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如何少丢分?
我是高三学生,马上要高考了,但作文水平还是很低,丢分不少,我想知道如何写作文才能少丢分?【写作方法】
1.开头的写法:万事开头难,写作文也是如此,但文章的开头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搜趣网种:
(1) 背景法: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情景等背景。
(2) 人物法:交代文章所要描述的主要人物或有关人物。
(3) 主题句法:提出一个观点或论据作为文章要阐明或论述的主题。
(4) 问题法: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出文章的内容,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力。
(5) 惊语法:用令人感到惊奇的句子开头,激起读者的兴趣。
(6) 故事法:以讲故事的形式作为文章的开头,在此基础上展开文章。多用语记叙文,也可用语议论文。
(7) 数据法:引用已经被证实的数字来引起话题。
(8) 引语法:引用名人名言或常见习语、谚语等作为文章的开头。
(9) 定义法:常见于对标题下定义,然后通过举例、逻辑推理等方法加以详细说明。
(10)夸张法:以一个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为前提,吸引读者
2. 正文的写法
(1) 演绎法:
从一般到个别。把带普遍性和概括性的句子放在段首,段落中其他的句子就是对主题句的具体化,是对主题句的具体说明。
(2) 归纳法:
从特殊到一般。具体、个别的事例出发,总结出一般的规律。
3.结尾的写法
(1) 简要评价或作结论:文章的最后几句概括全文内容,并进一步肯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观点。
(2) 重复主题句: 回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句上,达到再次肯定或强调的效果。
(3) 用反问句结尾:虽然形式是疑问句,但意义是肯定的,具有很明显的强调作用,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4) 提出展望或希望:对未来提出展望或希望,号召读者为此而行动。
(5) 引用名人名言、谚语、常用习语结尾。
【提升技巧】
写作能力是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我的教学对象主要是中级水平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写作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词汇量有限,不能细致地进行表达:"我的妈妈是个好妈妈,她不但对我很好,她对每个人也都很好。她真是一个好妈妈。"简单重复的词语明显地限制了语言的表现力。
2、表达能力有限,难以组织一篇结构完整语气连贯的文章
。由于学生还不太熟悉汉语的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当他从写单句过渡到组织一篇文章,用汉语进行连贯的表达时,就常常会显得力不从心,写出来的文章常常是支离破碎或辞不达意。
3、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文章里写的是什么。这是一种很特殊的现象,多发生在华裔孩子身上。看起来文从字顺的一篇作文,但它的作者却不会读它。为什么?因为作文是在家长帮助下写出来的,遣词造句反映的是家长的思维。这样的作文练习根本起不到练习的作用。
4、畏惧写作文。有些学生在读书和默写甚至造句方面都表现不错,但由于害怕写作文,几乎放弃坚持了几年的中文学习。
写前预练的重点是按照某篇作文的要求,引导、帮助学生把他想要写的内容首先用汉语正确地说出来。写前预练的程序及其作用如下:
1、准备阶段,实际上就是"想"的阶段,。在动笔之前,把作文的题目以及思考提纲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如作文《我最喜欢的人/物》,需要学生事先思考:谁/什么?他/它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喜欢她/它?
2、口述作文与课堂讨论,即"说"阶段。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构思在课堂上口述出来,然后进行课堂讨论和老师点评。每次的作文讨论都要围绕着题目和主题从词汇、句子、结构等几方面入手,确定几个重点,一步一步解决问题,一点一点积累和提高。这个活动环节的作用如下:
(1)从口头表达入手提高学生的整体表达能力。叶圣陶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言。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任何一种语言都分为"语"和"文"两部分。"语"的表现是听说,实质是语言思维的运用。"文"的表现是读写,实质是语言思维的书面表达。学习语言的规律是先"语"后"文"。口头语言是基础,只有在切实进行口头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成功的"说"与"评"可以帮助学生在每一次的写作练习中,建立一个小小的专题词库。如在写"我最喜欢的人/物"时,可以通过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口头介绍自己喜欢的人或物:他/它是什么样的?你喜欢他/它的哪些方面?把这些词分类在黑板上写下来,进行讲解,如关于人/物外貌的词,关于人/物性格的词,关于人/物品质和行为的词等。然后让学生读和记。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积累和建立起了一个个有关的小小词库,不但为下一步的写作扫除了词汇障碍,同时也可以开阔思路,增强表达效果,提高表达能力。
(3)中文的难学,不仅仅在于汉字难记难写,更重要的在于中文与拉丁语系的语文在表达方式、思维习惯上巨大的差异给学生所带来的使用困惑。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学生能认字,能写字,但却不能说或写出正确的中文句子。如:"我是伟明,我是16岁了";"大为和我去书店先";"我们把车停下在路边","我跑了去家里"。更有甚者由于不了解中国文化,而写出"我的朋友像狗一样的善良和友好"的句子。"说"从口头表达开始,通过示范、讲解和纠正,训练其正确的表达方法、语序和恰当的用语,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中文境界,写出符合中文习惯的文章。
(4)先说后写的训练步骤,有利于及时修正表达中的初级错误,并且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说"是以讨论发言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的,这种形式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借鉴别人的长处,并从中受到启发。同时,由于口头表达的"不定型性",它的修正要比书面写作的修正容易得多。它允许学生说错,允许相互纠正,自我更正,随时修正。而其中暴露出的问题通过师生及时点评,大家也可以共同吸取教训,避免同类问题在作文中重复出现。
(5)有效的写前预练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其写作的积极性。如前所述,有不少学生,由于写不好作文而变成害怕写作文,讨厌写作文,以至恶性循环。而在此环节中,通过"说"使每个学生在动笔之前做好了一定的技术和心理准备,此时动笔,学生的自信心也会相应增加,积极性自然也会相应提高。
当学生能够把自己最基本的意思用比较恰当的方式口头表达出来后,告诉他们怎么说就怎么写,试着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再进行加工和修饰,就会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实践证明这种有针对性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汉语写作水平及表达水平是十分有效的。
【作文写作要点】
一、确定文章主题有哪些原则?
文章要符合社会现实的需要,体现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中,推动时代前进、体现时代特征与发展方向的精神。主题应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提出的迫切的问题,反映先进的思想。
要反映客观事物的真相和本质。主题要如实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不停留于表象,应深刻地提示事物内部的规律性。
要考虑作者的主观条件。这主要是指作者必须熟悉与了解写作对象,作者要有起初的感受和强烈的写作热情。
二、如何正确地提炼主题?
提炼主题,就是运用各种思维方式,深入发掘文章材料的固有意义,以形成某种独特的思想或事理。提炼主题要做到:1、立足全部材料,从占有的全部材料中提炼出正确的思想观点。2、开掘事物本质,摒弃表象,开掘事物的内在含义,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作者应站在时代的高度,洞察事物本质,加深开掘深度;作者还要考虑记叙、议论、说明、抒情等各种不同文章的表达功能,从不同侧面去开掘事物本质。3、选取新颖独特的角度,探求事物的新意。新的角度是指新的观察角度(从不同的侧面开掘主题)和新的认识角度(表达出作者独到的见解)。
三、简述材料与主题的关系。
材料是提炼和形成主题的基础。主题在分析研究材料的过程中进行提炼并得到确定,材料是第一性的,主题是第二性的。2、材料是表现深主题的手段,主题由一定的材料来表现或证明。3、材料的取舍和组织受主题的制约。在主题未形成时,材料对主题提炼起决定性作用;主题一经确定,又成为取舍或安排材料的最主要的依据,材料的取舍、详略、变换都应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防止材料与主题相脱节。
四、选材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要符合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材为表现主题服务,不可与主题相游离、相悖谬。2、要真实、确凿。材料的真实,一是指严格意义上的真实性,一是指本质上反映事物的真实。材料的确凿指材料既准确无误,又用得恰当贴切。3、要典型。典型材料是个性与共性统一、具体性与普遍性统一的材料。它是具体的、个别的、又能体现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普遍意义。4、要新颖、生动。材料力求具体形象,富有亲切感与悬念性,是鲜为人知的新发现,并适应文体的特点(记叙文材料具体形象、感染力较强;议论文材料概括性强,具有逻辑说服力;说明文材料要揭示对象的特征。
五、结构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完整性。文章各局部应组成完美统一的整体;各局部要相对齐备,不可无故残缺;各个部分在文章中所占的地位要适当。2、连贯性。指文章各部分在内容脉络上互相贯通,在语言形式上有紧密衔接与合理过渡,文脉不可紊乱与断隔。3、严密性。文章各部分之间有严密的逻辑联系,不可互相矛盾或互不相关。全文具有内在凝聚力。4、灵活性。文章结构富于变化,生动活泼,不死板、呆滞。
【怎样练好作文基本功】
同学们要想写好作文,从小就要扎扎实实地练好作文基本功。
怎样练好作文基本功呢?
