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声音的作文100字?
金色的秋天来了,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被秋风抹试的非常洁净。秋天像一位美丽的女郎,稻浪送给她美丽的长发;白云送给她纯洁的纱裙;彩虹送给她七彩的花环;她如星星般的眼睛还眨呀眨。风声,雨声,落叶声,农民的欢笑声都是秋天里最美的好声音,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听这些美妙的好声音,让我们一起竖起耳朵去聆听吧惦记一个人,记着一份誓言,曾忘了自己。你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我的心,你的欢喜悲伤,让我的世界晴天下雨。深深地爱着一个人,放不下,忘不了,你就住在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想每天看到你,时刻都能联系到你。
倘若你是个细心的人,你就会发现,有好多人都喜欢把美好的事物给藏起来,不给其他人分享,她们会单独给心爱的人分享。在《奥修著作》中有这么一句话,“真正的爱是从你里面自然涌现出来的喜悦,它没有原因,也没有动机,只是去分享它所产生出来的喜悦。
这也就解释出了为什么一个女人会愿意和男人分享美好事物,那是因为她是真正的爱对方。“我最近很喜欢看这部电影,你可以去看看”,把自己很喜欢的一部//www.souquanme.com电影介绍给异性,说没有心思是怎么都不可能的。人家是有多闲,才会把喜欢的电影分享给你。听到这些话,男生们要机灵点,可别傻傻的错过了。
总结:感情世界里,女孩子终究是脸皮比较薄的,如果她们常对你说这三句话,你都一直反应不过来,那她可能会觉得自己没机会,渐渐地也就歇了喜欢你的心思。男孩子们长点心吧,现如今如果不把握好这个机会,那就很可能一辈子单身,毕竟现如今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奥斯汀说过:“在婚姻大事上,机会和命运常常良莠不搜趣网分,叫人难以捉摸。”
倘若你是个细心的人,你就会发现,有好多人都喜欢把美好的事物给藏起来,不给其他人分享,她们会单独给心爱的人分享。在《奥修著作》中有这么一句话,“真正的爱是从你里面自然涌现出来的喜悦,它没有原因,也没有动机,只是去分享它所产生出来的喜悦。
这也就解释出了为什么一个女人会愿意和男人分享美好事物,那是因为她是真正的爱对方。“我最近很喜欢看这部电影,你可以去看看”,把自己很喜欢的一部//www.souquanme.com电影介绍给异性,说没有心思是怎么都不可能的。人家是有多闲,才会把喜欢的电影分享给你。听到这些话,男生们要机灵点,可别傻傻的错过了。
总结:感情世界里,女孩子终究是脸皮比较薄的,如果她们常对你说这三句话,你都一直反应不过来,那她可能会觉得自己没机会,渐渐地也就歇了喜欢你的心思。男孩子们长点心吧,现如今如果不把握好这个机会,那就很可能一辈子单身,毕竟现如今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奥斯汀说过:“在婚姻大事上,机会和命运常常良莠不搜趣网分,叫人难以捉摸。”
描写钢琴声音的词语
描写钢琴声音的词语:余音绕梁、婉转悠扬、美妙、动听、悦耳。
一、余音绕梁
【解释】: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出自】:受罪半天,能听到一段回肠荡气的唱儿,就很值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确是真有那种感觉。 梁实秋《听戏》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绕梁三日、歌声绕梁、一唱三叹、绕梁之音、余韵绕梁、如闻天籁、莺舌百啭、珠圆玉润、言犹在耳、字正腔圆、经久不息
【反义词】不堪入耳
二、婉转悠扬
【拼音】[ wǎn zhuǎn yōu yáng ]
【解释】婉转:声调温和曲折;悠扬:声音漫长而和谐。委婉曲折,也指声音悠扬动听。
【出自】鲁迅《社戏》:“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
三、美妙 [ měi miào ]
美好,奇妙:美妙的歌喉。美妙的诗句。
文学作品示例:宋之的 《草地颂歌》:“在这一严寒的高原地带,谁知竟盛产各种各样美妙的水果。”
四、动听 [ dòng tīng ]
听起来使人感动或者感觉有兴趣:娓娓动听。极平常的事儿,让他说起来就很动听。
文学作品示例:鲁迅 《书信集致蔡斐君》:“诗须有形式,要易记,易懂,易唱,动听,但格式不要太严。”
五、悦耳 [ yuè ěr ]
好听:歌声婉转悦耳。
文学作品示例:峻青 《秋色赋乡音》:“啊!多么雄壮悦耳的声音啊!”
