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描写水石相激的句子
19.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 。 (2)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nbs搜趣网p; , 。 (3)《琵琶行》中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感慨同病相怜,唱出了“ , ”的心声。 (4)《锦瑟》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惆怅苦痛,表明当时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的诗句是:此情可待成追忆? 。(1)砯崖转石万壑雷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只是当时已惘然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根据题干的提示确定诗句,注意“砯”“壑”“沦”“惘”的写法。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描写趵突泉的片段
描写趵突泉的片段,小学5年级~~~~~~200字左右~~~~~~~~~~~有的要隔一会儿才冒出十来个气泡,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有的半天冒出一个气泡,那些气泡比较大,大多扁扁的,一边往上升一边摇晃,碰着水面就碎了。在阳光照射下,大大小小的水泡五光十色,没有哪一种珠宝能比得上。
2: 沿着小溪往南走,就来到趵突泉公园。一个开阔的泉池,差不多是见方的,占了大半个公园。池里的水清极了,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中央偏西,有三个大泉眼,水从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要是冬天来玩就更好了,池面腾起一片又白又轻的热气,在深绿色的水藻上飘荡着,会把你引进一种神秘的境界。
3: 趵突泉泉池东西长约三十米,南北宽约二十米,略成方形,面积亩许,周绕石栏,池水澄碧。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每当秋末冬初、晴朗无风的早晨,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缓缓蒸腾扩散,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当地人称之为“云蒸雾润”。趵突泉北岸有一组较大的古建筑群,通称三大殿。最南大殿“泺源堂”,三间两层,歇山飞檐,古色古香,建于北宋年间,挹厦柱上,刻着元代文学家赵孟兆页的著名诗句:“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字体雄浑有力,诗句生动传神,恰与眼前的波光水影交相辉映。在三大殿院内的花格透墙上,镶嵌着30余方石刻,都是历代名人的佳作诗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院内的那尊罕见的“双御碑”,记载着康熙三临、乾隆二临趵突泉的题词诗文,衬托出趵突泉的身价。泉池西侧伸入水中的“观澜亭”建于明朝天顺五年,亭内设有石桌、石凳,供游人休憩赏泉。亭西墙壁上嵌刻的“观澜”、“第一泉”石刻和“趵突泉”石碑,均出自明清名家之手。趵突泉东池北岸,依水而筑,窗明几净的建筑就是有名的蓬莱社,又称望鹤亭茶社,当年康熙、乾隆两个皇帝都曾在这里品茗赏泉,领略趵突泉的万般风韵。,趵突泉水水质清醇甘冽,煮茶最宜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水质清醇甘冽,煮茶最宜趵突泉水清澈透明,清醇甘冽,“润泽春茶味更真”,“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游”之说也就不迳而走,风靡天下。
(有的是趵突泉里的,有的不是)
百科——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繁华地段,南倚千佛山,北靠大明湖,东与泉城广场连接,是以泉水、人文景观为主的文化名园。1956年,趵突泉被整修辟为公园,历经几次扩建,逐渐建成以泉为主、小巧玲珑、步移景异的泉石园,面积从不足3.4公顷扩至10.6公顷。