前人为我们总结了几条行之有效的经验,即:多观察,多读书,多练笔,多思考,多修改。
多观察:就是说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鲁迅先生在答复《北斗》杂志社讨论怎样写文章的一封信中第一条就是“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对于周围的人物,动物,植物,景物……都要留心观察。
多读书: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少年时熟读背诵一些好文章,可以经久不忘,也可以学到一些作文的方法。鲁迅先生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鲁迅先生还主张“广博”,除了阅读文学书以外,还要适当阅读一些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知识方面的书籍,以增长知识,扩大视野。读书,还要养成认真的习惯,不要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应该努力做到读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收获。
多练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有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察日记,做读书笔记,这很好,应该坚持下去。已故作家老舍先生告诫我们:“要打好基础,第一步就要学会‘记’,每天记一件事。”“最好的窍门就是‘每天必写’、‘天天拿笔’,哪怕是写几十个字也好。”因为“习惯养成之后,虽不记,也能抓住要点了,这样日积月累,你肚子里的东西就多了起来。”不练,不写,手就生;多练,多写,熟就能生巧。
多思考:老舍先生说:“读一篇文章,读完要仔细想想。会写文章的人,他用一个字就能顶几个字,他会找一个顶合适的字来用。读文章的时候,只念一念,不仔细想一想,是体会不到它的好处的。”读文章要想,写文章也要想,拿起笔就写,结果不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就是写了几句就写不下去,只好“挤牙膏”,想一句,写一句,东拉西扯,这样的文章怎能写好呢?多思才能出智慧,多思考才能把文章写深刻,多联想才能把文章写生动。
多修改:修改是写作的重要一环。如果把写文章比作生产一种产品,那么,修改就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有道理。一篇文章,什么地方需要改,什么地方不需要改,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地把已经写出来的文章从立意、选材、篇章结构、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等多方面进行增、删、改,使文章更完美、更周密、更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同学们初学写作文,更应该养成认真修改的习惯。
以上说的“五多”,不是什么写作的“秘诀”和“窍门”,却是练好作文基本功必须知道的常识。
那么,什么是作文的基本功呢?
[一] 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审题
一、审清对象。
当老师出题以后,先不要急于下笔,应该先仔细地看看题目,确切理解题目的要求。是写人,还是记事;是写景,还是状物;是日记,还是书信;是实用文,还是想象文……这些弄清楚了,作文就有了基本的方向。有的题目很明显,写人记事,一看就知道。如《我的妈妈》、《我尊敬的老师》,一看就知道是写人的。又如《一件难忘的事》、《发生在暑假中的一件事》,一看就知道是写事的。再如《美丽的小河》,一看就知道是写景的。《可爱的小狗》,一看就知道是状物的。《一封倡议书》,属于应用文,《我在2211年》,属于想象文。但是,有些题目,如《冬天的早晨》,既可以写景,也可以记事;《上学路上》,既可以写上学路上发生的事,就是以记事为主,也可以写通过发生的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那就是以写人为主了。
二、审明范围。
审题时,我们还要明确题目对作者所选材料在时间、空间、数量、对象及内容上有哪些限制。如果搞不清楚这些范围,忽视了题目对某方面的限制,作文时就很容易走题。比如,《暑假生活片断》,限制了选材的范围——暑假生活;《我的好朋友》,点明了记叙的对象——好朋友;《快乐的星期天》,规定了选材的时间——星期天;《游香山》,规定了选材的地点——香山;《记小学生活中的一件事》,限制了数量——一件事,不能写两件或三件事。
对于复杂的作文题目,要学会从语法结构上进行分析。比如《我所经历过的一段有意义的生活》,这个题目比较复杂,它包括四个方面的要求:
①文章内容应以“我”为主;
②要求写“所经历过的”一段生活,不能单纯写感想;
③要求写“一段生活”,不能只写一天或一件事;
④要求写的这段生活应当是有意义的,而不是一般的、平淡的。
审明作文范围,还包括用哪一种文体来写比较合适。比如,《要做一个讲文明礼貌的好学生》,这个题目要求写成论说文,讲清楚为什么要讲文明礼貌;《我所见到的新风尚》,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具体描写在社会上或者在学校里自己亲眼看见的新风尚;《怎样养兔》,要求写一篇说明文,告诉养兔的一般常识;《启事和便条》,要求写一篇应用文,介绍启事和便条的重要性和写法。
三、审准重点。
看了作文题,要想一想题目的重点应该写什么。比如《雷锋的事迹教育了我》,这个题目的重点要求在“教育”二字上,既要写“雷锋的事迹”,又要写“我”从中受到哪些“教育”。如果只写雷锋的事迹,而没有写对“我”的教育,那就成了雷锋的故事;如果写了对“我”的教育,只是表表决心,也是轻重倒置,重点不突出。
[二] 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给文章起个好标题
一、要切合文章的思想内容,不要“题不对文”。
比如你想记一场精彩的足球赛,而文章的题目却叫《小球迷》,以记事为主变成以写人为主,这就叫“题不对文”,转移了“中心”。
二、要具体,有内容,不要空泛,华而不实。
比如同样是表达同学们发奋读书这一主题的文章,《我爱读书》、《书伴我成长》就比《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爱书》好一些,前者具体,后者空洞。
三、要醒目,有新意,能引人入胜,不要老一套,一般化,照抄照搬。
比如同样是写热爱家乡的作文,《童话世界——七星岩》就比《我爱七星岩》形象;《在先烈浴血战斗过的土地上》就比《我爱家乡的土地》有特点;《猎熊》就比《深山打猎》醒目。
四、要精练,不要累赘。
鲁迅先生给文章起题目就非常讲究,如《药》搜趣网、《祝福》、《一件小事》、《风波》等,短而精,简洁而意味深长。有些同学担心文章标题字数太少说不明白,就硬把题目拉长,如《藏在我心灵深处的一件难忘的事》,拖泥带水,啰里啰嗦,可以改为《一件难忘的事》或《难忘一事》。
[四] 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把人物写生动
写人,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才能把人物写得形象生动。
要写好人物,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各式各样的人,对人物的言谈举止、外貌心理、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都要细心观察,熟悉他们,了解他们。比如你所在的那个班级吧,四五十个同学,各人的面貌不一样,脾气、性格和爱好也不同,有的憨厚老实,有的机灵淘气,有的说话像机关枪打连发,有的说话一板一眼,慢条斯理。两个要好的同学走在马路上,突然开来一辆洒水车,一个急着赶快躲避,免得洒上一身水;一个不但不躲避,还笑嘻嘻地跟着洒水车跑,让车上喷出来的水冲刷自己的脚丫子……你仔细观察了,那么,写出来的人物也就生动形象、真实可信。
[五] 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状物
状物,就是把动物、植物、静物(主要指日用品、工艺品、玩具、特产和建筑物)如实地、细致地、准确地描绘出来,使人感到逼真,栩栩如生,如见其物。
动物是儿童的天使。喜爱小动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大人们每当回忆儿童时代的生活,总是忘不了小动物如何萌发他们的童心和爱心,忘不了那充满童稚和情趣的与小动物相处的美好时光。所以,描写小动物是小学生不可缺少的作文题目。
大自然是美的,那郁郁葱葱、四季常青的树木,那千姿百态、万紫千红的花卉,以其色彩、情态、形状、功能,装点着大自然,也装点着人民的生活,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丽宜人、多姿多彩的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各种不可缺少的资源。我们的生存、生活离不开植物,更何况爱花爱草的孩子们,因而,植物也成了小学生作文的丰富题材。
至于其他实物,如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建筑物,更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谁也离不开它。学会说明实物也是十分重要的。
[六] 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积累和运用词汇
做衣服要用布料,盖房子要用木料,说话、写文章也要有材料,这就是词汇。有的同学掌握的词汇很少,一提起笔来就觉得没词儿,腹中空空,肚子里什么货都没有,有的即使勉强写出来了,也是空洞洞、干巴巴的几条筋,颠来倒去总是那么几个词。
[七] 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联想与想象
少年时代是充满幻想的黄金时代。少男少女是异想天开的幻想家。你们的想象最活跃、最大胆、最奇妙。
联想与想象是一对孪生姐妹,她们是创造之母。
[八] 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观察生活
第一,观察生活要尽量做到准确、细致、透彻,不要走马观花,浮光掠影。鲁迅先生说:“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比如说,人们高兴的时候要笑,伤心的时候要哭,这是人之常情,可是有时候也有特殊的情况,至深的悲痛常无眼泪,极大的欢乐却往往是热泪盈眶。就说“笑”吧,也有各种各样的笑,如哄堂大笑,捧腹大笑,嫣然一笑,掩口而笑……表示友好、亲切的微笑;表示敌意、轻蔑的冷笑。你都看准确了吗?理解透彻了吗?