写描写“声音”的作文怎样写
我已经想好了,写古琴,要描写古琴的“声,形”,精神与悠久历史在中国乐器中,古琴的声音是特别的,不似二胡如泣如诉,却比之委婉缠绵,是那种回旋往复的缠绵,有点心痛;不如古筝响亮欢快,演奏效果立竿见影,但却平和沉稳,有一种往心里去的吟哦;也不像琵琶那么锋芒毕露,大珠小珠落玉盘式的直接了然,古琴是细腻含蓄的,吟猱注的指法不动声色地控制着轻重缓急。这样的声音决定了它不宜作合奏乐器,适宜独奏。能与古琴相和的,惟有箫了,箫的幽怨迷离和琴的古雅通脱糅成林下之风,超脱现实之境,说起来这也正是古琴之于传统文人们的迷情。
古琴的声音是让人迷恋的,泛音的轻灵清越,散音的沉着浑厚,按音的或舒缓或激越或宁重。我特别喜爱吟、猱、注的指法,让人真正体验到余韵袅袅的味道,就好像一柱香慢慢地在空中舞蹈,且实且虚,缭绕而去,仿佛中国画中的那种水墨烟云,如郭熙《早春图》中卷云皴的山岚萌动,又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绵绵不断,遥远至时间深处。每一次弹《忆故人》,起始的泛音过后,那一段反复的猱吟,让我感觉到七弦琴在手指下似乎呜咽起来,像是一缕似断似续的烟,想要连在一起,但其实已不能,它们无望地上升,企望在上升中再续前缘。故人慢慢地走进琴声,那是我的故人,还是古人的故人?琴弦吟哦着,颤动着,感觉心就一点一点怅惘起来,然而终究是空落落的。也许这是因为今天的人和人之间没有了山阻水隔,无需鸿雁传书,看淡了心心相印,羞惭于思念深情,我们不需要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思念故人,也不必款款情深地怀念故人,也许我们也没什么故人了,故人如空气散向四方,再见面都是新人了;而今人很快地又成了故人,消失在城市的皱褶里。我们的回忆不再是一条河,只有一些碎片,偶尔泛起在日子与日子的空隙。那些碎片上,有我们自己的气息。可是,那是自己吗?连我们自己也成了自己的故人。
当像心碎的柔波一样的散板开始在指下抚出,当最后一个泛音留下一种远望般的凝视,我觉得回望的渴望,也许不一定是灞桥作别,亦非折柳送行,只是一种弥漫在空气里的气息,有茶香酒意,有依恋伤情。在某一个雨夜无眠的时空里突然就让这种气息包裹。
当然它也有汹涌澎湃的,比如《流水》,七十二滚拂指法营造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之境,心情不由得不随之激荡。所以,我是觉得钟子期要做知音其实也不难,大概是伯牙太傲慢了,以为古琴乃书生墨客之雅事,山野之间怎有人会意?也是不料碰到了山樵高人。的确,弹出“洋洋乎志在流水”非长年之功不行,伯牙可是三年拜名师成年苦学,又半旬面东海听浪之悟。不过,古琴的澎湃我感觉依然是悠远的,不是那种爆发一下就过去了的,它会重返,在间或的某个段落于手指底下涌起。
古琴是中国音乐文化的瑰宝,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超过3000年历史。搜趣网它在上古时期曾经长时间被奉为“礼器”,是在国家重大仪式中演奏的乐器,因而完全不同于用于娱乐的普通乐器。
有关古琴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尚书》等文献。《尚书》载:“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可知琴最初为五弦,周代时已有七弦。东汉应劭《风俗通》:“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三国时期,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型制已基本稳定,一直流传沿续到现在。
因为有七根弦,古琴在古代称为“七弦琴”,因为历史悠久、十分古老,所以近代始称“古琴”。
古琴琴形集视觉审美和文化象征于一身,其本身就是一件极具艺术欣赏价值的艺术品。古琴一向受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士大夫阶层的喜爱和推崇。他们认为古琴是文人的情操、修养、人格的重要标志,而且在四种基本的人文修养(琴、棋、书、画)中,古琴位列第一。
一张古琴可以诉说无数美妙绝伦的故事。
伯牙是春秋时代著名琴家,他在弹琴时,连正在俯身吃草的马儿们都会停下来,扬起头,侧耳细听他的琴声,可见其琴艺之美妙神奇。《吕氏春秋》记载说,一次伯牙弹琴时,心里想着巍峨的泰山,钟子期说:“善哉巍巍乎若泰山!”过了一会,伯牙心中所想表达的是流水,子期说:“善哉,洋洋乎若流!”不管伯牙要表达的是什么,钟子期都能十分准确地领悟他的心意之所在。这段乐曲就是后世所盛称的《高山》和《流水》。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就毁掉了自己的琴,终生不再弹奏,因为世上再没有人能理解他的音乐了。这就是千古传诵的“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碎琴”。
陶渊明隐居田园生活,常以诗酒自娱,乐天知命。他喜爱读书,主张领会书本精神,反对死扣字句,故自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也爱好音乐,但不懂音律,家有素琴一张,闲来常抚弄寄意;十指在琴上轻拢慢拈,横抹竖挑却不见半丝琴声,原来琴无弦故奏不出声音,每逢友朋相聚欢饮都要抚琴助兴,朋友笑其有琴无声,他却答道“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陶渊明与他的无弦琴的那种自在、安逸,浮躁的现代人有几人能做到?