济南自古称泉城,七十二名泉,趵突泉为冠。趵突泉是泉城的标志和三大名胜之首。周围泉水众多,有著名的金线泉、漱玉泉、马跑泉、卧牛泉、皇华泉、柳絮泉、老金线泉、洗钵泉、尚志泉、螺丝泉、满井泉、浅井泉、白云泉、望水泉、东高泉、白龙湾泉、石湾泉、登州泉、杜康泉、混沙泉、板桥泉等28处名泉。趵突泉景观奇特,“三窟鼎立,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趵突腾空”为泉城济南的八景之一。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赞:“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趵突泉池中小泉众多,水泡如泄珠玑,有的簇簇,有的串串,飘飘悠悠。水中青藻浮动,锦鱼穿梭。冬季,水气蒸腾,朦朦胧胧,妙不可言。池岸以石砌垒,四周近水楼台,与池相映;小桥回波,亭榭探水,曲廊蜿蜒;山石挺拔,绿柳轻荡。游人凭栏俯瞰,尽得水趣。泉畔还有许多名人题刻,为名泉增添了颇浓的文化氛围。趵突泉水清冽甘美,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沿途饮用北京玉泉水,当品尝趵突泉后,便立即改用趵突泉水,并把玉泉改为“玉泉趵突”,将趵突泉封为“天下第一泉”。此泉用来煮茶,味醇色鲜,游人常来此品茗以助游兴,素有“不饮趵突泉水,空负济南游”之说。
趵突泉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泺源堂、娥英祠、望鹤亭、观澜亭、尚志堂、李清照纪念堂与易安旧居、沧园、白雪楼、万竹园、李苦禅纪念馆、王雪涛纪念馆等人文景观或气势恢宏,或古朴典雅,与其众多名泉、碑文石刻承载了济南的历史文化和名泉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传统特色的元宵节灯会、曲山艺海、望鹤品茗、四海灯谜等活动则发展丰富了趵突泉的文化内涵。新建景区泺苑、百花园、五三纪念园、船站等各具特色又与老景点浑然一体,同映成辉。
趵突泉公园坚持文明兴园、文化兴园,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优美的环境、完善的设施、良好的秩序、高雅的文化、优质的服务全方位建设公园、发展公园,充分展示趵突泉的良好形象。相继获得全国优秀公园、十佳公园、国家4A级景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建设系统文明行业示范窗口、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山东省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示范点、省文明公园等多项荣誉称号。
皇华泉和卧牛泉在柳絮泉西侧,并排列于趵突泉公园鱼展室门前。皇华泉得名于《诗经小雅》中的"皇皇者华"。相传古时历山(今济南千佛山)下有三首蛇为害,舜奉尧的命令率勇士斩杀三首蛇,为百姓除害。后来当地百姓便以趵突泉畔两眼并排的清泉纪念舜。一为皇华泉,称颂舜秉承尧的旨意施恩于民;一为卧牛泉,纪念舜曾耕于历山。两泉皆石砌,呈长方形,周饰石雕围栏,水盛时泉水清澈晶莹,似两颗明珠嵌于趵突泉畔。zxczdfvbxfgbgfthnhgn
趵突泉泉群中还有浅水泉、螺丝泉、洗钵泉、混沙泉、无忧泉、满井泉、湛露泉、石湾泉、酒泉、东高泉、望水泉、登州泉等名泉,均各具特色。
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趵突泉南路和泺源大街中段,南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面积158亩。趵突泉公园是以泉为主的特色园林。
趵突泉又名槛泉,为泺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历史。趵突泉,三窟并发,声如隐雷,“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历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诸如曾巩、苏轼、张养浩、王守仁、蒲松龄等都有吟泉佳作和美文。
泉池西侧伸入水中的“观澜亭”建于明朝天顺五年,亭内设有石桌、石凳,供游人休憩赏泉。亭西墙壁上嵌刻的“观澜”为明代书法家的墨迹,“第一泉”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间书法家王钟霖手笔,亭西“趵突泉”石碑,由明代山东巡府胡缵宗所书。趵突泉东池北岸,依水而筑,窗明几净的建筑就是有名的蓬莱社,又称望鹤亭茶社,当年康熙、乾隆两个皇帝都曾在这里临水静坐,品茗赏泉,领略趵突泉的万般风韵,当品尝到趵突泉水后竟将南巡中携饮的北京玉泉水全部换成趵突泉水,故有“润泽春茶味更真”,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游之说。
趵突泉北岸有一组较大的古建筑群,通称三大殿。最南大殿“泺源堂”,三间两层,歇山飞檐,古色古香,建于北宋年间,挹厦柱上,刻着元代文学家赵孟兆页的著名诗句:“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字体雄浑有力,诗句生动传神,恰与眼前的波光水影交相辉映。殿堂后面还有两座大殿,原写“娥姜祠”,现写“娥英祠”,后人为赞颂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而建祠,以志纪念。在三大殿院内的花格透墙上,镶嵌着30余方石刻,都是历代名人的佳作诗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院内的那尊罕见的“双御碑”,记载着康熙三临、乾隆二临趵突泉的题词诗文,标示着趵突泉的地位。