作文要写得真实,观察必须准确;
作文要写得具体,观察必须细致;
作文要写得深刻,观察必须透彻。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树叶,只要仔细观察,善于抓住特点,也能找出它的细微的变化。
第二,观察生活要善于抓住特点。
第三,观察生活还要善于思考,把观察到的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的东西,由表及里地认识,由此及彼地联想,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
[九] 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写景抒情
一篇抒情写景的文章,要想打动读者的感情。
情真文才美,只有情真,才能给读者美的享受。
【作文审题方法】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可以说,审好题,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审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审文题形式。
文题大致有以下几种:
1、命题作文。包括全命题文,半命题文。
2、命意作文。包括供文字材料文,供图像材料文,文图并供文。
以上文题形式的不同,决定审题的范围、方法和要求也各有不同。因此,不可忽视审文题,以避免文与题不符,形成所谓的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第二,审写作内容。
审写作内容,即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就记叙文来说,就是要弄明白文章是要求记人,还是叙事;是写景,还是状物。写人,是写一个人,还是写两个人或是写一群人;叙事,是叙述一件事,还是叙两件或叙几件事;写景,是写静景,还是写动景;状物,是状动物还是状植物,审题时都要弄清楚。
第三,审写作重点。
同是叙述一件事,《一件有意义的事》和《一件难忘的趣事》这两个文题的写作重点是不同的:《一件有意义的事》的写作重点是突出这件事的------“意义”所在,把这件事“有意义的”地方描绘出来;而《一件难忘的趣事》的写作重点是所叙之事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它有趣,要把趣之所在描绘出来,以突出其难忘。因此说,找准了文题所要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组材也就有了目标。
一般说,文题的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
一般规律是:
1、文题是句子的,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如:《我最喜欢的一个人》,题眼是“喜欢”。
2、文题是一个短语的,在短语中起形容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如《暑假里的一天》,题眼是“暑假里”,限制了所写事件的大的时间范围。
3、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第四,审文题的限制
审题还有一个关键的内容,就是弄清文题对行文限制。很多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作者必须严格地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下笔千言不走题。
1、弄清文题的时间限制
有的作文题目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限制,审题时要把握住这时间上的限制。比如《元旦纪事》。这道题选材时间限定为一月一日,所写的事要能够和“新年”这样一个节日的特定背景、特定含义发生某种联系。
2、弄清文题的处所限制
有的作文题目规定了处所范围,审题时要明确其中处所的限制。如《放学路上》这个题目,就限制了所写的人、事、物、景必须是在“放学”之后的“路上”的所见所闻,只有把握准了这个处所,所写的内容才有依托和基础。
3、弄清文题的数量限制
有些作文题目出现数量词,审题时要明确数量上的限制。如《记我学作文中的一件事》和《记我学作文中的二三事》。两个题目写作的要求上只有数量上的区别:前一个题是通过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后一个题是通过记叙二三事或二三片断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稍有不慎,将一件事写成二三事或将二三事写成一件事都属于文不对题。
4、弄清人称的限制
有些作文题目在人称上规定,审题时要明确它在人称上的限制。例如《教师,我要告诉您》这个题目,就限制了行文要用第一人称,要从“我”的角度写自己要向教师讲述内容。《雷锋就在我身边》这个题目,可用第一人称写,也可用第三人称写,下笔写就要定好用第几人称写。再如《奶奶的微笑》这个题目,审题时就在注意,文题本身就限制了写作此文要用第三人称,间或使用“我”也是做为陪衬出现,贯穿全文的人称应是“奶奶”或“她”。
5、弄清蕴含的意义。
有的题目有象征意义或有引申义。如《路》、《雨露润心田》、《白雪》等。遇到这类题目,就不能就题论题,要透过字面上的具体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去揭示题目包含的象征意,文章主题才会有深度。
6、明确附加的限制
有些题目有附加的题外条件,一般称作“要求”,审题时要明确它的附加限制。
[编辑本段]如何提高作文水平
1、细观察。细致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钥匙。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从生活现象的矿藏中发现碎金璞玉,于泥沙混杂中攫取闪光的宝物。不掌握“观察”这把开门的金钥匙,作文的“铁门”是坚决跨不进去的。
2、多阅读。广泛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条件。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强调既要多读,又要选择地读,更要读进去,理解所读文章的结构技艺,语言特点”等。
3、常练笔。经常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要想入作文的大门,并求得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多练。谚语说的好:“文章读十篇,不如写一篇。”这就道出了作文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写日记是一种有效的练笔方式,天天坚持写日记,以后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1.开头的写法:万事开头难,写作文也是如此,但文章的开头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搜趣网种:
(1) 背景法: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情景等背景。
(2) 人物法:交代文章所要描述的主要人物或有关人物。
(3) 主题句法:提出一个观点或论据作为文章要阐明或论述的主题。
(4) 问题法: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出文章的内容,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力。
(5) 惊语法:用令人感到惊奇的句子开头,激起读者的兴趣。
(6) 故事法:以讲故事的形式作为文章的开头,在此基础上展开文章。多用语记叙文,也可用语议论文。
(7) 数据法:引用已经被证实的数字来引起话题。
(8) 引语法:引用名人名言或常见习语、谚语等作为文章的开头。
(9) 定义法:常见于对标题下定义,然后通过举例、逻辑推理等方法加以详细说明。
(10)夸张法:以一个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为前提,吸引读者
2. 正文的写法
(1) 演绎法:
从一般到个别。把带普遍性和概括性的句子放在段首,段落中其他的句子就是对主题句的具体化,是对主题句的具体说明。
(2) 归纳法:
从特殊到一般。具体、个别的事例出发,总结出一般的规律。
3.结尾的写法
(1) 简要评价或作结论:文章的最后几句概括全文内容,并进一步肯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观点。
(2) 重复主题句: 回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句上,达到再次肯定或强调的效果。
(3) 用反问句结尾:虽然形式是疑问句,但意义是肯定的,具有很明显的强调作用,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4) 提出展望或希望:对未来提出展望或希望,号召读者为此而行动。
(5) 引用名人名言、谚语、常用习语结尾。
【提升技巧】
写作能力是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我的教学对象主要是中级水平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写作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词汇量有限,不能细致地进行表达:"我的妈妈是个好妈妈,她不但对我很好,她对每个人也都很好。她真是一个好妈妈。"简单重复的词语明显地限制了语言的表现力。
2、表达能力有限,难以组织一篇结构完整语气连贯的文章
。由于学生还不太熟悉汉语的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当他从写单句过渡到组织一篇文章,用汉语进行连贯的表达时,就常常会显得力不从心,写出来的文章常常是支离破碎或辞不达意。
3、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文章里写的是什么。这是一种很特殊的现象,多发生在华裔孩子身上。看起来文从字顺的一篇作文,但它的作者却不会读它。为什么?因为作文是在家长帮助下写出来的,遣词造句反映的是家长的思维。这样的作文练习根本起不到练习的作用。
4、畏惧写作文。有些学生在读书和默写甚至造句方面都表现不错,但由于害怕写作文,几乎放弃坚持了几年的中文学习。
写前预练的重点是按照某篇作文的要求,引导、帮助学生把他想要写的内容首先用汉语正确地说出来。写前预练的程序及其作用如下:
1、准备阶段,实际上就是"想"的阶段,。在动笔之前,把作文的题目以及思考提纲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如作文《我最喜欢的人/物》,需要学生事先思考:谁/什么?他/它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喜欢她/它?
