诗中用得很工整的对仗,称为“工对”。要做到对仗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如名词中天文、地理、时令、器物、服饰等同一意义范畴的词。
李商隐七律工整的太多,随便举几例:“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庄生,望帝都是人物,晓,春都是时令,蝴蝶,杜鹃都是动物。“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萼绿华,杜兰香都是人名,所和时,一个时间一个空间。
对的太工则易死,使得整篇气脉不畅;而李商隐的七律虽工整,却不显得呆板,原因在于他善用虚词,而且用了一些特殊的对仗形式,如借对,当句对等。我统称之为活对。活对正能弥补工对的不足,从而使对仗变化多端,腾挪跌宕。其实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初学写诗,刻意求工,熟练之后则无施而不可。所以老杜说:老去诗篇浑漫与。并不是真的随随便便,草率成诗。而是精熟之后的任意挥洒,皆臻绚烂。晚节渐于诗律细,就是这样一个写照。李商隐也不例外,也是经过了这样一个刻意求工到任意挥洒的过程。
善用虚词的如“人生岂得轻离别,天意何曾忌嶮巇”先说结论,再申明原因。句子显得拗折有力。朱彝尊评:情深意远,玉溪所独。“山色正来衔小苑,春阴只欲傍高楼”写出了动态,生动形象。“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人世虚浮不定,本多聚散离合,自然界的红蕖为何也散落呢?这可以算问的无理而妙者。虽然浮世对红蕖并不工,但因本来,何事两个虚词用的好,也成了名句很有力。陈与义的“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正是学此种句式。不重表面的工整,而重意脉的流动。可见李商隐对宋诗影响的一斑。
也有虚词用的不好,散文化过头的句子:“求之流辈岂易得,行矣关山方独吟”。置之宋人集中,也分辨不出来。闻一多先生就曾把这句诗误作为宋诗举例。虽然句式过于散文化,缺乏诗的韵味和感染力,但也可见李商隐的创新精神。
有一些对仗,字面上很工整,其实是借对。“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日角,天涯字面上很工。其实日角指的是额骨隆起如日,古以为帝王之相。所以这里的日角其实指李渊。“暂逐虎牙临故绛,远含鸡舌过新丰” 虎牙对鸡舌很工整,但其实虎牙指虎牙将军。《后汉书 宣帝纪》:本初二年,云中太守田顺为虎牙将军。鸡舌指鸡舌香。《汉官仪》:尚书郎奏事于明光殿,……郎趋走丹墀,含鸡舌香,伏其下奏事。所以只是虎和鸡的字面,和这两种动物无关。
义山七律当句对很多。一句之中某些语词自成对偶,叫做当句对。“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花须对柳眼,紫蝶对黄蜂。“迎忧急鼓疏钟断,分隔休灯灭烛时” 急鼓对疏钟,休灯对灭烛。“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碧落对银河,金风对玉露。最典型的如 “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饶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鸾。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诗中各句多自相为对,如第二句的秦楼对汉宫,瓦对盘;第五句的游蜂对舞蝶;第六句的孤凤对离鸾,等等。因为当句自对很工,对句的对仗就可以放宽要求。这也是灵活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