趵突泉以南石湾泉处的白雪楼,是为纪念明朝文学家、后七子领袖李攀龙所建,原楼毁于一旦,九六年在原址重新修建与白雪楼连为一体的戏剧大舞台,于同年建成。这里常年举办以京剧为主的各种戏剧演出,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演出活动中心。趵突泉东南处的沧园据说是李攀龙曾读书的地方,院内三厅两院,外廊环绕,曲廊相围,院中奇花异木,苍松滴翠,当代著名小花鸟画家王雪涛纪念馆1987年建于此处,200余件绘画常年陈列展出。
步出沧园,跨过枫溪岛小桥,东北方向不远处一泓碧水,从地面涌出似一面明镜,这便是七十二名泉中的漱玉泉,泉边缘柳成荫,泉水清澈见底,水石相激,淙淙有声,犹如漱玉。由漱玉泉向西,柳絮泉、黄华泉、趴牛泉如一方碧玉,各展秀姿,并肩媲美。在柳絮泉边和柳絮泉西北方,各有一石砌方池,这便是著名的金线泉和老金线泉。泉水中有两道来自不同方向的泉水相撞,激起一道水纹,经过阳光一照,金光闪闪,故曰“金线”,因在一定气候和条件下才能出现“金线”,故有谁能看到金线,谁交好运的传说。
登上趵突泉北假山,脚下苍松翠柏,杂花烂漫,绿草如荫,怪石林立,向下一看,假山石壁上便是马跑泉。在假山以南绿树掩荫下,有一方挺拔露骨,筋络明显,高近4米的太湖石,其形如龟,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之藏宝。喻为济南第一名石。
坐落在漱玉泉北岸的李清照纪念堂按照民族风格建成,院内溪泉、溪亭、叠翠轩、回廊,奇峰耸立,松竹掩映,院落静雅素朴,当代文豪郭沫若先生“一代词人”、“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的墨宝刻立于纪念堂正亭和报柱上。室内,除陈列着女词人著作、塑像外,还有历代名家对词人的生平论述和作品评价的书刊及古今名人的书画题咏等。李清照纪念堂以西有一个三面小溪环抱,泉水淙淙,沿屋穿廊的小院,便是同治九年山东巡抚丁宝祯在此建的培养科举人才的“尚志书院”,又名“尚志堂”。位于泺源大街的趵突泉南门,古今结合,造型别致,具有传统风格和地方特色,堪称中国园林第一门,是游人赏景留影的好去处。
位于公园西邻,环境清幽,景色宜人的园林胜景万竹园是趵突泉公园的园中园,占地18亩,以13个不同院落组成,园内有望水、白云、东高等名泉,是一处独具风格的私人庭园,始建于元朝,明代宰相殷士儋、清朝诗人王苹都曾是此园主人,后军阀张怀芝占据该园,历经数年修建方成今日规模。八四年正式对外开放。八六年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纪念馆设在园内。十八个展室中共陈列字画、文物200余件,是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书画纪念馆。园内还长年陈列着200余件明清古家具和文物。万竹园是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础上,揉合了江南古典园林的特点和风格,曲廊环绕,院院相通,楼、堂、亭、庑参差错落,园内木雕、石雕、砖雕堪称三绝,一九九三年被收入《中国传统民居图集》,无论从园林艺术还是从历史文物来说都是一份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2: 沿着小溪往南走,就来到趵突泉公园。一个开阔的泉池,差不多是见方的,占了大半个公园。池里的水清极了,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中央偏西,有三个大泉眼,水从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要是冬天来玩就更好了,池面腾起一片又白又轻的热气,在深绿色的水藻上飘荡着,会把你引进一种神秘的境界。
3: 趵突泉泉池东西长约三十米,南北宽约二十米,略成方形,面积亩许,周绕石栏,池水澄碧。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每当秋末冬初、晴朗无风的早晨,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缓缓蒸腾扩散,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当地人称之为“云蒸雾润”。趵突泉北岸有一组较大的古建筑群,通称三大殿。最南大殿“泺源堂”,三间两层,歇山飞檐,古色古香,建于北宋年间,挹厦柱上,刻着元代文学家赵孟兆页的著名诗句:“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字体雄浑有力,诗句生动传神,恰与眼前的波光水影交相辉映。在三大殿院内的花格透墙上,镶嵌着30余方石刻,都是历代名人的佳作诗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院内的那尊罕见的“双御碑”,记载着康熙三临、乾隆二临趵突泉的题词诗文,衬托出趵突泉的身价。泉池西侧伸入水中的“观澜亭”建于明朝天顺五年,亭内设有石桌、石凳,供游人休憩赏泉。亭西墙壁上嵌刻的“观澜”、“第一泉”石刻和“趵突泉”石碑,均出自明清名家之手。趵突泉东池北岸,依水而筑,窗明几净的建筑就是有名的蓬莱社,又称望鹤亭茶社,当年康熙、乾隆两个皇帝都曾在这里品茗赏泉,领略趵突泉的万般风韵。,趵突泉水水质清醇甘冽,煮茶最宜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水质清醇甘冽,煮茶最宜趵突泉水清澈透明,清醇甘冽,“润泽春茶味更真”,“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游”之说也就不迳而走,风靡天下。