2、口述作文与课堂讨论,即"说"阶段。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构思在课堂上口述出来,然后进行课堂讨论和老师点评。每次的作文讨论都要围绕着题目和主题从词汇、句子、结构等几方面入手,确定几个重点,一步一步解决问题,一点一点积累和提高。这个活动环节的作用如下:
(1)从口头表达入手提高学生的整体表达能力。叶圣陶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言。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任何一种语言都分为"语"和"文"两部分。"语"的表现是听说,实质是语言思维的运用。"文"的表现是读写,实质是语言思维的书面表达。学习语言的规律是先"语"后"文"。口头语言是基础,只有在切实进行口头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成功的"说"与"评"可以帮助学生在每一次的写作练习中,建立一个小小的专题词库。如在写"我最喜欢的人/物"时,可以通过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口头介绍自己喜欢的人或物:他/它是什么样的?你喜欢他/它的哪些方面?把这些词分类在黑板上写下来,进行讲解,如关于人/物外貌的词,关于人/物性格的词,关于人/物品质和行为的词等。然后让学生读和记。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积累和建立起了一个个有关的小小词库,不但为下一步的写作扫除了词汇障碍,同时也可以开阔思路,增强表达效果,提高表达能力。
(3)中文的难学,不仅仅在于汉字难记难写,更重要的在于中文与拉丁语系的语文在表达方式、思维习惯上巨大的差异给学生所带来的使用困惑。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学生能认字,能写字,但却不能说或写出正确的中文句子。如:"我是伟明,我是16岁了";"大为和我去书店先";"我们把车停下在路边","我跑了去家里"。更有甚者由于不了解中国文化,而写出"我的朋友像狗一样的善良和友好"的句子。"说"从口头表达开始,通过示范、讲解和纠正,训练其正确的表达方法、语序和恰当的用语,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中文境界,写出符合中文习惯的文章。
(4)先说后写的训练步骤,有利于及时修正表达中的初级错误,并且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说"是以讨论发言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的,这种形式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借鉴别人的长处,并从中受到启发。同时,由于口头表达的"不定型性",它的修正要比书面写作的修正容易得多。它允许学生说错,允许相互纠正,自我更正,随时修正。而其中暴露出的问题通过师生及时点评,大家也可以共同吸取教训,避免同类问题在作文中重复出现。
(5)有效的写前预练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其写作的积极性。如前所述,有不少学生,由于写不好作文而变成害怕写作文,讨厌写作文,以至恶性循环。而在此环节中,通过"说"使每个学生在动笔之前做好了一定的技术和心理准备,此时动笔,学生的自信心也会相应增加,积极性自然也会相应提高。
当学生能够把自己最基本的意思用比较恰当的方式口头表达出来后,告诉他们怎么说就怎么写,试着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再进行加工和修饰,就会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实践证明这种有针对性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汉语写作水平及表达水平是十分有效的。
【作文写作要点】
一、确定文章主题有哪些原则?
文章要符合社会现实的需要,体现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中,推动时代前进、体现时代特征与发展方向的精神。主题应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提出的迫切的问题,反映先进的思想。
要反映客观事物的真相和本质。主题要如实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不停留于表象,应深刻地提示事物内部的规律性。
要考虑作者的主观条件。这主要是指作者必须熟悉与了解写作对象,作者要有起初的感受和强烈的写作热情。
二、如何正确地提炼主题?
提炼主题,就是运用各种思维方式,深入发掘文章材料的固有意义,以形成某种独特的思想或事理。提炼主题要做到:1、立足全部材料,从占有的全部材料中提炼出正确的思想观点。2、开掘事物本质,摒弃表象,开掘事物的内在含义,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作者应站在时代的高度,洞察事物本质,加深开掘深度;作者还要考虑记叙、议论、说明、抒情等各种不同文章的表达功能,从不同侧面去开掘事物本质。3、选取新颖独特的角度,探求事物的新意。新的角度是指新的观察角度(从不同的侧面开掘主题)和新的认识角度(表达出作者独到的见解)。
三、简述材料与主题的关系。
材料是提炼和形成主题的基础。主题在分析研究材料的过程中进行提炼并得到确定,材料是第一性的,主题是第二性的。2、材料是表现深主题的手段,主题由一定的材料来表现或证明。3、材料的取舍和组织受主题的制约。在主题未形成时,材料对主题提炼起决定性作用;主题一经确定,又成为取舍或安排材料的最主要的依据,材料的取舍、详略、变换都应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防止材料与主题相脱节。
四、选材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要符合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材为表现主题服务,不可与主题相游离、相悖谬。2、要真实、确凿。材料的真实,一是指严格意义上的真实性,一是指本质上反映事物的真实。材料的确凿指材料既准确无误,又用得恰当贴切。3、要典型。典型材料是个性与共性统一、具体性与普遍性统一的材料。它是具体的、个别的、又能体现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普遍意义。4、要新颖、生动。材料力求具体形象,富有亲切感与悬念性,是鲜为人知的新发现,并适应文体的特点(记叙文材料具体形象、感染力较强;议论文材料概括性强,具有逻辑说服力;说明文材料要揭示对象的特征。
五、结构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完整性。文章各局部应组成完美统一的整体;各局部要相对齐备,不可无故残缺;各个部分在文章中所占的地位要适当。2、连贯性。指文章各部分在内容脉络上互相贯通,在语言形式上有紧密衔接与合理过渡,文脉不可紊乱与断隔。3、严密性。文章各部分之间有严密的逻辑联系,不可互相矛盾或互不相关。全文具有内在凝聚力。4、灵活性。文章结构富于变化,生动活泼,不死板、呆滞。
【怎样练好作文基本功】
同学们要想写好作文,从小就要扎扎实实地练好作文基本功。
怎样练好作文基本功呢?
前人为我们总结了几条行之有效的经验,即:多观察,多读书,多练笔,多思考,多修改。
多观察:就是说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鲁迅先生在答复《北斗》杂志社讨论怎样写文章的一封信中第一条就是“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对于周围的人物,动物,植物,景物……都要留心观察。
多读书: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少年时熟读背诵一些好文章,可以经久不忘,也可以学到一些作文的方法。鲁迅先生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鲁迅先生还主张“广博”,除了阅读文学书以外,还要适当阅读一些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知识方面的书籍,以增长知识,扩大视野。读书,还要养成认真的习惯,不要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应该努力做到读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收获。
多练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有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察日记,做读书笔记,这很好,应该坚持下去。已故作家老舍先生告诫我们:“要打好基础,第一步就要学会‘记’,每天记一件事。”“最好的窍门就是‘每天必写’、‘天天拿笔’,哪怕是写几十个字也好。”因为“习惯养成之后,虽不记,也能抓住要点了,这样日积月累,你肚子里的东西就多了起来。”不练,不写,手就生;多练,多写,熟就能生巧。
多思考:老舍先生说:“读一篇文章,读完要仔细想想。会写文章的人,他用一个字就能顶几个字,他会找一个顶合适的字来用。读文章的时候,只念一念,不仔细想一想,是体会不到它的好处的。”读文章要想,写文章也要想,拿起笔就写,结果不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就是写了几句就写不下去,只好“挤牙膏”,想一句,写一句,东拉西扯,这样的文章怎能写好呢?多思才能出智慧,多思考才能把文章写深刻,多联想才能把文章写生动。
多修改:修改是写作的重要一环。如果把写文章比作生产一种产品,那么,修改就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有道理。一篇文章,什么地方需要改,什么地方不需要改,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地把已经写出来的文章从立意、选材、篇章结构、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等多方面进行增、删、改,使文章更完美、更周密、更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同学们初学写作文,更应该养成认真修改的习惯。
以上说的“五多”,不是什么写作的“秘诀”和“窍门”,却是练好作文基本功必须知道的常识。
那么,什么是作文的基本功呢?