嵇康,当时颇负盛名的竹林七贤之一,历史上的著名琴家。他写过古琴的专论《琴赋》,认为古琴音乐是“诚可以感荡心志,而发泄幽情”。据记载,嵇康身材修长,颇有风度,又有令人倾倒的口才,不修边幅而气质自然洒脱,www.souquanme.com一派仙风道骨。但是嵇康“为人峻切”,性格过于直率激烈。在当时非常严峻的政治环境下,他的脾气终于为他招致杀身之祸,也因此为琴坛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嵇康被判死刑押往刑场服刑时,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时说:“当初袁孝尼要跟我学这首曲子,我没有教他,现在《广陵散》于今绝矣!”一位琴家,一支琴曲,共同交织成千载不灭的“绝响”!
还有孔子杏坛讲学,鼓琴弦歌;东汉蔡邕、蔡琰父女的《焦尾琴》和《胡笳十八拍》……这些或喜或悲的故事、历史记载都与古琴有着不尽的渊源。
古人以琴能涵养情性,为其有太和之气也,故名其声曰“希声”。未按弦时,当先肃其气,澄其心,缓其度,远其神,从万籁俱寂中泠然音生,疏如寥廓,窅若太古,优游弦上,节其气候,候至而下,以叶厥律者,此希声之始作也;或章句舒徐,或缓急相间,或断而复续,或幽而致远,因候制宜,调古声淡,渐入渊源,而心志悠然不已者,此希声之引伸也;复探其迟之趣,乃若山静秋鸣,月高林表,松风远拂,石涧流寒,而日不知晡,夕不觉曙者,此希声之寓境也。
薛易简在他著的《琴诀》中总结了古琴音乐的作用是:“可以观风教、摄心魂、辨喜怒、悦情思、静神虑、壮胆勇、绝尘俗、格鬼神。”
古琴独特的音色富于其深厚的感染力,是中国传统音乐在审美艺术上的完美体现。流传下来的三千多首琴曲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在音乐方面的崇高境界。古琴不仅将音乐之美、人格之美、人文之美融为一体,还蕴含着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哲学神髓。
历代的琴曲又因为不同时代的审美变化,所以呈现出各异的情趣风貌。宋以前乐曲的演奏“声多韵少”,所以汉唐琴乐多浑厚苍劲;宋后左手指法不断丰富,乐曲中逐渐“韵多声少”,传情达意转为委婉精致。民族心理、时代精神、地域风格,和琴家的人格魅力,无不体现于琴曲之中而且淋漓尽致。
尽善尽美──美的精神境界,美的艺术形式,熔炼在一支琴曲之中;经典的琴曲,历经千百年的文化锤炼,带给我们的感受就是这样。它不仅仅是一曲音乐,同时又是一幅画、一首诗,会引领我们的心灵到一个遥远的所在,仿佛置身于久已向往的意境之中。
作为历史文化遗存,古琴堪称博大精深,美不胜收。它由历史上那些美丽的心意创造而出,并与爱美的中国人相伴千载,搜趣网成为不朽。琴积淀了那么多,却又似乎总是不言不语,从来也没见琴大声喧哗过,没见哪个琴人籍琴而腾达过。古琴有些像磊磊山岩上的一株孤松,有些像杳然出岫的一朵孤云,有些像不舍昼夜奔流的大河,也有些像寻常之人一张诚肯质朴的脸。它的悲恸、欢乐与盼望,都以朴荗的方式述说,以从容的态度存在,如同无限蕴含的大自然。
古琴之“古”、之“清”、之“美”,如微风轻轻拂过涧边兰草,又如松间明月石上清泉,清远疏阔,令人心醉神远。这古老的乐声历经岁月的洗练留存至今,它穿越时空的美得到了时光的印证。古琴之音离时尚早已远矣,但对于爱它的人们,这穿透时间的声音离心灵一直是那样的近。素不擅音乐,然烦闷或焦虑时候听上一曲“渔樵问答”“醉渔晚唱”或“平沙落雁”“阳关三叠”,那或平和或阔达的清正之音隔着千载流光,安抚着现世浮躁的心,让它随着那古朴清和的琴声一点点沉静下来……
聆听,是最好的途径,用耳、用心、用生命。
古琴的声音是让人迷恋的,泛音的轻灵清越,散音的沉着浑厚,按音的或舒缓或激越或宁重。我特别喜爱吟、猱、注的指法,让人真正体验到余韵袅袅的味道,就好像一柱香慢慢地在空中舞蹈,且实且虚,缭绕而去,仿佛中国画中的那种水墨烟云,如郭熙《早春图》中卷云皴的山岚萌动,又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绵绵不断,遥远至时间深处。每一次弹《忆故人》,起始的泛音过后,那一段反复的猱吟,让我感觉到七弦琴在手指下似乎呜咽起来,像是一缕似断似续的烟,想要连在一起,但其实已不能,它们无望地上升,企望在上升中再续前缘。故人慢慢地走进琴声,那是我的故人,还是古人的故人?琴弦吟哦着,颤动着,感觉心就一点一点怅惘起来,然而终究是空落落的。也许这是因为今天的人和人之间没有了山阻水隔,无需鸿雁传书,看淡了心心相印,羞惭于思念深情,我们不需要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思念故人,也不必款款情深地怀念故人,也许我们也没什么故人了,故人如空气散向四方,再见面都是新人了;而今人很快地又成了故人,消失在城市的皱褶里。我们的回忆不再是一条河,只有一些碎片,偶尔泛起在日子与日子的空隙。那些碎片上,有我们自己的气息。可是,那是自己吗?连我们自己也成了自己的故人。