(有的是趵突泉里的,有的不是)
百科——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繁华地段,南倚千佛山,北靠大明湖,东与泉城广场连接,是以泉水、人文景观为主的文化名园。1956年,趵突泉被整修辟为公园,历经几次扩建,逐渐建成以泉为主、小巧玲珑、步移景异的泉石园,面积从不足3.4公顷扩至10.6公顷。
济南自古称泉城,七十二名泉,趵突泉为冠。趵突泉是泉城的标志和三大名胜之首。周围泉水众多,有著名的金线泉、漱玉泉、马跑泉、卧牛泉、皇华泉、柳絮泉、老金线泉、洗钵泉、尚志泉、螺丝泉、满井泉、浅井泉、白云泉、望水泉、东高泉、白龙湾泉、石湾泉、登州泉、杜康泉、混沙泉、板桥泉等28处名泉。趵突泉景观奇特,“三窟鼎立,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趵突腾空”为泉城济南的八景之一。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赞:“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趵突泉池中小泉众多,水泡如泄珠玑,有的簇簇,有的串串,飘飘悠悠。水中青藻浮动,锦鱼穿梭。冬季,水气蒸腾,朦朦胧胧,妙不可言。池岸以石砌垒,四周近水楼台,与池相映;小桥回波,亭榭探水,曲廊蜿蜒;山石挺拔,绿柳轻荡。游人凭栏俯瞰,尽得水趣。泉畔还有许多名人题刻,为名泉增添了颇浓的文化氛围。趵突泉水清冽甘美,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沿途饮用北京玉泉水,当品尝趵突泉后,便立即改用趵突泉水,并把玉泉改为“玉泉趵突”,将趵突泉封为“天下第一泉”。此泉用来煮茶,味醇色鲜,游人常来此品茗以助游兴,素有“不饮趵突泉水,空负济南游”之说。
趵突泉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泺源堂、娥英祠、望鹤亭、观澜亭、尚志堂、李清照纪念堂与易安旧居、沧园、白雪楼、万竹园、李苦禅纪念馆、王雪涛纪念馆等人文景观或气势恢宏,或古朴典雅,与其众多名泉、碑文石刻承载了济南的历史文化和名泉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传统特色的元宵节灯会、曲山艺海、望鹤品茗、四海灯谜等活动则发展丰富了趵突泉的文化内涵。新建景区泺苑、百花园、五三纪念园、船站等各具特色又与老景点浑然一体,同映成辉。
趵突泉公园坚持文明兴园、文化兴园,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优美的环境、完善的设施、良好的秩序、高雅的文化、优质的服务全方位建设公园、发展公园,充分展示趵突泉的良好形象。相继获得全国优秀公园、十佳公园、国家4A级景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建设系统文明行业示范窗口、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山东省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示范点、省文明公园等多项荣誉称号。
皇华泉和卧牛泉在柳絮泉西侧,并排列于趵突泉公园鱼展室门前。皇华泉得名于《诗经小雅》中的"皇皇者华"。相传古时历山(今济南千佛山)下有三首蛇为害,舜奉尧的命令率勇士斩杀三首蛇,为百姓除害。后来当地百姓便以趵突泉畔两眼并排的清泉纪念舜。一为皇华泉,称颂舜秉承尧的旨意施恩于民;一为卧牛泉,纪念舜曾耕于历山。两泉皆石砌,呈长方形,周饰石雕围栏,水盛时泉水清澈晶莹,似两颗明珠嵌于趵突泉畔。zxczdfvbxfgbgfthnhgn
趵突泉泉群中还有浅水泉、螺丝泉、洗钵泉、混沙泉、无忧泉、满井泉、湛露泉、石湾泉、酒泉、东高泉、望水泉、登州泉等名泉,均各具特色。
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趵突泉南路和泺源大街中段,南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面积158亩。趵突泉公园是以泉为主的特色园林。
趵突泉又名槛泉,为泺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历史。趵突泉,三窟并发,声如隐雷,“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历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诸如曾巩、苏轼、张养浩、王守仁、蒲松龄等都有吟泉佳作和美文。