[一] 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审题
一、审清对象。
当老师出题以后,先不要急于下笔,应该先仔细地看看题目,确切理解题目的要求。是写人,还是记事;是写景,还是状物;是日记,还是书信;是实用文,还是想象文……这些弄清楚了,作文就有了基本的方向。有的题目很明显,写人记事,一看就知道。如《我的妈妈》、《我尊敬的老师》,一看就知道是写人的。又如《一件难忘的事》、《发生在暑假中的一件事》,一看就知道是写事的。再如《美丽的小河》,一看就知道是写景的。《可爱的小狗》,一看就知道是状物的。《一封倡议书》,属于应用文,《我在2211年》,属于想象文。但是,有些题目,如《冬天的早晨》,既可以写景,也可以记事;《上学路上》,既可以写上学路上发生的事,就是以记事为主,也可以写通过发生的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那就是以写人为主了。
二、审明范围。
审题时,我们还要明确题目对作者所选材料在时间、空间、数量、对象及内容上有哪些限制。如果搞不清楚这些范围,忽视了题目对某方面的限制,作文时就很容易走题。比如,《暑假生活片断》,限制了选材的范围——暑假生活;《我的好朋友》,点明了记叙的对象——好朋友;《快乐的星期天》,规定了选材的时间——星期天;《游香山》,规定了选材的地点——香山;《记小学生活中的一件事》,限制了数量——一件事,不能写两件或三件事。
对于复杂的作文题目,要学会从语法结构上进行分析。比如《我所经历过的一段有意义的生活》,这个题目比较复杂,它包括四个方面的要求:
①文章内容应以“我”为主;
②要求写“所经历过的”一段生活,不能单纯写感想;
③要求写“一段生活”,不能只写一天或一件事;
④要求写的这段生活应当是有意义的,而不是一般的、平淡的。
审明作文范围,还包括用哪一种文体来写比较合适。比如,《要做一个讲文明礼貌的好学生》,这个题目要求写成论说文,讲清楚为什么要讲文明礼貌;《我所见到的新风尚》,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具体描写在社会上或者在学校里自己亲眼看见的新风尚;《怎样养兔》,要求写一篇说明文,告诉养兔的一般常识;《启事和便条》,要求写一篇应用文,介绍启事和便条的重要性和写法。
三、审准重点。
看了作文题,要想一想题目的重点应该写什么。比如《雷锋的事迹教育了我》,这个题目的重点要求在“教育”二字上,既要写“雷锋的事迹”,又要写“我”从中受到哪些“教育”。如果只写雷锋的事迹,而没有写对“我”的教育,那就成了雷锋的故事;如果写了对“我”的教育,只是表表决心,也是轻重倒置,重点不突出。
[二] 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给文章起个好标题
一、要切合文章的思想内容,不要“题不对文”。
比如你想记一场精彩的足球赛,而文章的题目却叫《小球迷》,以记事为主变成以写人为主,这就叫“题不对文”,转移了“中心”。
二、要具体,有内容,不要空泛,华而不实。
比如同样是表达同学们发奋读书这一主题的文章,《我爱读书》、《书伴我成长》就比《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爱书》好一些,前者具体,后者空洞。
三、要醒目,有新意,能引人入胜,不要老一套,一般化,照抄照搬。
比如同样是写热爱家乡的作文,《童话世界——七星岩》就比《我爱七星岩》形象;《在先烈浴血战斗过的土地上》就比《我爱家乡的土地》有特点;《猎熊》就比《深山打猎》醒目。
四、要精练,不要累赘。
鲁迅先生给文章起题目就非常讲究,如《药》搜趣网、《祝福》、《一件小事》、《风波》等,短而精,简洁而意味深长。有些同学担心文章标题字数太少说不明白,就硬把题目拉长,如《藏在我心灵深处的一件难忘的事》,拖泥带水,啰里啰嗦,可以改为《一件难忘的事》或《难忘一事》。
[四] 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把人物写生动
写人,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才能把人物写得形象生动。
要写好人物,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各式各样的人,对人物的言谈举止、外貌心理、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都要细心观察,熟悉他们,了解他们。比如你所在的那个班级吧,四五十个同学,各人的面貌不一样,脾气、性格和爱好也不同,有的憨厚老实,有的机灵淘气,有的说话像机关枪打连发,有的说话一板一眼,慢条斯理。两个要好的同学走在马路上,突然开来一辆洒水车,一个急着赶快躲避,免得洒上一身水;一个不但不躲避,还笑嘻嘻地跟着洒水车跑,让车上喷出来的水冲刷自己的脚丫子……你仔细观察了,那么,写出来的人物也就生动形象、真实可信。
[五] 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状物
状物,就是把动物、植物、静物(主要指日用品、工艺品、玩具、特产和建筑物)如实地、细致地、准确地描绘出来,使人感到逼真,栩栩如生,如见其物。
动物是儿童的天使。喜爱小动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大人们每当回忆儿童时代的生活,总是忘不了小动物如何萌发他们的童心和爱心,忘不了那充满童稚和情趣的与小动物相处的美好时光。所以,描写小动物是小学生不可缺少的作文题目。
大自然是美的,那郁郁葱葱、四季常青的树木,那千姿百态、万紫千红的花卉,以其色彩、情态、形状、功能,装点着大自然,也装点着人民的生活,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丽宜人、多姿多彩的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各种不可缺少的资源。我们的生存、生活离不开植物,更何况爱花爱草的孩子们,因而,植物也成了小学生作文的丰富题材。
至于其他实物,如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建筑物,更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谁也离不开它。学会说明实物也是十分重要的。
[六] 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积累和运用词汇
做衣服要用布料,盖房子要用木料,说话、写文章也要有材料,这就是词汇。有的同学掌握的词汇很少,一提起笔来就觉得没词儿,腹中空空,肚子里什么货都没有,有的即使勉强写出来了,也是空洞洞、干巴巴的几条筋,颠来倒去总是那么几个词。
[七] 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联想与想象
少年时代是充满幻想的黄金时代。少男少女是异想天开的幻想家。你们的想象最活跃、最大胆、最奇妙。
联想与想象是一对孪生姐妹,她们是创造之母。
[八] 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观察生活
第一,观察生活要尽量做到准确、细致、透彻,不要走马观花,浮光掠影。鲁迅先生说:“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比如说,人们高兴的时候要笑,伤心的时候要哭,这是人之常情,可是有时候也有特殊的情况,至深的悲痛常无眼泪,极大的欢乐却往往是热泪盈眶。就说“笑”吧,也有各种各样的笑,如哄堂大笑,捧腹大笑,嫣然一笑,掩口而笑……表示友好、亲切的微笑;表示敌意、轻蔑的冷笑。你都看准确了吗?理解透彻了吗?