当像心碎的柔波一样的散板开始在指下抚出,当最后一个泛音留下一种远望般的凝视,我觉得回望的渴望,也许不一定是灞桥作别,亦非折柳送行,只是一种弥漫在空气里的气息,有茶香酒意,有依恋伤情。在某一个雨夜无眠的时空里突然就让这种气息包裹。
当然它也有汹涌澎湃的,比如《流水》,七十二滚拂指法营造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之境,心情不由得不随之激荡。所以,我是觉得钟子期要做知音其实也不难,大概是伯牙太傲慢了,以为古琴乃书生墨客之雅事,山野之间怎有人会意?也是不料碰到了山樵高人。的确,弹出“洋洋乎志在流水”非长年之功不行,伯牙可是三年拜名师成年苦学,又半旬面东海听浪之悟。不过,古琴的澎湃我感觉依然是悠远的,不是那种爆发一下就过去了的,它会重返,在间或的某个段落于手指底下涌起。
古琴是中国音乐文化的瑰宝,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超过3000年历史。搜趣网它在上古时期曾经长时间被奉为“礼器”,是在国家重大仪式中演奏的乐器,因而完全不同于用于娱乐的普通乐器。
有关古琴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尚书》等文献。《尚书》载:“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可知琴最初为五弦,周代时已有七弦。东汉应劭《风俗通》:“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三国时期,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型制已基本稳定,一直流传沿续到现在。
因为有七根弦,古琴在古代称为“七弦琴”,因为历史悠久、十分古老,所以近代始称“古琴”。
古琴琴形集视觉审美和文化象征于一身,其本身就是一件极具艺术欣赏价值的艺术品。古琴一向受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士大夫阶层的喜爱和推崇。他们认为古琴是文人的情操、修养、人格的重要标志,而且在四种基本的人文修养(琴、棋、书、画)中,古琴位列第一。
一张古琴可以诉说无数美妙绝伦的故事。
伯牙是春秋时代著名琴家,他在弹琴时,连正在俯身吃草的马儿们都会停下来,扬起头,侧耳细听他的琴声,可见其琴艺之美妙神奇。《吕氏春秋》记载说,一次伯牙弹琴时,心里想着巍峨的泰山,钟子期说:“善哉巍巍乎若泰山!”过了一会,伯牙心中所想表达的是流水,子期说:“善哉,洋洋乎若流!”不管伯牙要表达的是什么,钟子期都能十分准确地领悟他的心意之所在。这段乐曲就是后世所盛称的《高山》和《流水》。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就毁掉了自己的琴,终生不再弹奏,因为世上再没有人能理解他的音乐了。这就是千古传诵的“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碎琴”。
陶渊明隐居田园生活,常以诗酒自娱,乐天知命。他喜爱读书,主张领会书本精神,反对死扣字句,故自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也爱好音乐,但不懂音律,家有素琴一张,闲来常抚弄寄意;十指在琴上轻拢慢拈,横抹竖挑却不见半丝琴声,原来琴无弦故奏不出声音,每逢友朋相聚欢饮都要抚琴助兴,朋友笑其有琴无声,他却答道“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陶渊明与他的无弦琴的那种自在、安逸,浮躁的现代人有几人能做到?