泉池西侧伸入水中的“观澜亭”建于明朝天顺五年,亭内设有石桌、石凳,供游人休憩赏泉。亭西墙壁上嵌刻的“观澜”为明代书法家的墨迹,“第一泉”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间书法家王钟霖手笔,亭西“趵突泉”石碑,由明代山东巡府胡缵宗所书。趵突泉东池北岸,依水而筑,窗明几净的建筑就是有名的蓬莱社,又称望鹤亭茶社,当年康熙、乾隆两个皇帝都曾在这里临水静坐,品茗赏泉,领略趵突泉的万般风韵,当品尝到趵突泉水后竟将南巡中携饮的北京玉泉水全部换成趵突泉水,故有“润泽春茶味更真”,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游之说。
趵突泉北岸有一组较大的古建筑群,通称三大殿。最南大殿“泺源堂”,三间两层,歇山飞檐,古色古香,建于北宋年间,挹厦柱上,刻着元代文学家赵孟兆页的著名诗句:“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字体雄浑有力,诗句生动传神,恰与眼前的波光水影交相辉映。殿堂后面还有两座大殿,原写“娥姜祠”,现写“娥英祠”,后人为赞颂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而建祠,以志纪念。在三大殿院内的花格透墙上,镶嵌着30余方石刻,都是历代名人的佳作诗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院内的那尊罕见的“双御碑”,记载着康熙三临、乾隆二临趵突泉的题词诗文,标示着趵突泉的地位。
趵突泉以南石湾泉处的白雪楼,是为纪念明朝文学家、后七子领袖李攀龙所建,原楼毁于一旦,九六年在原址重新修建与白雪楼连为一体的戏剧大舞台,于同年建成。这里常年举办以京剧为主的各种戏剧演出,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演出活动中心。趵突泉东南处的沧园据说是李攀龙曾读书的地方,院内三厅两院,外廊环绕,曲廊相围,院中奇花异木,苍松滴翠,当代著名小花鸟画家王雪涛纪念馆1987年建于此处,200余件绘画常年陈列展出。
步出沧园,跨过枫溪岛小桥,东北方向不远处一泓碧水,从地面涌出似一面明镜,这便是七十二名泉中的漱玉泉,泉边缘柳成荫,泉水清澈见底,水石相激,淙淙有声,犹如漱玉。由漱玉泉向西,柳絮泉、黄华泉、趴牛泉如一方碧玉,各展秀姿,并肩媲美。在柳絮泉边和柳絮泉西北方,各有一石砌方池,这便是著名的金线泉和老金线泉。泉水中有两道来自不同方向的泉水相撞,激起一道水纹,经过阳光一照,金光闪闪,故曰“金线”,因在一定气候和条件下才能出现“金线”,故有谁能看到金线,谁交好运的传说。
登上趵突泉北假山,脚下苍松翠柏,杂花烂漫,绿草如荫,怪石林立,向下一看,假山石壁上便是马跑泉。在假山以南绿树掩荫下,有一方挺拔露骨,筋络明显,高近4米的太湖石,其形如龟,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之藏宝。喻为济南第一名石。
坐落在漱玉泉北岸的李清照纪念堂按照民族风格建成,院内溪泉、溪亭、叠翠轩、回廊,奇峰耸立,松竹掩映,院落静雅素朴,当代文豪郭沫若先生“一代词人”、“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的墨宝刻立于纪念堂正亭和报柱上。室内,除陈列着女词人著作、塑像外,还有历代名家对词人的生平论述和作品评价的书刊及古今名人的书画题咏等。李清照纪念堂以西有一个三面小溪环抱,泉水淙淙,沿屋穿廊的小院,便是同治九年山东巡抚丁宝祯在此建的培养科举人才的“尚志书院”,又名“尚志堂”。位于泺源大街的趵突泉南门,古今结合,造型别致,具有传统风格和地方特色,堪称中国园林第一门,是游人赏景留影的好去处。
位于公园西邻,环境清幽,景色宜人的园林胜景万竹园是趵突泉公园的园中园,占地18亩,以13个不同院落组成,园内有望水、白云、东高等名泉,是一处独具风格的私人庭园,始建于元朝,明代宰相殷士儋、清朝诗人王苹都曾是此园主人,后军阀张怀芝占据该园,历经数年修建方成今日规模。八四年正式对外开放。八六年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纪念馆设在园内。十八个展室中共陈列字画、文物200余件,是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书画纪念馆。园内还长年陈列着200余件明清古家具和文物。万竹园是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础上,揉合了江南古典园林的特点和风格,曲廊环绕,院院相通,楼、堂、亭、庑参差错落,园内木雕、石雕、砖雕堪称三绝,一九九三年被收入《中国传统民居图集》,无论从园林艺术还是从历史文物来说都是一份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蜀道难水石相激 山谷轰鸣的句子有哪些?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笛声下复高,猿啼断还续。
3、行人未行先胆落,马足凌竞度还却。由来此路险莫当,王遵策驭如康庄。
4、轮摧九折路。骑阻七星桥。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
5、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揽辔独长息,方知斯路难。
6、巉岩石栈当中流,翻崖雪浪蛟龙愁。纵横鸟道逼霄汉,号风老水阴云稠。
昔闻蜀道难,今历此地险。辛苦曾备尝,恸哭恐未免。