作文要写得真实,观察必须准确;
作文要写得具体,观察必须细致;
作文要写得深刻,观察必须透彻。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树叶,只要仔细观察,善于抓住特点,也能找出它的细微的变化。
第二,观察生活要善于抓住特点。
第三,观察生活还要善于思考,把观察到的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的东西,由表及里地认识,由此及彼地联想,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
[九] 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写景抒情
一篇抒情写景的文章,要想打动读者的感情。
情真文才美,只有情真,才能给读者美的享受。
【作文审题方法】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可以说,审好题,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审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审文题形式。
文题大致有以下几种:
1、命题作文。包括全命题文,半命题文。
2、命意作文。包括供文字材料文,供图像材料文,文图并供文。
以上文题形式的不同,决定审题的范围、方法和要求也各有不同。因此,不可忽视审文题,以避免文与题不符,形成所谓的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第二,审写作内容。
审写作内容,即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就记叙文来说,就是要弄明白文章是要求记人,还是叙事;是写景,还是状物。写人,是写一个人,还是写两个人或是写一群人;叙事,是叙述一件事,还是叙两件或叙几件事;写景,是写静景,还是写动景;状物,是状动物还是状植物,审题时都要弄清楚。
第三,审写作重点。
同是叙述一件事,《一件有意义的事》和《一件难忘的趣事》这两个文题的写作重点是不同的:《一件有意义的事》的写作重点是突出这件事的------“意义”所在,把这件事“有意义的”地方描绘出来;而《一件难忘的趣事》的写作重点是所叙之事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它有趣,要把趣之所在描绘出来,以突出其难忘。因此说,找准了文题所要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组材也就有了目标。
一般说,文题的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
一般规律是:
1、文题是句子的,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如:《我最喜欢的一个人》,题眼是“喜欢”。
2、文题是一个短语的,在短语中起形容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如《暑假里的一天》,题眼是“暑假里”,限制了所写事件的大的时间范围。
3、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第四,审文题的限制
审题还有一个关键的内容,就是弄清文题对行文限制。很多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作者必须严格地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下笔千言不走题。
1、弄清文题的时间限制
有的作文题目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限制,审题时要把握住这时间上的限制。比如《元旦纪事》。这道题选材时间限定为一月一日,所写的事要能够和“新年”这样一个节日的特定背景、特定含义发生某种联系。
2、弄清文题的处所限制
有的作文题目规定了处所范围,审题时要明确其中处所的限制。如《放学路上》这个题目,就限制了所写的人、事、物、景必须是在“放学”之后的“路上”的所见所闻,只有把握准了这个处所,所写的内容才有依托和基础。
3、弄清文题的数量限制
有些作文题目出现数量词,审题时要明确数量上的限制。如《记我学作文中的一件事》和《记我学作文中的二三事》。两个题目写作的要求上只有数量上的区别:前一个题是通过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后一个题是通过记叙二三事或二三片断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稍有不慎,将一件事写成二三事或将二三事写成一件事都属于文不对题。
4、弄清人称的限制
有些作文题目在人称上规定,审题时要明确它在人称上的限制。例如《教师,我要告诉您》这个题目,就限制了行文要用第一人称,要从“我”的角度写自己要向教师讲述内容。《雷锋就在我身边》这个题目,可用第一人称写,也可用第三人称写,下笔写就要定好用第几人称写。再如《奶奶的微笑》这个题目,审题时就在注意,文题本身就限制了写作此文要用第三人称,间或使用“我”也是做为陪衬出现,贯穿全文的人称应是“奶奶”或“她”。
5、弄清蕴含的意义。
有的题目有象征意义或有引申义。如《路》、《雨露润心田》、《白雪》等。遇到这类题目,就不能就题论题,要透过字面上的具体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去揭示题目包含的象征意,文章主题才会有深度。
6、明确附加的限制
有些题目有附加的题外条件,一般称作“要求”,审题时要明确它的附加限制。
[编辑本段]如何提高作文水平
1、细观察。细致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钥匙。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从生活现象的矿藏中发现碎金璞玉,于泥沙混杂中攫取闪光的宝物。不掌握“观察”这把开门的金钥匙,作文的“铁门”是坚决跨不进去的。
2、多阅读。广泛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条件。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强调既要多读,又要选择地读,更要读进去,理解所读文章的结构技艺,语言特点”等。
3、常练笔。经常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要想入作文的大门,并求得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多练。谚语说的好:“文章读十篇,不如写一篇。”这就道出了作文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写日记是一种有效的练笔方式,天天坚持写日记,以后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求成语、造句、
描写喜、怒、哀、乐的表情的成语,注意,是表情噢 亲 、还有如沐春风的造句哦成语:喜怒哀乐 哑然失笑 yǎ rán shī xiào 失笑:忍不住地笑起来。禁不住笑出声来。 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乃哑然而笑。” 王子安方寸之中,顷刻万绪,想鬼狐窃笑已久,故乘其醉而玩弄之,床头人醒,宁不~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子安》) 言为心声 yán wéi xīn shēng 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 汉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从一个人平时的言谈之中,就可以了解他的思想状况。 掩口葫芦 yǎn kǒu hú lú 捂着嘴笑。 《后汉书应劭传》:“昔郑人以乾鼠为璞,鬻之于周;宋愚夫亦宝燕石,缇十重。夫睹之者掩口卢胡而笑,斯文之族,无乃类旃。” 掩目捕雀 yǎn mù bǔ què 遮着眼睛捉麻雀。比喻自己骗自己。 《三国志魏书陈琳传》:“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且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主乎?” 眼花缭乱 yǎn huā liáo luàn 缭乱:纷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只教人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匡大被他这一番话说得~,浑身都酥了,一总都依他说。(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怡然自乐 〖解释〗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眼笑眉飞 〖解释〗形容极度高兴。
眼开眉展 〖解释〗形容极度高兴。
喜怒不形于色 〖解释〗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
他乡遇故知 〖解释〗在远里家乡的地方碰到了老朋友。指使人高兴的事。
悦目娱心 使眼睛高兴,使心里快乐。形容使人感到美好快乐。
一嚬一笑 谓不高兴或喜悦的表情。嚬,皱眉。
宜嗔宜喜 意思是不论生气,还是高兴,总是很美的。
一悲一喜 既悲伤又高兴。《平妖传》二回:“表公单单一身,不胜凄惨,且喜有了性命,又得了两件至宝,正所谓一悲一喜。”
笑逐颜开 逐:驱使;颜:脸面。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喜行于色 高兴显现在脸上
无精打彩 形容不高兴,提不起劲儿。
闻过则喜 过:过失、错误。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就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利灾乐祸 见到别人遭受灾祸反而高兴。
乐嗟苦咄 高兴时招唤,不高兴时责骂。形容对人态度恶劣。
乐极悲生 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开眉展眼 高兴愉快的样子。
欢欣若狂 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忽忽不乐 忽忽:心中空虚恍惚的情态。形容若有所失而不高兴的样子。
大喜若狂 高兴得几乎发狂
横眉吐气 〖解释〗犹言扬眉吐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怡情悦性 怡:和悦愉快;悦:高兴,愉快。使心情舒畅愉快。
抑郁寡欢 由于心情不舒畅而很少高兴的时候。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又害怕。
怡然自得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扬眉吐气 扬起眉头,吐出怨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心痒难挠 形容高兴得不知如何才好。
幸灾乐祸 幸:高兴。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
欣喜若狂 欣喜:快乐;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心悦诚服 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喜笑颜开 颜开:脸面舒开,指笑容。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
喜怒无常 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形容态度多变。
喜出望外 望:希望,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心花怒放 怒放:盛开。心里高兴得象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喜眉笑眼 形容面带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喜不自胜 胜:能承受。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兴。
谈笑风生 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手舞足蹈 蹈:顿足踏地。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受宠若惊 宠:宠爱。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杀风景 损坏美好的景色。比喻在大家高兴的时候,突然出现使人扫兴的事物。
人莫予毒 莫:没有;予:我;毒:分割,危害。再也没有人怨恨我、伤害我了。形容劲敌被消灭后高兴的心情。
亲痛仇快 做事不要使自己人痛心,使敌人高兴。指某种举坳只利于敌人,不利于自己。
乐极生悲 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眉开眼笑 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哭丧着脸 心里不愉快,脸上显出不高兴的样子。
酒酣耳热 形容饮酒到高兴的时候。
惊喜欲狂 既惊又喜,高兴得都要发疯了。形容喜出望外,过于兴奋的情壮。
近悦远来 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
皆大欢喜 人人都高兴满意。
欢欣鼓舞 欢欣:欣喜;鼓舞:振奋。形容高兴而振奋。
含笑九泉 九泉:地下深处,旧指人死之后埋葬的地方。也作:“黄泉”。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表示死后也感到欣慰和高兴。
欢天喜地 形容非常高兴。
欢呼雀跃 高兴得像麻雀那样跳跃起来。形容十分欢乐的情景。
抚掌大笑 抚:拍。拍手大笑。形容非常高兴。
怫然不悦 怫然:忧愁或愤怒的样子;悦:愉快,高兴。愤怒,很不愉快。
得意忘形 形:形态。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
大喜过望 过:超过;望:希望。结果比原来希望的还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冁然而笑 冁然:笑的样子。高兴地笑起来。