嵇康,当时颇负盛名的竹林七贤之一,历史上的著名琴家。他写过古琴的专论《琴赋》,认为古琴音乐是“诚可以感荡心志,而发泄幽情”。据记载,嵇康身材修长,颇有风度,又有令人倾倒的口才,不修边幅而气质自然洒脱,www.souquanme.com一派仙风道骨。但是嵇康“为人峻切”,性格过于直率激烈。在当时非常严峻的政治环境下,他的脾气终于为他招致杀身之祸,也因此为琴坛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嵇康被判死刑押往刑场服刑时,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时说:“当初袁孝尼要跟我学这首曲子,我没有教他,现在《广陵散》于今绝矣!”一位琴家,一支琴曲,共同交织成千载不灭的“绝响”!
还有孔子杏坛讲学,鼓琴弦歌;东汉蔡邕、蔡琰父女的《焦尾琴》和《胡笳十八拍》……这些或喜或悲的故事、历史记载都与古琴有着不尽的渊源。
古人以琴能涵养情性,为其有太和之气也,故名其声曰“希声”。未按弦时,当先肃其气,澄其心,缓其度,远其神,从万籁俱寂中泠然音生,疏如寥廓,窅若太古,优游弦上,节其气候,候至而下,以叶厥律者,此希声之始作也;或章句舒徐,或缓急相间,或断而复续,或幽而致远,因候制宜,调古声淡,渐入渊源,而心志悠然不已者,此希声之引伸也;复探其迟之趣,乃若山静秋鸣,月高林表,松风远拂,石涧流寒,而日不知晡,夕不觉曙者,此希声之寓境也。
薛易简在他著的《琴诀》中总结了古琴音乐的作用是:“可以观风教、摄心魂、辨喜怒、悦情思、静神虑、壮胆勇、绝尘俗、格鬼神。”
古琴独特的音色富于其深厚的感染力,是中国传统音乐在审美艺术上的完美体现。流传下来的三千多首琴曲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在音乐方面的崇高境界。古琴不仅将音乐之美、人格之美、人文之美融为一体,还蕴含着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哲学神髓。
历代的琴曲又因为不同时代的审美变化,所以呈现出各异的情趣风貌。宋以前乐曲的演奏“声多韵少”,所以汉唐琴乐多浑厚苍劲;宋后左手指法不断丰富,乐曲中逐渐“韵多声少”,传情达意转为委婉精致。民族心理、时代精神、地域风格,和琴家的人格魅力,无不体现于琴曲之中而且淋漓尽致。
尽善尽美──美的精神境界,美的艺术形式,熔炼在一支琴曲之中;经典的琴曲,历经千百年的文化锤炼,带给我们的感受就是这样。它不仅仅是一曲音乐,同时又是一幅画、一首诗,会引领我们的心灵到一个遥远的所在,仿佛置身于久已向往的意境之中。
作为历史文化遗存,古琴堪称博大精深,美不胜收。它由历史上那些美丽的心意创造而出,并与爱美的中国人相伴千载,搜趣网成为不朽。琴积淀了那么多,却又似乎总是不言不语,从来也没见琴大声喧哗过,没见哪个琴人籍琴而腾达过。古琴有些像磊磊山岩上的一株孤松,有些像杳然出岫的一朵孤云,有些像不舍昼夜奔流的大河,也有些像寻常之人一张诚肯质朴的脸。它的悲恸、欢乐与盼望,都以朴荗的方式述说,以从容的态度存在,如同无限蕴含的大自然。
古琴之“古”、之“清”、之“美”,如微风轻轻拂过涧边兰草,又如松间明月石上清泉,清远疏阔,令人心醉神远。这古老的乐声历经岁月的洗练留存至今,它穿越时空的美得到了时光的印证。古琴之音离时尚早已远矣,但对于爱它的人们,这穿透时间的声音离心灵一直是那样的近。素不擅音乐,然烦闷或焦虑时候听上一曲“渔樵问答”“醉渔晚唱”或“平沙落雁”“阳关三叠”,那或平和或阔达的清正之音隔着千载流光,安抚着现世浮躁的心,让它随着那古朴清和的琴声一点点沉静下来……
聆听,是最好的途径,用耳、用心、用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