7、蜀道难,五丁开。峻坂千盘度,冲波百丈回。巫山剑阁高入云,瞿塘滟滪奔如雷。
与朱元思书注解
有关资料
一、关于作者(穆克宏)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天监初,柳恽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后为建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入为奉朝请。他曾表求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就而卒。事见《梁书》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吴均传》。今人朱东润《诗人吴均》一文中有吴均年谱(见《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可供参考。
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其“文集二十卷”。《隋书经籍志》四著录:“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吴均诗集》三卷。”可见其文集宋时已大部分散失。明代的辑本有:
《吴朝请集》三卷附录一卷明张燮辑《七十二家集》本。
《吴朝请集》一卷明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另有《吴朝请集选》一卷,清代吴汝纶评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本。严可均《全梁文》卷六十辑录其文有《与施从事》、《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十三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十辑录其诗有《赠王桂阳》、《山中杂诗》、《答柳恽诗》等一百四十七首,较为齐备。
吴均的诗文,《文选》一首未选。不知是不是与梁武帝“吴均不均,何逊不逊”的批评(见《南史》卷三十三《何逊传》)有关。吴均的骈文成就较高,他的《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都是传诵很广的名作。吴均的诗和文一样,多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挺拔,有一定的艺术成就。另外,他还有《续齐谐记》,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优秀作品。
(选自《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述略》,中华书局1997年版)
二、译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三、《与朱元思书》赏析(丁长河)
梁陈之际的吴均以写景小品文在当时文坛上独树一帜。《梁书》www.souquanme.com本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之吴均体。”《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代表作。
这篇文章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信,可是却突破了一般书信的格式,非通常事务的叙述,亦无客套的絮语,而是奇山异水的描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开篇别开生面,新辟奇境,节奏明快,如陡板走丸,精彩夺人。作者泛舟于浩浩江面之上,饱览着沿途悦目赏心的绮丽风光。“风烟俱净”,写其天空之高爽明净。作者从大处着眼,为下文的工笔描摹,勾勒出一幅背景。同时,它又成为“天山共色”的陪衬。“天山共色”,峻山耸入九天,挺拔秀劲。仰视之时,天山相连,万里无云,共呈一色。此乃“奇”山之隐喻。“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叶扁舟于江水之上,不得不随波逐流。这两句写水之自然奔流,舟之任意东西,已暗示此水之“异”,并隐喻了作者由此而产生的飘逸之情。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承上文扬起的文势一宕,要言不繁,交代出地点、距离,以及其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至此,文章虽是简笔淡墨,然而,山水之形貌已初步显现出来。紧接着,作者将文笔一挥,崛起描写之文字。
“异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作者在此分两层写。一是用夸张的手法写其秀美。碧波荡漾,澄澈透明;鱼群穿梭,争与人乐,逗人游兴;细石垒垒,怪形异状,以奇引人。鱼之动,使得山水别饶生趣;石之静,衬得鱼之娓娓可爱。两者相映成趣,逼真欲现,给人以清美秀丽之感。一是用比喻的手法写其壮美。山高岭连,自然水之落差极大,成滔滔汩汩之势。波光粼粼,水声轰鸣,置身于此山此水,怎不心胸壮阔,感情激越!