眉欢眼笑 形容非常兴奋、高兴
眉花眼笑 形容非常高兴、兴奋的样子
眉飞眼笑 形容非常高兴
惊喜交集 交集:交错在一起。又吃惊,又高兴 在最新的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古诗文的鉴赏有这样两个要求: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在实际的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同学都把它视为难以逾越的高峰,望而生畏,望而却步,以至做题时很遗憾地丢掉了应该得到的分数。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同学们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方面广泛的积累,尽可能多的掌握古诗词。另一方面,就是要研究鉴赏技巧,它是应对考试的重要手段。关于积累,同学们要在平时多下功夫;关于技巧我就以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山东卷)第16题为例谈几点。此题就是考察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考查文化素养和底蕴的题目。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
解析:
一、每一首诗词的问世,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及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所以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注意诗歌提示性的信息(如题目﹑背景提示﹑注释等),这些是鉴赏古诗词首先须考虑的问题,有的还可能是理解诗歌的关键。
初读原诗,注意作者戴复古下有注释,为南宋后期诗人,由此可以联想当时的背景,南宋非常懦弱,偏安一隅。戴复古就生于"吾国日以小,边疆风正寒"、"人以廉称少,官从辟奏多"的靡靡不振的南宋。其父戴敏愿山野吟诗而终身布衣不仕,名重当时。戴复古自晓事起便"遂笃意古律"。笃意古律,在台州海边一隅肯定缺少视角纵深,走,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复古先生咬咬牙,离开了"吾家老茅屋,破漏尚可住"的故乡,迈开沉重的脚步,开始了他遥遥无期的漂泊旅程,一走就是50年。戴复古的漂泊,从他第一步起就充满深深的忧愁。面对"麦麦少朝充食,松明夜当灯,老妪逢人哭,吾儿死谢陵"的同胞,诗人激动了!诗人愤怒了!诗人流泪了!是汉子要拍案而起,是匹夫要高歌直前!带上这份冲动,诗人无法掷投梭标,无法谋略救国,且以他泣国哀民的诗文呵护疮痍的山河,一抒心中之豪情,一吐胸头之块垒。
二、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抒情的最好形式,从古到今都是这样。中国古代的诗歌表达相对含蓄,往往托物言志或写景抒情,我们鉴赏诗歌就是要品味出诗歌中所抒发的情。所以借助各种知识和信息,分析诗歌的情与景也是鉴赏诗歌的关键。诗歌中的情往往是隐含在各种描写中的,不是平白直露的,这就要求我们目的性很明确得去从各个角度剖析诗歌的各种技巧。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这首《江阴浮远堂》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就是"愁"。"万里愁"是诗人登浮远堂的感喟。"愁"本是无形之物;"万里"是虚指的数词,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在这里诗人借助江、山来烘托表现这种深愁,于是使原来抽象的情感,显得十分形象、真切,直贯诗末。上联写江,是近瞰。诗人将"大江流"与"万里愁"并提,既是望江水生愁,于江水寄愁,也是借江水喻愁。长江万里,愁亦万里;江流不尽,愁也无尽;无"大江流",何言"万里愁"?下联点山,是远望。"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作者登上江阴浮远堂后,眺望而产生了山河破碎的感受,因无山遮隔,致使中原沦陷之地,尽在眼底,触目辛酸,令人生悲愁之感。借山寄愁,一反常人之法,以山遮断视线为愁,以不见所思为恨;却以无山遮掩为愁,以满目凄凉为恨,这就不能不望了。只因无山遮隔,才致使中原沦丧之地,尽收眼底,触目辛酸,令人生悲。由于"无山",故能"极目",因"极目"而视通万里,由此而生"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实际上是对"愁"的进一步解释,因此这一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是借山寄愁的一种非常含蓄的表达。
三、注意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回答古诗鉴赏题,一般字数不会太多,但答题的内容要重点明确,顺序合理,用语准确,表达到位。如果语无伦次,用语模糊,即使理解对了,也可能丢分。
关于用语准确,表达到位,我建议大家掌握一些常用的名词术语: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分析手法类: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侧面描写: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语言特点类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诗情画意:议论类富有哲理,淋漓尽致。语言风格类: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简洁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明快:明白通畅。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雄健、雄浑:雄壮www.souquanme.com、强健、浑厚。文章结构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行文技巧类: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其它:构思精巧新颖,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颇具匠心,感情细腻,感情真挚,层次分明,一气呵成,琅琅上口。
最后,同学们需注意两点:第一、;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不是听几首分析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家平时的钻研和积累。第二、任何老师和资料所讲的技巧、规律都不能死板运用。比如辛弃疾的词大部分是反映抗金爱国、反对偏安政策的,但也有表现农村闲适生活的。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1.先弄懂作品的表层意思
(1)明白词语的含义
(2)理清句子的结构
2.进一步理解深层含义
(1)诗句的语境意义
(2)诗句的意境意义
3.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
(1)语言特点
(2)艺术手法<br/><br/><font color=#0556A3>参考文献:</font>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看了再看 读了再读 直到你有所感悟。 请看以下文档:<BR/>附件:<a href="/browse/download.php?path=/71/90/95/12www.souquanme.com12719095.5273830.doc&filename=古诗词鉴古诗词鉴赏赏方法.doc" target="_blank">古诗词鉴古诗词鉴赏赏方法.doc</a> 用心感受,用爱体会! 买基本古诗词鉴赏词典 细细的读几篇就可以了dNweJziAr
语文这个东西 说不出什么 要看 语感。
要培养一种感觉。
多读是最好的办法。 具体的长篇大论相信在你的复习资料上都能找到,下面是操作性比较高的公式性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要能解释,有时候答题要先解释词句。
再抓住关键字也就是诗眼。
再看景情关系,是借景抒情,还是融情于景。
再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再看语言风格。
以上步骤不必面面俱到,而是根据高考要求去做。
首先,多方面的阅读,包括题目,作者,注释等一些比较细节的东西,再次,要明白题目的意思,翻译一遍,说表达了什么,就可以了.切记,绝招,一定要先翻译一遍的. 我说的只是自己的感受.首先弄清古诗中的意象所表达的特殊感情.古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直接说,总是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而且还有一些意象具有比较固定的意义.像一说到"柳",就会想到"留",松梅竹一般都表达作者高尚的气节.分析完意象,然后体会整首诗的意境,再从内容\形式和表达效果来分析古诗中的好词好字.
另外向你推荐一本书,龙门语文专题系列的<<诗词鉴赏>>,大概是这么个名.祝你掌握好古诗文鉴赏的方法.非常希望能够和你进行交流.祝你好运!
眼笑眉飞 〖解释〗形容极度高兴。
眼开眉展 〖解释〗形容极度高兴。
喜怒不形于色 〖解释〗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
他乡遇故知 〖解释〗在远里家乡的地方碰到了老朋友。指使人高兴的事。
悦目娱心 使眼睛高兴,使心里快乐。形容使人感到美好快乐。
一嚬一笑 谓不高兴或喜悦的表情。嚬,皱眉。
宜嗔宜喜 意思是不论生气,还是高兴,总是很美的。
一悲一喜 既悲伤又高兴。《平妖传》二回:“表公单单一身,不胜凄惨,且喜有了性命,又得了两件至宝,正所谓一悲一喜。”
笑逐颜开 逐:驱使;颜:脸面。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喜行于色 高兴显现在脸上
无精打彩 形容不高兴,提不起劲儿。
闻过则喜 过:过失、错误。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就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利灾乐祸 见到别人遭受灾祸反而高兴。
乐嗟苦咄 高兴时招唤,不高兴时责骂。形容对人态度恶劣。
乐极悲生 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开眉展眼 高兴愉快的样子。
欢欣若狂 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忽忽不乐 忽忽:心中空虚恍惚的情态。形容若有所失而不高兴的样子。
大喜若狂 高兴得几乎发狂
横眉吐气 〖解释〗犹言扬眉吐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怡情悦性 怡:和悦愉快;悦:高兴,愉快。使心情舒畅愉快。
抑郁寡欢 由于心情不舒畅而很少高兴的时候。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又害怕。
怡然自得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扬眉吐气 扬起眉头,吐出怨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心痒难挠 形容高兴得不知如何才好。
幸灾乐祸 幸:高兴。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
欣喜若狂 欣喜:快乐;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心悦诚服 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喜笑颜开 颜开:脸面舒开,指笑容。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
喜怒无常 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形容态度多变。
喜出望外 望:希望,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心花怒放 怒放:盛开。心里高兴得象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喜眉笑眼 形容面带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喜不自胜 胜:能承受。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兴。
谈笑风生 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手舞足蹈 蹈:顿足踏地。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受宠若惊 宠:宠爱。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杀风景 损坏美好的景色。比喻在大家高兴的时候,突然出现使人扫兴的事物。
人莫予毒 莫:没有;予:我;毒:分割,危害。再也没有人怨恨我、伤害我了。形容劲敌被消灭后高兴的心情。
亲痛仇快 做事不要使自己人痛心,使敌人高兴。指某种举坳只利于敌人,不利于自己。
乐极生悲 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眉开眼笑 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哭丧着脸 心里不愉快,脸上显出不高兴的样子。
酒酣耳热 形容饮酒到高兴的时候。
惊喜欲狂 既惊又喜,高兴得都要发疯了。形容喜出望外,过于兴奋的情壮。
近悦远来 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
皆大欢喜 人人都高兴满意。
欢欣鼓舞 欢欣:欣喜;鼓舞:振奋。形容高兴而振奋。
含笑九泉 九泉:地下深处,旧指人死之后埋葬的地方。也作:“黄泉”。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表示死后也感到欣慰和高兴。