“奇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没有铺写重岩叠嶂,奇壁陡削之状,而其遮天蔽日,横云割雾之形依然可见。究其实,是作者巧妙地通过一个“寒”字体现出来的:“寒树”缘无阳光温暖而来,无阳光是因为山之高。“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寒树不畏天高气寒,顽强地生长,互比高低,给山增加了无限生机。“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寒树直指苍穹,参差起伏,蜿蜒连绵,宛若山峰。作者在此通过树的特点:适寒、竞长、繁多的描写,突出了树之奇,也就显示了山之奇。真可谓惨淡经营,别出心裁。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游览在江水之上,眼看水石相激,溅起朵朵浪花,耳闻泠泠泉声,谐婉动听。这两句是文章之枢纽,由绘形写貌,过渡到摹声录音。作者步步写来,层层墨染,境界递现。画面转换,妙造自然。“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由奇山异水,引出鸟禽的奇声异音。鸟之鸣,婉转流丽,晶莹润畅,富有音韵之美,悦耳动听。蝉、猿之声,在空谷传响,袅袅不尽,从侧面突出了山之拔地参天,连绵不断。
有奇山异水,有奇声异音,必有人之奇形异迹。顺理成章,过渡自然;笔墨有序,环环相扣。“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具有一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留连忘返,宁愿遁迹山林,不作凡夫俗子。如果说文章前面是正面落墨,那么这里就是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
文章至此似乎可以结束,然而作者又写出这样四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读者仔细咀嚼,方觉其妙。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色异彩。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全文犹如作者放出的千里之线,这里又收回手中,绾接文章开头四句,总揽经纬,悠然而止。
《与朱元思书》在艺术上很有特色。
别具一格的构思。文章没有出现人物,但又字字不离人物。它给读者设计的环境和气氛是:一只小船在富春江上随流而下,作者于船上饱赏着满目风光。峥嵘的山石,浩荡的江水,挺拔的寒树,清厉的猿叫,给人以秀拔劲峭之感;漾漾的碧波,娓娓的游鱼,泠泠的泉声,嘤嘤的鸟语,久久的蝉鸣,显得清丽隽洁,令人读后如入诗画。
浑然一体的结构。www.souquanme.com这可分为三方面来说。
形声兼备。这篇文章时而山水之形显露画面,时而鸟禽之声喧于卷幅,做到形声兼备,意舒情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状波翻浪滚之形,闻震聋发聩之声:“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摹鸟语串串之声,宛见群鸟交欢之景。文章就是这样写形写声,形中闻声,声中有形,臻入形声相融的意境。
虚实相间。如果说“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虚写,那么前面则是实写。实写一方面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又为虚写提供了依据;虚写进一步突出实写。两者共同表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同时文章又实中有虚,虚中见实。具体描写时,给人广阔的想像天地,使其具有意境上简笔勾勒的美感;侧面虚写中含有形象,且从真实性角度看,又觉合情合理。
动静互见。“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表面看来似乎是写鸟禽声音,实质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这是以动写静,寓视于听的手法。“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光线随枝条疏密而明暗,是因为人在船中,船dMoXhohfzv随水行。这是以静写动,寓动于静的手法。
骈散相间。文章虽用骈体,但有散行句穿插其中,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骈体文源于两汉辞赋,到了南北朝畸形发展,文风上绮丽浮靡。但是,《与朱元思书》既不艰深晦涩,又不华辞丽藻,在重视形式美的同时,做到清新隽逸,疏畅谐婉。这在当时形式主义泛滥的文坛上,确是难能可贵的。
《与朱元思搜趣网书》这篇文章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艺术上的造诣,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选自《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
一、关于作者(穆克宏)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天监初,柳恽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后为建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入为奉朝请。他曾表求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就而卒。事见《梁书》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吴均传》。今人朱东润《诗人吴均》一文中有吴均年谱(见《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可供参考。
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其“文集二十卷”。《隋书经籍志》四著录:“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吴均诗集》三卷。”可见其文集宋时已大部分散失。明代的辑本有:
《吴朝请集》三卷附录一卷明张燮辑《七十二家集》本。
《吴朝请集》一卷明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另有《吴朝请集选》一卷,清代吴汝纶评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本。严可均《全梁文》卷六十辑录其文有《与施从事》、《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十三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十辑录其诗有《赠王桂阳》、《山中杂诗》、《答柳恽诗》等一百四十七首,较为齐备。
吴均的诗文,《文选》一首未选。不知是不是与梁武帝“吴均不均,何逊不逊”的批评(见《南史》卷三十三《何逊传》)有关。吴均的骈文成就较高,他的《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都是传诵很广的名作。吴均的诗和文一样,多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挺拔,有一定的艺术成就。另外,他还有《续齐谐记》,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优秀作品。
(选自《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述略》,中华书局1997年版)
二、译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三、《与朱元思书》赏析(丁长河)
梁陈之际的吴均以写景小品文在当时文坛上独树一帜。《梁书》www.souquanme.com本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之吴均体。”《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代表作。
这篇文章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信,可是却突破了一般书信的格式,非通常事务的叙述,亦无客套的絮语,而是奇山异水的描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开篇别开生面,新辟奇境,节奏明快,如陡板走丸,精彩夺人。作者泛舟于浩浩江面之上,饱览着沿途悦目赏心的绮丽风光。“风烟俱净”,写其天空之高爽明净。作者从大处着眼,为下文的工笔描摹,勾勒出一幅背景。同时,它又成为“天山共色”的陪衬。“天山共色”,峻山耸入九天,挺拔秀劲。仰视之时,天山相连,万里无云,共呈一色。此乃“奇”山之隐喻。“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叶扁舟于江水之上,不得不随波逐流。这两句写水之自然奔流,舟之任意东西,已暗示此水之“异”,并隐喻了作者由此而产生的飘逸之情。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承上文扬起的文势一宕,要言不繁,交代出地点、距离,以及其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至此,文章虽是简笔淡墨,然而,山水之形貌已初步显现出来。紧接着,作者将文笔一挥,崛起描写之文字。
“异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作者在此分两层写。一是用夸张的手法写其秀美。碧波荡漾,澄澈透明;鱼群穿梭,争与人乐,逗人游兴;细石垒垒,怪形异状,以奇引人。鱼之动,使得山水别饶生趣;石之静,衬得鱼之娓娓可爱。两者相映成趣,逼真欲现,给人以清美秀丽之感。一是用比喻的手法写其壮美。山高岭连,自然水之落差极大,成滔滔汩汩之势。波光粼粼,水声轰鸣,置身于此山此水,怎不心胸壮阔,感情激越!
“奇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没有铺写重岩叠嶂,奇壁陡削之状,而其遮天蔽日,横云割雾之形依然可见。究其实,是作者巧妙地通过一个“寒”字体现出来的:“寒树”缘无阳光温暖而来,无阳光是因为山之高。“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寒树不畏天高气寒,顽强地生长,互比高低,给山增加了无限生机。“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寒树直指苍穹,参差起伏,蜿蜒连绵,宛若山峰。作者在此通过树的特点:适寒、竞长、繁多的描写,突出了树之奇,也就显示了山之奇。真可谓惨淡经营,别出心裁。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游览在江水之上,眼看水石相激,溅起朵朵浪花,耳闻泠泠泉声,谐婉动听。这两句是文章之枢纽,由绘形写貌,过渡到摹声录音。作者步步写来,层层墨染,境界递现。画面转换,妙造自然。“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由奇山异水,引出鸟禽的奇声异音。鸟之鸣,婉转流丽,晶莹润畅,富有音韵之美,悦耳动听。蝉、猿之声,在空谷传响,袅袅不尽,从侧面突出了山之拔地参天,连绵不断。
有奇山异水,有奇声异音,必有人之奇形异迹。顺理成章,过渡自然;笔墨有序,环环相扣。“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具有一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留连忘返,宁愿遁迹山林,不作凡夫俗子。如果说文章前面是正面落墨,那么这里就是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
文章至此似乎可以结束,然而作者又写出这样四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读者仔细咀嚼,方觉其妙。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色异彩。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全文犹如作者放出的千里之线,这里又收回手中,绾接文章开头四句,总揽经纬,悠然而止。
《与朱元思书》在艺术上很有特色。
别具一格的构思。文章没有出现人物,但又字字不离人物。它给读者设计的环境和气氛是:一只小船在富春江上随流而下,作者于船上饱赏着满目风光。峥嵘的山石,浩荡的江水,挺拔的寒树,清厉的猿叫,给人以秀拔劲峭之感;漾漾的碧波,娓娓的游鱼,泠泠的泉声,嘤嘤的鸟语,久久的蝉鸣,显得清丽隽洁,令人读后如入诗画。
浑然一体的结构。www.souquanme.com这可分为三方面来说。
形声兼备。这篇文章时而山水之形显露画面,时而鸟禽之声喧于卷幅,做到形声兼备,意舒情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状波翻浪滚之形,闻震聋发聩之声:“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摹鸟语串串之声,宛见群鸟交欢之景。文章就是这样写形写声,形中闻声,声中有形,臻入形声相融的意境。
虚实相间。如果说“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虚写,那么前面则是实写。实写一方面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又为虚写提供了依据;虚写进一步突出实写。两者共同表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同时文章又实中有虚,虚中见实。具体描写时,给人广阔的想像天地,使其具有意境上简笔勾勒的美感;侧面虚写中含有形象,且从真实性角度看,又觉合情合理。
动静互见。“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表面看来似乎是写鸟禽声音,实质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这是以动写静,寓视于听的手法。“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光线随枝条疏密而明暗,是因为人在船中,船dMoXhohfzv随水行。这是以静写动,寓动于静的手法。
骈散相间。文章虽用骈体,但有散行句穿插其中,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骈体文源于两汉辞赋,到了南北朝畸形发展,文风上绮丽浮靡。但是,《与朱元思书》既不艰深晦涩,又不华辞丽藻,在重视形式美的同时,做到清新隽逸,疏畅谐婉。这在当时形式主义泛滥的文坛上,确是难能可贵的。
《与朱元思搜趣网书》这篇文章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艺术上的造诣,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选自《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