欢天喜地 形容非常高兴。
欢呼雀跃 高兴得像麻雀那样跳跃起来。形容十分欢乐的情景。
抚掌大笑 抚:拍。拍手大笑。形容非常高兴。
怫然不悦 怫然:忧愁或愤怒的样子;悦:愉快,高兴。愤怒,很不愉快。
得意忘形 形:形态。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
大喜过望 过:超过;望:希望。结果比原来希望的还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冁然而笑 冁然:笑的样子。高兴地笑起来。
眉欢眼笑 形容非常兴奋、高兴
眉花眼笑 形容非常高兴、兴奋的样子
眉飞眼笑 形容非常高兴
惊喜交集 交集:交错在一起。又吃惊,又高兴 在最新的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古诗文的鉴赏有这样两个要求: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在实际的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同学都把它视为难以逾越的高峰,望而生畏,望而却步,以至做题时很遗憾地丢掉了应该得到的分数。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同学们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方面广泛的积累,尽可能多的掌握古诗词。另一方面,就是要研究鉴赏技巧,它是应对考试的重要手段。关于积累,同学们要在平时多下功夫;关于技巧我就以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山东卷)第16题为例谈几点。此题就是考察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考查文化素养和底蕴的题目。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
解析:
一、每一首诗词的问世,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及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所以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注意诗歌提示性的信息(如题目﹑背景提示﹑注释等),这些是鉴赏古诗词首先须考虑的问题,有的还可能是理解诗歌的关键。
初读原诗,注意作者戴复古下有注释,为南宋后期诗人,由此可以联想当时的背景,南宋非常懦弱,偏安一隅。戴复古就生于"吾国日以小,边疆风正寒"、"人以廉称少,官从辟奏多"的靡靡不振的南宋。其父戴敏愿山野吟诗而终身布衣不仕,名重当时。戴复古自晓事起便"遂笃意古律"。笃意古律,在台州海边一隅肯定缺少视角纵深,走,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复古先生咬咬牙,离开了"吾家老茅屋,破漏尚可住"的故乡,迈开沉重的脚步,开始了他遥遥无期的漂泊旅程,一走就是50年。戴复古的漂泊,从他第一步起就充满深深的忧愁。面对"麦麦少朝充食,松明夜当灯,老妪逢人哭,吾儿死谢陵"的同胞,诗人激动了!诗人愤怒了!诗人流泪了!是汉子要拍案而起,是匹夫要高歌直前!带上这份冲动,诗人无法掷投梭标,无法谋略救国,且以他泣国哀民的诗文呵护疮痍的山河,一抒心中之豪情,一吐胸头之块垒。
二、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抒情的最好形式,从古到今都是这样。中国古代的诗歌表达相对含蓄,往往托物言志或写景抒情,我们鉴赏诗歌就是要品味出诗歌中所抒发的情。所以借助各种知识和信息,分析诗歌的情与景也是鉴赏诗歌的关键。诗歌中的情往往是隐含在各种描写中的,不是平白直露的,这就要求我们目的性很明确得去从各个角度剖析诗歌的各种技巧。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这首《江阴浮远堂》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就是"愁"。"万里愁"是诗人登浮远堂的感喟。"愁"本是无形之物;"万里"是虚指的数词,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在这里诗人借助江、山来烘托表现这种深愁,于是使原来抽象的情感,显得十分形象、真切,直贯诗末。上联写江,是近瞰。诗人将"大江流"与"万里愁"并提,既是望江水生愁,于江水寄愁,也是借江水喻愁。长江万里,愁亦万里;江流不尽,愁也无尽;无"大江流",何言"万里愁"?下联点山,是远望。"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作者登上江阴浮远堂后,眺望而产生了山河破碎的感受,因无山遮隔,致使中原沦陷之地,尽在眼底,触目辛酸,令人生悲愁之感。借山寄愁,一反常人之法,以山遮断视线为愁,以不见所思为恨;却以无山遮掩为愁,以满目凄凉为恨,这就不能不望了。只因无山遮隔,才致使中原沦丧之地,尽收眼底,触目辛酸,令人生悲。由于"无山",故能"极目",因"极目"而视通万里,由此而生"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实际上是对"愁"的进一步解释,因此这一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是借山寄愁的一种非常含蓄的表达。
三、注意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回答古诗鉴赏题,一般字数不会太多,但答题的内容要重点明确,顺序合理,用语准确,表达到位。如果语无伦次,用语模糊,即使理解对了,也可能丢分。
关于用语准确,表达到位,我建议大家掌握一些常用的名词术语: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分析手法类: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侧面描写: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语言特点类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诗情画意:议论类富有哲理,淋漓尽致。语言风格类: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简洁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明快:明白通畅。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雄健、雄浑:雄壮www.souquanme.com、强健、浑厚。文章结构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行文技巧类: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其它:构思精巧新颖,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颇具匠心,感情细腻,感情真挚,层次分明,一气呵成,琅琅上口。
最后,同学们需注意两点:第一、;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不是听几首分析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家平时的钻研和积累。第二、任何老师和资料所讲的技巧、规律都不能死板运用。比如辛弃疾的词大部分是反映抗金爱国、反对偏安政策的,但也有表现农村闲适生活的。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1.先弄懂作品的表层意思
(1)明白词语的含义
(2)理清句子的结构
2.进一步理解深层含义
(1)诗句的语境意义
(2)诗句的意境意义
3.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
(1)语言特点
(2)艺术手法<br/><br/><font color=#0556A3>参考文献:</font>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看了再看 读了再读 直到你有所感悟。 请看以下文档:<BR/>附件:<a href="/browse/download.php?path=/71/90/95/12www.souquanme.com12719095.5273830.doc&filename=古诗词鉴古诗词鉴赏赏方法.doc" target="_blank">古诗词鉴古诗词鉴赏赏方法.doc</a> 用心感受,用爱体会! 买基本古诗词鉴赏词典 细细的读几篇就可以了dNweJziAr
语文这个东西 说不出什么 要看 语感。
要培养一种感觉。
多读是最好的办法。 具体的长篇大论相信在你的复习资料上都能找到,下面是操作性比较高的公式性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要能解释,有时候答题要先解释词句。
再抓住关键字也就是诗眼。
再看景情关系,是借景抒情,还是融情于景。
再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再看语言风格。
以上步骤不必面面俱到,而是根据高考要求去做。
首先,多方面的阅读,包括题目,作者,注释等一些比较细节的东西,再次,要明白题目的意思,翻译一遍,说表达了什么,就可以了.切记,绝招,一定要先翻译一遍的. 我说的只是自己的感受.首先弄清古诗中的意象所表达的特殊感情.古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直接说,总是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而且还有一些意象具有比较固定的意义.像一说到"柳",就会想到"留",松梅竹一般都表达作者高尚的气节.分析完意象,然后体会整首诗的意境,再从内容\形式和表达效果来分析古诗中的好词好字.
另外向你推荐一本书,龙门语文专题系列的<<诗词鉴赏>>,大概是这么个名.祝你掌握好古诗文鉴赏的方法.非常希望能够和你进行交流.祝你好运!
有机可乘的造句
有机可乘的造句
有机可乘造句有:
1、但我们也在米德尔斯堡和布莱克本身上丢分,这让切尔西有机可乘。
2、都怪我给你太多自由才让他有机可乘牵了你的手!
3、我们不能随便的宽容,随便宽容会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追问
阿~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8 13
评论
分享
举报
热心网友
2017-03-23
他走了一着棋后,我心里不禁一喜:有机可乘,这盘棋我肯定赢了。
5 2
评论
分享
举报
其他类似问题
2016-03-31有利可图有机可乘怎么造句40
2015-01-11有机可乘的意思是什么? 259
2012-04-01"有机可乘"的意思是什么?335
2016-03-30用有机可图、有机可乘一起造句2
2013-03-24有机可乘的意思是什么 748
2017-01-15有机可乘的拼音1
2016-04-21有机可乘是什么生肖谢谢1
2016-03-25脑筋急转弯。 有机可乘(打一交通工具)
一年级:看似简单的造句,孩子们却总是丢分!为什么呢
高中现代文实词虚词题为什么容易丢分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也有人认为代词属于虚词,但多数学者认可代词为实词,因为代词虽然很难解释独立语义,但毕竟其指代内容是明确的。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实词都占有绝对多的数量,因为语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离开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这一作用将很难达到。
(一)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
(二)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
(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与英语不同。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
(四)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如:一、十、第八、每等。
(五)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如:个、件、幢、下、次、趟等。
(六)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如:你、他们、这、彼等。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
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
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
(一)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
(二)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
(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与英语不同。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
(四)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如:一、十、第八、每等。
(五)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如:个、件、幢、下、次、趟等。
(六)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如:你、他们、这、彼等。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
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
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